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急诊科是医疗活动比较集中的场所,也是医疗纠纷易发地,而医疗、护理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发生医疗纠纷中多牵涉到护理问题.认真分析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及探讨对策,预防医疗活动中与护理相关的纠纷,对医院自身建设及完善医疗护理服务是十分有益的.笔者在急诊科工作十多年,对急诊工作中发生的护理纠纷原因作一分析,希望对同行起到警示作用,并探讨防范对策.

  • 标签: 分析对策 急诊护理 护理纠纷
  • 简介:皮肤覆盖人体表面,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中毒后的皮肤表现可以给临床医生判断病因、了解病情提供宝贵的线索.

  • 标签: 中毒皮肤 皮肤表现 表现处理
  • 简介: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脐静脉血内皮祖细胞(EPCs)凋亡的信号途径。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分成以下各组:(1)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以RPMI1640培养液继续培养48h;(2)OX—LDL各浓度组(共3组):EPCs培养24h后,再分别换用含5,10,20mg/LOX—LDL的RPMI1640培养液继续培养24h:Westernblot检测细胞内Akt、磷酸化Akt的蛋白表达时加上一组。(3)Wortmannin组:EPCs培养24h后,换用含Wortmannin100μmol/LRPMI1640培养液继续培养24h。采用MTF法检测EPCs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提取细胞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Bcl-2mRNA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Akt的蛋白表达。结果:Ox—LD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EPCs增殖、诱导EPCs凋亡(P〈0.01),基础状态下内皮祖细胞表达Bcl-2mRNA及蛋白,OX—LDL处理能抑制其表达,降低磷酸化Akt的表达,并存在量效关系(P〈0.05)。结论:Ox—LDL抑制EPCs增殖、诱导EPCs凋亡的作用是通过抑制Akt活化,下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实现的;Ox—LDL的作用机制至少部分是依赖P13K/Akt信号通路实现,这可能影响血管内皮的修复及新生血管的形成。

  • 标签: 内皮祖细胞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BCL-2 PI3K/Akt信号转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用臭氧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镇痛作用并对相应的中枢神经机制进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成年雄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并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给予大鼠注射不同剂量医用臭氧,注射的位置在损伤神经周围,然后观察不同剂量的医用臭氧对大鼠机械痛阈值的影响,并对其作用中枢神经的机制进行研究,主要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区中P2Y1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采用医用臭氧进行治疗后的大鼠机械痛阈值明显的增高,并且随着用量的增加,其疼痛缓解的情况也越来越明显,这个过程伴随着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区中P2Y1受体表达的增加,并且其疼痛阈值的增加和P2Y1受体表达也呈现正相关。结论: 医用臭氧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可以起到很好的镇痛作用,其镇痛机制与大鼠机械痛阈值以及P2Y1受体的表达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医用臭氧 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 镇痛作用 中枢神经 P2Y1
  • 简介:摘要目的阐释胃癌中miR-638对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并证明它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骨架调节蛋白VASP的表达水平来抑制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分子机制

  • 标签: 胃癌 miR-638 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 迁移 侵袭
  • 简介:目的:探讨咽喉部血管瘤出血的急诊处理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对7例不同原因的咽喉部血管瘤出血的临床急诊处理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通过微波或碘仿纱条填塞咽喉腔结合平阳霉素血管瘤瘤体注射的方法进行止血和治疗后全部有效.结论:微波或碘仿纱条填塞咽喉腔结合平阳霉素血管瘤瘤体注射的方法对咽喉部血管瘤出血的止血和治疗有确定的疗效.

  • 标签: 血管瘤 咽喉部 治疗 出血 急诊处理 碘仿纱条填塞
  • 简介: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总结我院2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并相关的文献复习.结果:2例术前诊断均不能明确,术中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纠正低血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出现低血压时应想到嗜铬细胞瘤的可能性,并探索敏感的儿茶酚胺类药物控制血压.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外 围手术期:处理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胃十二指肠穿孔围手术期处理的具体措施.方法:对22例75岁以上高龄患者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治愈20例,死亡2例.结论:只要准确估计病情,充分细致做好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术式及最佳麻醉,术中、术后严密监测,提高操作技术,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加强术后护理及各种有效的治疗,高龄患者是可以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

  • 标签: 老年人 胃十二指肠 穿孔 围手术期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损伤的临床急诊处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共将48例结直肠损伤患者列入研究中,研究时间:2007年5月--2021年2月。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临床资料,探究急诊处理方式和预后关系。结果:48例结直肠损伤患者采取急诊治疗,结果为:一期手术患者37例治愈(94.87%)。二期手术患者5例治愈(55.56%)。一期手术治愈率高于二期手术(P<0.05)。一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69%)低于二期患者(77.78%)(P<0.05)。一期死亡率(2.56%)低于二期患者(22.22%)。结论:结直肠损伤患者并符合一期手术治疗条件应及时采取一期手术。当合并基础性疾病较多或年龄少长、并发症多着则建议二期手术。

  • 标签: 结直肠损伤 急诊 治疗效果 并发症 死亡率
  • 简介:目的:评估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急性颅脑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4例急性颅脑创伤病人作16层螺旋CT颅脑扫描,对原始轴位图像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回顾性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分析急性颅脑创伤的CT影像表现、计算颅脑创伤病变的数量,分别就原始轴位图像、回顾性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原始轴位图像难以显示隐匿性的颅脑创伤病灶,回顾性薄层重建及多平面重组发现病灶数量要多于原始轴位图像,但回顾性薄层重建与多平面重组发现病灶的数量无明显差别。结论:就16层螺旋CT检查急性颅脑创伤而言.回顾性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能够明显提高隐匿性病灶的检出率。

  • 标签: 颅脑创伤 16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败血症(catheter-felatedsepsis,CRS)病人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对40例CRS病人的静脉导管尖端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CRS常见的致病菌依次为革兰阳性球菌(32/45),真菌(8/45),革兰阴性杆菌(5/45)。革兰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而且多数对苯唑西林耐药,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白色念珠菌为主要的致病真菌(7/8),革兰阴性杆菌常为耐药菌株。结论:CRS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CRS的有效处理方法是拔除感染的导管。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败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