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和聚凝胺法在交叉血试验中的比较。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2021年12月)内,纳入1542例输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数字随机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应用微柱凝胶法交叉血(观察组,n=771)与聚凝胺法交叉血(对照组,n=771),对不同交叉血试验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性进行差异对比。结果:观察组微柱凝胶法交叉血结果准确性、敏感度、特异性均高于对照组,聚凝胺法交叉血结果,(p<0.05)。结论:用微柱凝胶法和聚凝胺法在交叉血试验中比较,前者比后者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敏感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结果直观,扫描后可长期保存,适合手工操作、半自动和全自动,灵活方便。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聚凝胺法 交叉配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提升调配药工作效率、确保静脉输液安全的方法。方法:对排药流程进行改进,在实施集中排药的基础上辅模式,等到实行一段时间后和传统工作模式排药用时进行对比,同时还要和传统工作模式配置用时进行比对。结果:相比传统工作模式实施集中排药和辅模式之后无论是排药用时,还是配置用时都变得更少了。结论:实施集中排药和辅模式可以有效缩短调配药用时,还可以更好的确保输液安全。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集中排药 配辅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环节质量控制在降低静中心退药率的应用实践。方法:调查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药房1000次静中心配药情况,常规质量控制组采用常规质量控制,多环节质量控制组采用多环节质量控制,对比两组相关情况。结果:多环节质量控制组配药的时间少于常规质量控制组,配药工作人员数量均少于常规质量控制组(P<0.05)。多环节质量控制组退药率2.00%低于常规质量控制组14.0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环节质量控制在降低静中心退药率的应用实践中作用显著,有利于提高配药的工作效率,降低医院的人力成本并提高配药质量,减少退药现象,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多环节质量控制 静配中心退药率 应用实践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酮洛芬的有关物质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苯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AgilentZORBAXSB—Phenyl(4.6mm×250mm,5μm);流动相A为0.15%三氟乙酸乙腈溶液,流动相B为0.15%三氟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量为1.3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55nm。结果:酮洛芬与各已知杂质及强降解产生杂质均可达到完全分离。结论:首次采用苯基柱分离分析了酮洛芬及其10个已知杂质,所建方法专属性高,简便易操作,适用于酮洛芬原料药有关物质的检查。

  • 标签: 酮洛芬 杂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骨肉瘤是青少年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较高,我们对收治的10例骨肉瘤采用大剂量氨甲喋吟及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治疗(HD—MTX—CFR)为主联合阿霉素(ADM)、长春新碱(VCR)、环磷酰胺(CTX)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骨肉瘤 疗效观察 联合化疗治疗 KARNOFSKY评分 静脉滴注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ABCC10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组织学类型、分级和TNM分期的关系,检测ABCC10阳性与阴性癌组织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nsion法检测ABCC10在55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MTT法检测相应癌组织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分析其与ABCC10表达的相关性。结果ABCC10主要定位于胞膜上和胞质中。阳性率为67.3%,不同病理分级、TNM分期间ABCC10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1)。乳腺癌组织的耐药性试验结果与其相应组织中ABCC10的表达做相关性检验,紫衫醇、多西他赛、表阿霉素(P=0.000),相关系数分别为分别为0.561、0.614、0.512。结论ABCC10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表达的高低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成正相关,显著影响紫杉醇等化疗药物的耐药产生。

  • 标签: 乳腺癌,化疗,耐药
  • 简介:目的通过对法国BIA10-2474临床试验Ⅰ期研究首次人体试验事件的详细介绍,为我国从事创新药物临床试验Ⅰ期研究首次人体试验以及相关临床试验研究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建议。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法国BIA10-2474临床Ⅰ期研究首次人体试验事件过程为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与结论对于创新药物临床试验Ⅰ期研究首次人体试验或相关临床试验研究,我国研究者应该重视起始剂量的设计、对终止递增规则做出正确决策以及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最大程度地保证受试者的安全,提升整体临床研究水平。

  • 标签: 法国BIA10-2474 创新药物 首次人体试验 研究者 启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在静中心实施多环节质量控制干预后,退药率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静中心实施常规管理,作为此次试验的参照组,选取我院2021年4月至2021年6月期间静中心实施多环节质量控制,作为此次试验的研究组,对比两组退药率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退药率为14%,参照组退药率为18%,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静中心采用多环节质量控制,可以显著降低退药率,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多环节质量控制 静配中心 退药率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自体修复技术与再生医学美学中应用再生美纳米复液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某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湿润烧伤膏治疗,观察组给予再生美纳米复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情况、创面愈合时间、愈合后皮肤瘢痕增生、溃疡复发情况及美观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70.00%(P <0.05);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愈合后皮肤瘢痕增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30.00%(P <0.05);观察组溃疡复发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6.67%(P <0.05);观察组美观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 自体修复技术与再生医学美学中再生美纳米复液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提高创面愈合率,降低创面愈合后皮肤瘢痕增生及溃疡发生风险,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 标签: 自体修复技术 再生医学美学 湿润烧伤膏 再生美纳米复配液 瘢痕增生
  • 简介:目的:应用MicroCT技术和骨成分分析方法,观察辅酶Q_(10)及其伴侣饮料对轻度衰老期小鼠股骨和尺骨的影响。方法:8月龄SPF级昆明小鼠,♀♂兼用,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辅酶Q_(10)组(Q_(10)),辅酶Q_(10)伴侣饮料组(QC),持续给药10周。取右侧股骨用于MicroCT扫描,同时取左侧尺骨进行骨成分测定。结果:实验结束时,QC组小鼠体质量比实验前降低;与NS组相比,QC组羟脯氨酸(Hyp)含量显著降低,骨钙和骨镁含量均显著增加,骨体积分数(BV/TV)明显增加,骨密度(Density)和连接密度(Conn-Dens)均显著增加,结构模型指数(SMI)显著降低;与Q_(10)组相比,QC组Hyp含量明显降低,骨钙和骨镁含量均显著增加;MicroCT三维图显示QC组骨小梁明显增粗,数目增多,紧密程度较好,连续性得到恢复,较NS组在小梁骨的数量、厚度以及分布上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辅酶Q_(10)及其伴侣饮料可以增加轻度衰老期小鼠股骨的骨量,微观结构得到改善,具有良好的抗骨质疏松应用前景。

