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研制了含有机硅助剂的阿维菌素乳剂,并以常规阿维菌素乳剂或乳油为对照,从制剂质量技术指标、理化性能及生物学效应等方面进行了评价。所配制的含有机硅助剂(Silwet408)的1.8%阿维菌素乳剂(含质量分数为6%的环己酮、4%的二甲基亚砜、7%的0203B和5%的Silwet408,余量为自来水)不仅达到一般乳剂的质量要求,阿维菌素热贮分解率为1.12%,有机硅助剂的热贮分解率也低于1%,而且通过溶剂优化,节约了70%的有机溶剂用量和7%的表面活性剂用量,还比常规乳剂和乳油的表面张力降低10mN/m左右、减小液滴接触角10°以上、增大液滴的扩展面积5mm^2以上,药液的润湿时间从乳油和常规乳剂难于润湿降低到1min以内。每公顷7.2g(有效成分含量)含有机硅助剂的阿维菌素乳剂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效为96.8%,显著高于相同剂量的乳油制剂(防效94.5%);特别是低容量喷雾增效更为显著,每公顷3.6g的乳剂防效为88.4%.明显高于同剂量的大容量喷雾(防效82.7%)。试验结果表明,含有机硅助剂的阿维菌素乳剂比常规乳剂或乳油性能更为优越,防效更显著,特别适合于低容量喷雾。

  • 标签: 有机硅助剂 阿维菌素 微乳剂 药效 低容量喷雾
  • 简介:商务部今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谈及《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时表示,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鼓励各类电商平台依托现有各部门的农村网络渠道、站点,开展化肥、种子、农药、农机等生产资料电子商务。沈丹阳表示,基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及商务部《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内容,提出了五个重点任务:一是建设新型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生产、经营主体转型升级,创新商业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 标签: 农业生产资料 电子商务 商务部 农药 平台 新闻发布会
  • 简介:以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为芯材,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了甲维盐囊。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了甲维盐的质量分数,甲维盐的紫外最大吸收峰为243nm,其浓度对吸光度值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45.84x+0.0052。研究了不同壁材浓度和不同芯壁材比例对甲维盐囊载药量、包封率和粒径大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凝聚法制备的甲维盐囊包封率在62%左右,甲维盐囊质量与芯壁材比例和壁材浓度有关,合适的壁材浓度以及合适的芯壁材比例有利于提高囊质量。

  • 标签: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微囊 复凝聚法
  • 简介: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和丙烯酸丁酯(BA)的共聚物为壁材,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温度响应型吡唑醚菌酯囊。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对该囊的形貌、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进行表征,同时采用透析袋法探讨其释放性能,并以斑马鱼为试材测定其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囊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04μm,包封率为78.30%,载药量为15.66%。吡唑醚菌酯囊具有明显的温度响应性特征,其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为28.2℃,当环境温度高于28.2℃时能够快速释放活性成分,而低于该温度时其释放行为受到抑制。吡唑醚菌酯囊对斑马鱼急性毒性的LC50(96h)值为有效成分4.48mg/L,较吡唑醚菌酯原药的提高了90倍以上,因此能够显著提高吡唑醚菌酯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

  • 标签: 温度响应型微囊 吡唑醚菌酯 N-异丙基丙烯酰胺 丙烯酸丁酯 乳液聚合法 透析袋法
  • 简介:采用直接观测外观和测定透明温度范围的方法,对乳剂的基本组成成分一表面活性剂、助溶剂、水对二嗪磷乳剂物理稳定性的影响分别进行了研究。对各因素从性质和用量两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研究了无机盐(NaCl)浓度对乳剂透明温度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HLB)值在12~15之间、助溶剂为乙醇或甲醇时配出的乳剂较好;不同水质均可配出外观均相、透明的乳剂,但硬水对乳剂的冷贮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NaCl质量分数≤0.5%时的乳剂其透明温度范围在-5~60℃。

  • 标签: 二嗪磷 微乳剂 表面活性剂 物理稳定性
  • 简介:浙江丰利粉碎设备有限公司开发成功的一种集粉碎与气流分级双重功能于一体的新一代气流粉设备,被原国家科委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并发文向全国推广。专家认为该机的试制成功填补了国内高档粉碎机的空白,达到日本进口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高档粉碎机的空白可以替代进口,从而宣告我国进口粉机的历史已经结束。

  • 标签: 细度 噪声 节能型 QWJ气流涡旋微粉机
  • 简介:11月6日,山东省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9%吡唑醚菌酯囊悬浮剂获批登记,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水稻纹枯病,推荐制剂用量为58~66毫升/亩,施用方法为喷雾。这是国内企业获批登记的首个水稻田吡唑醚菌酯产品,或可影响甚至打破国外企业在此领域一统天下的格局。

