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内镜治疗心血管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6例心血管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止血治疗,观察组在同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内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再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镜治疗心血管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的特点及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全切除及常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PTC221例。结果2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永久性医源性喉返神经损伤,1例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旁腺异位于甲状腺腺体内)。术后病理证实为双叶癌占31.2%(69/221)。甲状腺被膜浸润者占64.7%(143/221),其中双叶癌中被膜浸润占68.1%(47/69)。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占43.0%(95/221),其中双叶癌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6.4%(32/69),单侧癌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1.5%(63/152),浸润被膜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9.7%(71/143)。所有病例中被膜浸润或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占75.6%(167/221)。术后病理诊断为双侧叶PTC69例中术前仅发现甲状腺单侧叶有可疑癌灶42例,占60.9%。结论PTC中双叶都存在癌灶的比率很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比例较高,建议绝大多数PTC患者应行甲状腺全切及中央区淋巴结常规清扫,术后辅以^131I治疗及内分泌治疗。
简介:胰腺癌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差,提高于术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及加强综合治疗已成为当前的紧迫课题。本文对68例胰头癌手术病例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简介:目的:探讨纳米碳混悬液在甲状腺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和应用。方法8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术中行腺体内纳米碳注射后行切除术,对照组仅行手术切除,比较2组术后血钙、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低血钙发生5例,对照组发生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667,P<0.05);观察组PTH下降5例,对照组发生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10,P<0.05);病理结果证实误切甲状旁腺观察组0例,对照组6例、11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45,P<0.05)。结论纳米碳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有助于甲状腺旁腺的鉴别保护,降低甲状旁腺的损伤。
简介:目前,乳腺癌的发病率居国内外女性恶性肿瘤之首,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由于保乳术后肿瘤残腔的局部改变,传统的保乳手术联合全乳及瘤床加量外照射无法精确定位且整个疗程较长。采用术中放疗(intra-operativeradiationtherapy,IORT)能很好的避免呼吸运动及体位改变带来的影响,并在术中即刻对瘤床进行精确照射。对患者而言,IORT缩短放疗周期并减少对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照射,从而使IORT具有方便、易接受、并发症相对较少、美容效果好等优点。近年来,对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治疗越来越多的肿瘤防治中心采用保乳手术联合10RT的方式并对术中放疗的适应证、方式、剂量、疗效及预后做了相关研究。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血液滤过(continuousveno-venoushemofiltration,CVVH)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症(abdominalcompartmentsyndrome,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seruminterleukin-6,IL-6)水平及腹内压(intra-abdominalpressure,IAP)的影响。方法SAP并发ACS共53例,其中41例在ICU进行常规治疗+血液滤过治疗,为观察组;余12例因经济等原因只进行常规治疗未行血液滤过及手术治疗,为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6d,IL-6及IAP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2组治疗前IAP和血清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治疗后观察组第1天IAP和IL-6水平即开始明显下降,对照组第3天才开始下降;治疗后1-6d,观察组的IAP和血清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均〈0.01)。治疗前后IL-6和IAP的变化趋势明显一致,相关分析显示IL-6与IAP呈明显正相关(R=0.48,P〈0.01),且治疗前后IL-6差值与IAP差值亦呈明显正相关(R=0.39,P〈0.05)。结论IL-6与ACS腹内压明显相关,在ACS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早期血液滤过能及时清除血清IL-6,显著降低ACS的腹内压,从而调节全身炎症综合征(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改善临床症状,从而避免多脏器功能衰竭,适用于SAP合并ACS的早期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CA)术后外周血管栓塞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对策。方法将6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为2组(A组术前不用抗凝药,B组术前使用阿司旺林),在术前、捕管完成心内电生理检测后,消融完成后即刻及术后2d,采静脉血观察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烷B2(TXB,)、蛋白c(PC)、蛋白S(PS)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与术前比较,其他三个时点血浆PAF、TXB2含量明显增加,PC及PS血浆含量无变化,且发现年龄、左右心系统操作对PAF、TXB2变化尤影响;B组患者与术前相比,其他三个时点的血浆PAF、TXB:含量尤明显变化。结论RFCA术可引起血小板的激活,抗凝系统无明显变化,可致血栓形成。服用阿司匹林可阻止血小板的激活,从而阻止血栓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