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2 个结果
  • 简介:对非本集体成员购买宅基地上房屋之合同的效力认定与无效处理的108份终审判决书整理后发现:既存在无效与有效判决及其理据和无效处理的多样化,又存在无效理据不足、有效与无效判决冲突频现、买卖双方过错比例分配与损失认定悬殊;而且非本集体成员买受取得之宅基地使用权既面临登记困境,又因无期限限制、集体未分享宅基地使用权增值收益,甚为不妥。故,宜在"房地一体"的前提下,调整并统一无效与有效判决及其理据,限定无效处理中买卖双方的过错比例分配和损失认定;要求非本集体成员将买受之宅基地使用权登记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或宅基地使用权的特殊类型,并明确使用期限和使用费交纳。

  • 标签: 宅基地 农村房屋买卖 非本集体成员 效力认定 无效处理
  • 简介:2016年,北京法院以执法办案为重心,积极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深化知识产权审判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和新进展。发挥审判职能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2016年,北京法院共新收一审矧识产权民事案件17375件,同比增长24.7%;审结16798件,同比增长41.7%。

  • 标签: 知识产权审判 保护水平 法院 北京 司法 首都
  • 简介:为充分发挥人大依法监督职能,5月22日至26日,阿克苏地区人大工委成立专题视察组,对地区及部分县法院、检察院机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工作进行视察。视察组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实地察看等方式,对地区法院、检察院机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工作重点,即员额法官、检察官的选任、保障制度建设、落实司法责任制、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构建阳光司法机制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地视察。

  • 标签: 体制改革工作 司法责任制 检察院 视察 法院 机关
  • 简介:我国《公司法》赋予了公司股东知情权,其主要是指股东有权查阅公司档案资料,以此作为股东投资权益的重要保障。但在股东行使知情权的过程中,极有可能会触及公司的商业秘密,尤其是公司财务工作的核心——会计记账的原始凭证或者记账凭证等,股东是否有权就此行使查阅权,股东知情权的对象是否需要得到一定的限制,在保障股东充分行使知情权的情况下,如何权衡对公司商业秘密的保护。对此,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又是如何规定的,本文即就此展开论述。

  • 标签: 股东知情权 客体 商业秘密 会计凭证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
  • 简介:为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司法保护生态环境的职能作用,及时有效遏制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违法行为,立足海口生态文明建设实际,海口中院于2011年6月28日成立了环境保护审判庭。环保庭成立后于2012年6月受理了我省首例环境公益诉讼案件,

  • 标签: 保护生态环境 司法实践 可持续发展 海口 生态保护 实践探索
  • 简介:错案是司法公正抹不去的恒在阴影,人与制度皆深受其害。而对其的纠正与防范则得立为一种谦诚姿态:趋向司法公正的路途遥无止境,各界诸君仍需上下求索,继续努力!

  • 标签: 司法公正 反思 错案
  • 简介:我国法院对非法集体管理行为的司法认定,仅仅建立在著作权代理公司以自己名义收取和分配使用费的基础上,忽略了集体管理在集中许可适用过程中有意分离作品定价标准和使用情况的特殊性安排,将著作权代理公司的行纪行为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集体管理行为混淆,进而造成集体管理组织得以垄断许可渠道的社会后果。因此,有必要对《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第2条中集体管理组织“行使权利”的概念进行体系解释,将集体管理认定为不专门针对特定权利人所进行的使用费收取和分配行为,与著作权代理公司的许可行为相区分,最终为著作权市场的竞争性许可渠道提供法源支持。

  • 标签: 集体管理组织 非法集体管理 行纪 代理 体系解释
  • 简介: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既是社会整体推进管理方式变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法院试图扩充权力、提升自身在转型社会秩序型构中的作用的重要体现。法院对政治产生的"欲拒还迎"态度,构成法院发出司法建议的内在动力,绩效考核机制则是法院推行司法建议制度的内部控制机制。法院试图通过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公共政策调整和敦促预防这三种方式来参与和助推社会管理创新。法院在整个国家权力结构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强行政、弱司法"的客观现实,迫使其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策略来完成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使命。法院的这种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应付了党和国家的基本要求,对于社会管理创新的助推作用非常有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法院的负担。法院更应当从司法权自身运用的规律出发来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 标签: 司法建议 社会管理创新 高位推动 能动司法
  • 简介:针对刑法第287条之二第1款的解释,国内存在量刑规则说和帮助行为独立犯罪化说的对立。前者存在疑问:首先,忽视了分则之罪均为独立的犯罪构成,会导致没有构成要件的量刑规则,造成罪名虚置。其次,连锁帮助犯只能适用帮助犯的量刑规则,不适用从犯的规定,由此较之独立犯罪说处罚更重,罪刑失衡。且其构成要件和量刑规则的区分标准不明确,使同一法条兼具正犯构成要件和共犯量刑规则两种矛盾的属性,有悖于罪刑法定原则。最后,在个案处理上,量刑规则说得出的结论在行为无价值论看来不牢固。而独立犯罪化说则没有以上疑问,且更有利于规范引导和法益保护。因此,该款规定的当属独立的犯罪构成,而非帮助犯的量刑规则。