  • 标签: 吡唑醚菌酯 微囊悬浮剂 水稻纹枯病 国内企业 生物科技 施用方法
  • 简介:拜耳收购孟山都,是在全球行业演进大背景下,内因与外因叠加作用下,世界种业格局发生的一次巨变,堪称巨头之间“硬实力的重组、跨领域的聚合、黑科技的革命、大平台的再造”,奠定了未来一个时代全球种业态势,反映了产业演进的内在逻辑,对我国种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转型升级既形成了战略紧迫感,又提供了更新的经验和更高的标杆。

  • 标签: 孟山都 大平台 重组 硬实 收购 拜耳
  • 简介:时间:2015年10月20—22日(山东省植保展前),20日全天报到地点:济南泉城大酒店(南门大街2号,泉城广场东临)主办:山东省农药学会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南京太化化工有限公司协办:山东先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博克百胜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除草剂行业出现了一些新气象,也面临诸多困难:行业整体利润下降,部分企业下降超过10%;多数大吨位品种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且有加重的趋势;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快速增长,草甘膦销售额连年攀升;转基因作物队伍扩大,耐受除草剂品种增多,耐2,4-滴、麦草畏、咪革烟等咪唑啉酮类作物相继投入市场,销售持续上涨,蚕食传统除草剂市场;大吨位除草剂草甘膦抗性严重;百草枯形势严峻:20i5年7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第十七次全体会议讨论了加强百草枯替代剂型登记管理问题,评审委员会一致同意:根据百草枯急性经口、经皮和吸入毒性试验结果,将百草枯毒性级别修订为剧毒。

  • 标签: 除草剂 海量信息 南京 大平台 转基因作物 评审委员会
  • 简介:采用漩涡辅助液液萃取技术作为前处理方法,气相色谱-池电子捕获检测器作为色谱分析仪器,建立了水样中甲草胺、乙草胺和丁草胺3种酰胺类除草剂的残留分析方法。对影响萃取效率的各种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的萃取条件为:在25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20mL水样和50μL甲苯,在2800r/min下漩涡1min。该方法线性范围在0.02~5μg/L之间,相关系数(R2)大于0.997。方法的富集倍数大于500倍。按照信噪比为3时估算的检出限在3.0~4.5ng/L之间(纯水),方法的报告限为0.05μg/L(自来水)和0.5μ/L(雪水)。使用该方法进行了自来水和雪水中的添加回收试验,在0.5,0.05μg/L添加水平,方法的添加回收率在74.2%~96.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4.9%~12.1%之间。

  • 标签: 漩涡辅助液液微萃取 酰胺类除草剂 残留分析
  • 简介:由交链格孢菌橘致病型(Alternariaalternatatangerinepathotype)引起的柑橘链格孢褐斑病(Alternariabrownspot,ABS)是柑橘上的主要病害,目前主要采用杀菌剂防治。本研究以采自中国各柑橘链格孢褐斑病发生区的54个交链格孢菌橘致病型菌株为供试群体,采用刃天青平板法测定了病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对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刃天青平板法最佳体系中的培养基为完全培养基(CM),刃天青终浓度为40μmol/L,孢子浓度为105个/mL。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范围分别为0.304~0.885μg/mL和0.367~0.873μg/mL,平均值分别为0.562和0.609μg/mL。正态分布检测结果显示:这2种药剂抑制交链格孢菌橘致病型群体的EC50值均符合正态分布,因此认为所得EC50值可作为病原菌对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基线。本研究结果可为田间防治褐斑病和监测交链格孢菌对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抗药性奠定基础。

  • 标签: 刃天青微平板法 交链格孢菌橘致病型 戊唑醇 苯醚甲环唑 敏感性
  • 简介:通过室内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研究了在3%阿维菌素乳剂中添加不同量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Silwet408后,对药液的表面张力及在苹果叶片上接触角的影响,以及添加助剂后药剂对苹果红蜘蛛Panonychusulmi和苹果绣线菊蚜Aphiscitricola毒力及防效的变化。结果表明:Silwet408能有效降低3%阿维菌素乳剂药液的表面张力及其在苹果叶片上的接触角,且在试验添加量(质量分数)3%~10%范围内,表面张力和接触角均随助剂添加量的增加而不断降低。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添加Silwet408可显著提高3%阿维菌素乳剂对苹果红蜘蛛的毒力及田间防效,但对苹果绣线菊蚜的毒力和田间防效则无明显影响。研究表明,在杀虫剂中添加增效助剂以提高药效时,除了需考察该助剂能否显著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及在靶标上的接触角外,害虫种类也是需考虑的因素之一。

  • 标签: 阿维菌素 微乳剂 Silwet 408 表面张力 接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