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大鼠咬合垂直距离升高(iOVD)动物模型的可重复更好的建模方法,及OVD升高对大鼠牙体牙周、颞下颌关节及全身体重的影响。方法60只成年Wistar大鼠.平均分为对照组和iOVD组(双侧上颌后牙戴1.5mm咬合板).运用修复技术完成iOVD咬合板的制作和黏结,分别在实验3天、1周、2周、3周、4周处死动物。观察项目包括体重分析、头侧位X线片、头颅标本解剖、下颌磨牙区骨段及髁状突组织学切片观察等。结果两组大鼠体重增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侧位X线片示iOVD组大鼠髁突位置前移。上切牙腭侧磨耗面发生改变。iOVD组大鼠磨牙根分又区牙槽骨及髁状突中后区软骨出现组织学形态改建。结论采用修复技术可成功建立成年期大鼠咬合垂直距离升高动物模型.咬合板的戴入引起了牙体牙周组织和颞下颌关节髁状突软骨的组织适应性改建.但对全身营养摄入无影响。
简介:目的:比较三种机用镍钛锉WaveOne等对老年人牙髓根尖周病的磨牙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按照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将167例老年患者180颗诊断为牙髓坏死、急慢性牙髓炎或慢性根尖周炎的磨牙平均分为3组,每组60颗,分别为WaveOne组,Protaper组和K锉组。三组病例均采用一次性完成根管治疗,其中机用WaveOne组和Protaper组采用冠向下法进行预备根管,而K锉组采用逐步后退法。WaveOne组,Protaper组采用大锥度牙胶尖和AHplus根充糊剂冷侧压法充填根管;K锉组采用相应的标准牙胶尖和AHplus根充糊剂冷侧压法充填根,比较不同器械和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完成根管治疗所需的时间以及患者术后24h、48h、72h及7天的疼痛反应。结果:三组间根管预备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WaveOne组用时最短(2.51±0.60min),K锉组用时最长(9.53±0.65min);WaveOne组根管充填恰填率为93.3%,Protaper组恰填率为90.0%,K锉组恰填率为83.3%;术后24h及48h,三组间疼痛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72h及7天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四个时间点,WaveOne组与Protaper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牙髓根尖周病的磨牙采用WaveOne镍钛器械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省时高效,减少复诊次数,增加患者依从性,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上颌第一磨牙最常见的根管解剖形态是四根管。然而.其他的根管数目也有报道。本文旨在报道两例存在5个根管的上颌第一磨牙的牙髓再治疗病例。材料和方法:明确诊断后制定并实施根管再治疗计划。运用牙科手术显微镜能更好地了解髓腔的解剖形态,特别是沿着发育线和沟寻找可能遗漏的根管。结果:本文报道的两个病例都曾经历失败的根管治疗。这两颗牙齿都存在5个根管的解剖结构.先前治疗时均未发现MB2和DB2.近中根和远中根都表现为VertucciII型根管结构。影像学复查提示患牙根尖周病变愈合。结论:虽然MB2和DB2同时出现的情况并不常见.但这种可能性仍然存在。无法明确牙齿正确的解剖结构并定位根管可导致根管治疗的失败。本文病例中遗漏根管的发现是根管再治疗成功的原因之一。
简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类常见的由EB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被误诊。本文报道1例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IM,结合文献对该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诊断、抗病毒治疗及激素治疗方面进行讨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