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设计"是什么?把想法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过程,并通过载体来传达一定的感官感受。什么样的设计最容易打动你?美的、注重细节的、经久耐用的。我们称赞一件产品时,其实是喜欢它向我们暗示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买下一件产品时,可能真

  • 标签: 工业设计师 生活方式 设计产品 手表 购买 传达
  • 简介:(上接《塑料包装》2015年第1期)二、功能性包装薄膜(一)蒸镀氧化物型阻隔性包装薄膜1、概述蒸镀氧化物型阻隔性包装薄膜中,蒸镀氧化硅型透明阻隔性包装薄膜,是开发应用比较成功的一个品种,也是二十世纪末期,复合软包装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重大突破之一.蒸镀氧化硅型阻隔性包装薄膜,是透明蒸镀型阻隔型包装薄膜的代表性产品,被塑料软包装界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软包装材料之一。

  • 标签: 包装薄膜 功能 软包装材料 塑料软包装 阻隔性 塑料包装
  • 简介:(上接《塑料包装》2015年第3期)7、无机双元蒸镀(1)无机双元蒸镀的一般情况无机二元阻隔性蒸镀薄膜是蒸镀薄膜中的一种较新的品种,松田修成在文献中,介绍了无机二元阻隔性蒸镀薄膜的基本情况。所谓无机二元阻隔性蒸镀薄膜,指在塑料薄膜的表面上,同时蒸镀氧化硅和氧化铝两种物质的薄膜。其蒸镀用基膜,可以是PA薄膜也可以是PET薄膜,由于同时蒸镀了两种氧化物,较之只蒸镀一种氧化物的一元蒸镀薄膜,可以具有一系列的优点。氧化铝、氧化硅二元蒸镀薄膜的主要特征如下。

  • 标签: 包装膜 蒸镀薄膜 功能 PET薄膜 阻隔性 塑料包装
  • 简介:吸氧阻隔性包装薄膜亦称脱氧型阻隔性包装薄膜或者除氧型阻隔性包装薄膜,亦可称之为活性阻隔性包装薄膜。这种薄膜除了具有普通阻隔性包装薄膜所具有的阻隔性之外,它在具有阻隔性的同时,还对氧气具有“活性”,当氧气进人、通过该薄膜时,薄膜中的易氧化成分会和氧进行化学反应,从而消耗进入、通过薄膜的氧气。

  • 标签: 包装薄膜 功能 阻隔性 化学反应 氧气 除氧
  • 简介:对我而言,选择雪域高原的风光摄影就是一种净化精神世界的过程,通过寄情山水,与大自然的心灵对话,力求达到反思人生.顿悟生命价值和为人哲理的一个境界。去追求一种超越世俗干扰,达到“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实现心中的“禅悟”。这或许是自己21次进入西藏的一个理由!青藏高原拥有喜马拉雅、冈底斯和喀喇昆仑这些气势磅礴的山脉,以博大苍凉和荒芜神秘闻名于世,

  • 标签: 雪域高原 镜头 精神世界 风光摄影 寄情山水 心灵对话
  • 简介:迈克尔·(MichaelYoung),1966年出生于英国桑德兰,1992年毕业于金斯顿大学,1993年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为各种品牌提供设计服务,迈克尔·也从此进入了设计领域,并很快成为知名人物。其早期的多款设计都曾被世界知名美术馆列为永久收藏。他将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对科技的激情结合起来,不断地运用内心的力量,去跨越创意的界限和创新的

  • 标签: 东方设计 出自欧洲 杨出自
  • 简介:去年秋天,我有幸在拉萨的小昭寺拍摄安钦仁波切大师主持的大威德金刚彩沙坛城的制作过程,而这座耗时三个整天、由十几名喇嘛专心堆沙制作的曼陀罗1图像仅仅维持不到一周的时间就要被毁掉,那些曾经被膜拜、经颂的沙子还要回归它们本来的

  • 标签: 曼陀罗 图像 藏传佛教 摄影师 麻风村 天主教
  • 简介:“一个化学人的企业”——最早认识和氏璧化工是从这句话开始的,看似平淡的话语中却透露着一个企业,一个群体对化学事业的无限热爱,十分令人钦佩。创建于1992年的和氏璧化工,前身是原化学工业部直属企业的中国化工新材料总公司广州分公司。1999年因化工部撤销,和氏璧化工过渡为民营企业,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追求,2008年和氏璧化工以销售额超过23亿人民币的骄人业绩,一跃成为国内同行业中的领跑者。

  • 标签: 化工新材料 国际橡塑展 工业材料 服务商 民营企业 国光
  • 简介:大智,1938年9月9日出生。2008年9月18日——即大智教授七十华诞后的第9天,我收到了一个寄自大连的邮包。拆开一看,发现是一本书名为《不忘的记忆》的回忆录。它记录了大智教授的生平与成就。拆封的一刹那,我和我的同事们

  • 标签: 大智 理事会 理事长 功能材料 教授 学会
  • 简介:编辑手记:借着1988北京国际新闻摄影周(以下简称88’新闻摄影周)活动的参与者准备举办30周年纪念活动的机会,我们邀请相关参与者撰文.并将这些年来他们的部分新闻纪实类摄影作品一并选登。目前专题内容主要有记录和梳理历史的文字——巴义尔先生搜集整理的关于事件全过程的文章,参与者回顾反思的文字,还有汪刚先生叙述他在国外联系普雷基、德蒙林的来龙去脉。

  • 标签: 新闻摄影 纪念活动 国际 北京 责任 参与者
  • 简介:大智男,1938年9月9日出生,江苏常州人。1956年于常州市第二中学高中三年毕业。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金属学与热处理专业。1962年8月底被分配到东北工学院金相教研室任教,一干就是10年。1972年3月调到大连工学院,来到机械系金相教研室。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参与《金属学及热处理》教材的编写。他执笔撰写了书中的第九、十、十一、十二、十六、十八、十九、廿七章及前言,占了全书的很大部分,并负责全书的绕稿。该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在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很多高校都使用这本书。

  • 标签: 形状记忆合金 智能材料 大连理工大学 博士生导师 材料学 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