  • 标签: 辅酶Q10 轻度衰老期 MICRO CT 骨成分分析
  • 简介:以往采用手术切开排脓法治疗前庭大腺脓肿,即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切开脓壁,放出脓汁,切口将成为前庭大腺的新造管口,前庭大腺仍能保留其功能,疗效确切。但主要缺点是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痛感,难以接受。近年来亦采用非手术治疗法,即将脓肿的脓汁抽吸出来,然后向脓腔内注入抗菌药物,保留前庭大腺原有的结构,无需麻醉,患者无明显痛苦。

  • 标签: 丙泊酚 静脉麻醉 前庭大腺脓肿 脓肿切开排脓术 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方法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4例,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体眼6例,术中鼻上方睫状体平坦部加玻璃体腔灌注,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10例中囊袋内植入2例,睫状沟缝合固定8例。结果术后视力提高6例,无明显改善4例。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摘除瓦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可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术中联合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腔灌注可避免眼球塌陷。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术后 白内障摘除 睫状体 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
  • 简介:目的:提出在我国建立科学合理地利用与分配肾源的一种具体模式。方法:采用对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的方法。结果:在北京市的五家医院之间实现了科学合理的利用与分配肾源。结论:为推动北京地区参加"肾移植联网"和"肾共享"的四大系统五家医院的肾移动科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实现一次大步跨跃,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在全国同一专业领域中树立起了一个"肾移植联网"和"肾共享"的成功的模式。向科学、合理地利用和分配肾源的目标又前进了一大步。

  • 标签: 利用 分配 肾源 肾移植 北京市器官移植配型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防血输血反应中使用卡式微柱凝胶法联合聚凝胺法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输血患者,分成两组,研究组采用联合方式,对照组采用聚凝胺法,对比数据差异。结果:对比对照组,研究组阳性率以及诊断符合率均明显更高,输血不良反应明显更少,P<0.05。结论:预防血输血反应中使用卡式微柱凝胶法联合聚凝胺法,效果理想。

  • 标签: 卡式微柱凝胶法 聚凝胺法配血 预防 输血反应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图像引导放疗技术应用不同图像准方法的差异性探讨。方法:挑选了150例通过病理学验证的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图像引导放射疗法(IGRT)。采用机载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XVI系统,对患者实施治疗前定位扫描、治疗期间的校正后扫描以及治疗后的再次扫描。在重建的CBCT图像和治疗计划系统的CT图像之间,我们执行了手动、基于骨骼和基于灰度的三种准技术。接着,我们评估了X(左右)、Y(头脚)、Z(前后)轴上的定位偏差以及GX、GY、GZ旋转轴的误差,并探究了这三种准技术间的异同。结果:在X轴定位精度上,灰度准优于手动准和骨性准,显示出显著的统计差异(P<0.05),其准精度亦高于两者,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Y轴和Z轴的定位误差及准效果上,三种准技术间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对于GX、GY、GZ轴的旋转误差和准质量,三者间的对比未显示统计学上的显著区别(P>0.05)。结论:对于宫颈癌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骨性准和灰度准均可采用,推荐首先选择骨性准,若情况需要,可辅以灰度准。

  • 标签: 宫颈癌图像 引导放疗技术 不同图像配准方
  • 简介:目的考察大剂量ig辅酶Q10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为临床安全性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紫苏油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氯丙嗪或地西泮)和辅酶Q10低、中、高剂量组(1.5、3.0和6.0g/kg,相当于临床等效剂量的75、150和300倍),每组12只,雌雄各半,40mL/kg单次ig给药。直接观察小鼠一般行为活动;转棒法观察小鼠运动协调能力;Anymaze动物行为学视频分析系统观察小鼠自发活动和与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结果与溶媒对照组、紫苏油对照组比较,辅酶Q103个剂量组对小鼠一般行为活动、自发活动、运动协调能力和与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大剂量ig辅酶Q10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未见明显毒性作用。

  • 标签: 辅酶Q10 中枢神经系统 毒性 小鼠 安全性评价 运动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