  • 标签: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帮助犯量刑规则 独立犯罪构成 法条属性 处罚范围
  • 简介:婚姻法司法解释第二十四条自公布以来,各方一直对此争吵不休,持肯定态度的一方认为此举有效的维护了债权人的利益,维护了社会秩序,持否定一方观点的则认为该条款该条规定与婚姻法精神相悖,过分保护债权人利益,损害了未举债配偶一方利益,失去了法律的公正。

  • 标签: 第二十四条 债权人利益 公正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与刑事政策出罪的确立刑事政策并非“刑法不可逾越的屏障”,这是当前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清理所得出的初步结论。不论是否定“李斯特鸿沟”,还是对其进行重新解读,均反映刑法理论界开始关注刑事政策与刑法之间的沟通机制。在德国.罗克辛所构建的目的理性犯罪论体系,将刑事政策深深烙印在罪责评价中:

  • 标签: 刑事政策 司法判决 出罪 方法论 犯罪论体系 沟通机制
  • 简介:民商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过程在追求形式合理性的前提下,并不能排除对裁判结果的实质性判断,但法律解释方法本身难以解决实质性判断的选择理由,法经济学通过的裁判结果的成本收益分析,做出财富最大化的选择,可以有效增强裁判的说服力。由于对经济学的数学推理和财富最大化的误读,制约了法经济学在民商事审判领域的运用。但廓清对经济学本身的误读,了解经济学与民商事审判在方法与观点上的共通之处,有利于形成法学与经济学的对话和联姻。本文结合法经济学在民商事审判实务中的运用领域和运用方式,结合具体案例,讨论了法经济学实务运用的角度和限度。

  • 标签: 法经济学 民商法 法律解释 财富最大化
  • 简介:背景介绍2016年12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在海南海口、澄迈、三亚等市县及洋浦经济开发区调研时,对海南法院司法改革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对于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 标签: 改革工作 海南 司法 法院 中央政治局委员 洋浦经济开发区
  • 简介: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启动冤案纠错程序,即法院内部纠错、检察院监督纠错和当事人申诉纠错。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要使沉冤得以昭雪,都必须终由法院通过再审程序得以确定,而目前再审程序的设定有悖于"每个人都不得做自己案件的法官"的法律公理。地方人大作为地方权力机关,应充分发挥其监督司法的作用,建立独立的申诉案件审查委员会,重构冤案审查机制。

  • 标签: 地方人大 监督司法 冤案纠错 机制重构
  • 简介:关联企业与关联交易是伴随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方面在肯定关联企业利用其经济上、技术上的整合优势在市场上具有强有力的竞争力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应看到从属企业因受到控制企业的支配和控制,容易丧失独立人格,从而导致其自身利益受到损害。而最终从属公司股东中受到损害必然是少数股东。法律制度对关联企业中少数股东的保护规定较为零散,公司法应首当其冲为少数股东的法律保护加以完善。

  • 标签: 关联企业 少数股东 公司法 法律保护
  • 简介: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如何理解和适用,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争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是一种法律事实,封存是对该事实的程序性处理,不能因此而否定对行为性质的实体认定及其处罚。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内容和范围,对准确认定行为的性质及其处罚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应当视为未成年人具有"隐私"性质的事项,体现的是对未成年人人格的尊重,维护的是未成年人的利益,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不得被披露或者被利用。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查询,应当符合刑事司法办案和国家重大利益的需要,且不得与封存目的相冲突。从刑法解释角度分析,犯罪记录封存与犯罪记录消灭本质不同,不能混同。司法实践,基于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不同理解而作出自矛盾的判例,暴露出该制度的弊端,而需要接轨国际条约,借鉴域外制度,建立中国化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及其消灭制度。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 法律属性 封存 查询 司法适用
  • 简介:香港会展中心会场上空的那面五星红旗,已高高飘扬了20年。这20年,是香港与祖国同舟共济的20年,也是两地司法冲破藩篱、互学互鉴的20年,更是一个主权国家内不同法域之间高度协助、共同发展的20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涉港工作,支持加强内地与香港法院的交流,推进两地法院间的司法协助。

  • 标签: 区际司法协助 最高人民法院 内地与香港 中国特色 展望 案件
  • 简介:在当代中国,新媒体带来的"去神圣化"现象主要表现为知识的去神圣化和价值的去神圣化。"去神圣化"现象对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态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有利的角度看,新媒体的"去神圣化"在倒逼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倒逼着政务公开;有利于破除民众对权力的迷信和崇拜,有助于打破官本位主义的政治文化,进而有助于形成一种良性的官民关系。从不利的角度看,新媒体的"去神圣化"容易造成物质主义的玩世不恭的社会心态;容易造成整个社会的不信任氛围;容易造成政治冷漠;容易造成人们认识上的纠结和专业分工的模糊。对待"去神圣化"现象的政治影响要有一分为二的客观理性的态度。

  • 标签: 新媒体时代 “去神圣化”现象 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