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研究时段:2023年6月至2024年1月。研究对象为在本院静脉输液的患者,采用简单分组法,对采集到的68例患者予以分组,对照组34例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实行个性化输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境状态、穿刺疼痛度、护理差错、护理纠纷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AS评分与SDS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率和护理纠纷发生率都比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输液护理用在静脉输液患者中的效果比较明显,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避免护理差错和纠纷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在肿瘤患者植入静脉输液港护理中肝素封管和生理盐水封管的应用效价。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中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植入静脉输液港,且输液结束后均先行10ml生理盐水冲管,再行正压封管。随机抽取其中37例患者予以生理盐水封管,另外的37例患者予以肝素封管,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输液港导管堵塞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持续输液时,导管堵塞的发生率彼此无甚差异(P>0.05),而持续输液间隔时,观察组导管堵塞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更高相比对照组(P<0.05)。结论:为保证药物浓度以及降低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在连续输液期间使用生理盐水封管更为适宜;而输液间隔期,使用肝素封管比生理盐水封管能够更有效降低了静脉输液港堵塞的发生,进而减少了导管内栓塞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医护人员可以此为参考选择正确合理的封管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研析合理选择静脉输液工具对患者静脉治疗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在我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66例患者。在患者中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开展分组,每组各有33例。对照组静脉输液治疗时选择静脉留置针作为静脉输液工具,实验组静脉输液治疗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静脉输液工具,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单次留置时间在实验组中长于对照组(P<0.05),穿刺次数在实验组中少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在实验组中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两组舒适度评分均比治疗前增高,均P<0.05;治疗后,在组间对比疼痛评分,实验组中更低,而在组间对比舒适度评分,实验组中更高,均P<0.05。在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在实验组中比对照组更高,均P<0.05。结论:在静脉输液治疗时合理选择静脉输液工具,可有效延长静脉输液工具的留置时间,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和不良事件,起到减轻疼痛感、提高舒适度的作用,提升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植入式输液港在边疆地区的临床应用及推广。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方法,选取2023-2024年我院50例25-75岁肿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采用PICC输液化疗作为对照组,25例使用植入式输液港作为实验组。我们详细记录并分析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管路维护和生活质量数据。研究旨在评估不同输液方式在肿瘤患者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优化治疗方案。结果:在对比研究中,实验组仅观察到1例导管堵塞事件,其并发症发生率低至4%,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照组出现多种并发症,包括1例静脉炎、1例导管血栓、2例导管堵塞以及1例感染,其总体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0%。统计学分析显示,实验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一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的管路维护时间显著缩短,且置管期间的生活质量评估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同样具有显著性(p<0.05)。讨论:对比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作为中心静脉输液通路的选择,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展现出显著优势,其应用不仅提升了管路维护的便捷性,还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对患者日常生活的负面影响。
简介:摘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技术含量较高的护理技术。也是护理技能操作中最常进行的项目之一,其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健康。而药物外渗是指腐蚀性或非腐蚀性药物渗漏到血管之外的组织中,引起患者局部皮肤发红,肿胀及疼痛的一种现象。 轻者出现渗出区域内皮肤出现红斑,肿胀及皮下硬结,严重者出现组织坏死,形成难以痊愈的溃疡。分析输液大厅静脉输液患者发生药物外渗的例数,可以很好的去分析发生药物外渗的原因,寻找对策,更好的去避免药物外渗的发生,加强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