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疣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妇幼保健医院收治的7例女性生殖系统疣状癌病例资料。结果: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29岁,5例患者已绝经。发病部位以外阴居多(4例),宫颈3例。临床表现:病变累及外阴,以外阴赘生物伴瘙痒为主要症状;而病变在子宫颈者则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有6例患者早期被误诊(85.72%)。4例外阴疣状癌按FIGO分期1例为Ⅰ期,3例为Ⅱ期。3例宫颈疣状癌按FIGO分期,Ⅰ期2例,占28.57%,Ⅱ期3例占42.86%,Ⅲ期2例占28.57%。5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治疗。1例宫颈癌ⅢB期患者行同步放化疗,另1例宫颈癌ⅢB期患者行单纯放疗。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92个月,3例随访1~49个月无异常发现,1例单纯手术的患者术后72个月局部复发,1例行同步放化疗的患者1年后死亡,1例单纯手术的患者和1例行单纯放疗的患者失访。除1例出院后失访,6例患者1、3、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3,33%(5/6)、50.00%(3/6)和33.33%(2/6)。结论:生殖系统疣状癌是皮肤和黏膜鳞状细胞癌的一种亚型。发病年龄晚,以绝经后者多见。疣状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单发多见,少数伴发鳞状细胞癌。早期进行外科根治性治疗,并制定相关术后辅助治疗方案,才可能使患者有更大的获益。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女性乳腺癌(18~35岁)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2年度在本院治疗的青年女性乳腺癌176例,就肿瘤大小、病理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率、雌激素、孕激素受体及C-erbB-2表达等方面与同期就诊的242例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35岁)相比较。结果青年组就诊时间明显晚于中老年组;两组在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分布上并无明显差异;组织学分级中,青年组Ⅰ级明显较中老年组少,而Ⅲ级明显多于中老年组,青年组腋窝淋巴结以及内乳淋巴结的转移率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青年组晚期(Ⅲ、Ⅳ期)病例数比例较中老年组高,青年组ER、PR阳性率低,而C-erbB-2阳性率高,与中老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乳腺癌相对于中老年乳腺癌具有临床分期晚,组织学分级高,淋巴结转移率高,激素受体阳性率低,c-erbB-2阳性率高等特点,且复发转移率高,预后差。
简介:目的报告56例Poland综合征,并对其严重程度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供一种全面的、客观的畸形严重程度评级系统。方法通过查体和影像学检查,对手部、臂部和胸部3个部位影响肢体外形和功能的各种畸形分组进行赋值和评分,每个部位的分值分别为0-10分;然后将其分值累加,得到手-臂-胸(Hand-Arm-Chest,HAC)总分,即Poland综合征畸形严重程度指数,最高为30分;再根据总分的高低,将该56例分为轻(4-8分)、中(9-16分)、重(17-30分)3个等级。结果本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轻度畸形有8例(12.3%),中度畸形有22例(39.3%),重度畸形有26例(46.4%)。结论该评级系统可以客观、有效、全面地评估Poland综合征中肢体畸形的严重程度,并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评估治疗效果及预后。
简介: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作为垂体腺瘤的辅助治疗,常用于不适宜手术或者手术未彻底切尽的患者。尽管各类腺瘤所用放射治疗的剂量在文献报告中无大区别,但是放射治疗对各类腺瘤的疗效不全一致,本文回顾性分析632例垂体腺瘤放射治疗的结果,探讨放射治疗剂量在垂体腺瘤治疗中与疗效、并发症以及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放射治疗科1954~1989年间收治的632例垂体腺瘤病例,其中男性302例,女性330例,中位年龄41岁。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垂体生长激素腺瘤158例,垂体泌乳素腺瘤130例,垂体促肾上腺皮质细胞腺瘤93例。手术后加放疗381例,单纯放疗251例。放射治疗中位剂量49.24Gy。结果:随访5年后接受放射治疗的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垂体泌乳素腺瘤和垂体促肾上腺皮质细胞腺瘤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86.6%和83-3%,放疗剂量在垂体腺瘤治疗中与疗效、并发症以及复发之间均有相关性。结论:垂体腺瘤放疗剂量控制在45~50Gy,既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又能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目的探讨骨自溶症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ProQuest、SpringerLink数据库,纳入2016年4月前发表的骨自溶症病例报道。提取患者的资料: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症状、体征、并发症、影像特点、病理特点、治疗方法、随访时间及结果。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结果共纳入151篇文献、210例。男女比率为1.84∶1。中位就诊年龄21岁(2个月至83岁)。70%患者的病变为多发,人体所有骨骼均可起病,但以肩胛带周围及骨盆周围多见。约80%患者的首诊主诉为局部疼痛,其余患者则多因并发症(胸腔积液、病理性骨折等)就诊。影像学特征:局部骨质(包括骨皮质及髓质)进行性溶解消失。病理特征:残存骨周围的纤维结缔组织中,富含大小不一的薄壁脉管。约70例曾接受放疗,其中32例的放疗剂量和随访资料完整。此32例中,24例病变在放疗后趋于稳定(随访3个月至14年),3例接受放疗者,放疗后1年病变仍继续进展,5例在放疗后半年至4年内死亡。30余例曾接受二磷酸盐治疗,随访资料完整的16例中9例在治疗2年内病情趋稳,4例在治疗后4个月至3年病情仍继续进展,剩余3例则在4个月至4年内死亡。接受干扰素治疗的20余例中,8例治疗后2年内病情趋于稳定;2例治疗后1年无明显疗效,改用其它方法治疗;2例分别于干扰素治疗后4个月和4年后死亡。骨自溶症的主要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乳糜胸)、病理性骨折、由椎体骨折导致的脊髓神经压迫,总死亡率为13%。结论骨自溶症为一种罕见病,症状体征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和病理。各种治疗方法的准确疗效尚未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