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常常被认为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致。随着急诊内镜广泛开展应用。发现部分出血患者是由于胃粘膜病变所致。肝硬化并门脉高压时,胃粘膜变化不同于其他原因所致的胃粘膜病变,称为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gastricmucosallessionsinportalhypertension)。我
简介:背景:目前已明确高三酰甘油血症(〉11.3mmol/L)可引起急性胰腺炎(AP)发作或复发。随着代谢综合征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临床上高脂血症性AP病例日益增多。目的:总结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11年6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HL—SAP和胆源性SAP(BSAP)病例,对其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HL—SAP患者和94例BSAP患者纳入研究。HL-SAP组平均年龄显著低于BSAP组[(42.50±13.34)岁对(62.17±16.17)岁,P=0.000];血清三酰甘油水平、胆固醇水平、合并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者的比例以及血清淀粉酶低于3倍正常上限者的比例(52.6%对22.3%)均显著高于BSAP组(P〈0.05)。两组间胰腺局部和主要脏器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HL-SAP组血清三酰甘油水平与主要脏器并发症发生数呈正相关(r=0.382,P=0.018)。HL-SAP组出院后复发率显著高于BSAP组(42.1%对11.7%,P=0.000),两组间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组HL—SAP患者发病年龄偏低,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分者比例较高,约半数患者血清淀粉酶正常或升高不显著,AP易复发。
简介: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确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当患有溃疡性结肠炎时,我们通常会出现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表现,经常会反复出现这些表现,该病不限年龄,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近年来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以轻中度占多数,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讲述:我们得了溃疡性结肠炎会出现什么具体表现、当有哪些严重表现时我们需要前往医院就诊、确诊本病之后如何配合治疗。
简介: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肠性炎症疾病,病患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甚至严重者能够造成多种并发症,溃疡性结肠炎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病率较高,这与工业环境密切相关,其根本可能原因与促炎细胞积累有关。近年来,我国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有所降低,但发病率仍居高位。该病程时间较长,容易复发,严重者可能危及病患生命。故归纳总结诊治、治疗、回访、怀孕等方面注意问题,以期有助于病患战胜疾病,改善病患生活质量。
简介:背景: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和病理医师对此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诊断往往延迟。目的:探讨EG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为EG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内镜、影像学和治疗的资料。结果:10例EG患者的平均年龄41.9岁,4例有过敏史或哮喘史,起病至确诊时间平均25d。临床均表现为腹痛,伴腹胀、腹泻或呕吐;8例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加,CT示7例胃和小肠壁广泛水肿,分层状肠壁增厚或腹腔积液。内镜检查发现6例胃窦、十二指肠或空肠黏膜充血糜烂。所有病例经胃肠黏膜活检和(或)腹水检查明确嗜酸性粒细胞浸润。7例患者予泼尼松治疗有效,1例停药后复发。结论:EG可能并非罕见,腹痛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或腹痛患者CT发现胃肠壁均匀水肿或分层状肠壁增厚,或伴腹水,需考虑EG,多部位包括十二指肠降部多点活检行病理学检查发现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确诊的主要手段。激素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和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简介:目的探讨梗阻性结肠癌的诊断和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90-01/2001-06收治的175例结肠癌合并急慢性梗阻的病例,结合国内外文献,评价其外科处理方法。结果本组病例中慢性不全梗阻139例,急性完全梗阻36例,均经手术探查,一期手术切除率93.14%(163/175);切口感染率4.6%(8/175);吻合口漏发生率3.45%(5/145);病死率5.7%(10/175)。结论癌性结肠梗阻大多数为慢性不全梗阻,少数急性完全性梗阻经对症处理无缓解应在24~48h内积极支持下紧急手术,根据梗阻的部位和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尽可能行一期切除吻合,一期切除吻合与择期手术相比吻合口漏发生率和病死率并不增加,不能一期吻合的病例以Hartrnann手术较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