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北宋的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被称为“三苏”,他们都在“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列。正因为这个缘故,“三苏坟”便成为人们凭吊的一项古迹。“三苏坟”在河南郏县。据1932年重修的《郏县志》载,在郏县城西北45里的地方,有一座小峨眉山。山南麓有一所院落,院中隆起三坟,这就是“三苏坟”。居中的是苏洵墓,苏轼和苏辙墓分列于左右。三苏是四川眉山人,死后,却葬在河南郏县。为什么?若想弄清其中缘由,我们有必要简单地了解一下苏轼一生中的坎坷遭遇。苏轼差不多一辈子都在贬谪中过日子。北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他受到政治诬陷,被贬到惠州;在惠州住了两年多,又被贬到更遥远更荒凉的海南儋州,一直到元符三年(即公元1100年)才离开。公元1101年6月,苏轼在江苏常州病逝。他病重期间,曾写信嘱咐其弟苏辙把自己葬在嵩山脚下的郏县。1102年,苏辙遵照苏轼遗嘱,将他从常州迁葬到郏县。那么,这位杰出的文学家为何要葬在郏县?近900年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我认为,比较可信的是这样一种观点———公元1094年闰三月,苏辙因一篇谏议激怒了宋哲宗皇帝,被贬到...
简介: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而山西的长城文物保有量位居全国前列。根据山西省文物局数据,截止到2016年年底,从战国到明清,山西11个地市中,8市40县(区)共有4276处长城遗存,总长度达3500公里。尤其是明代"九边重镇"中,山西以"大同镇""山西镇"独占其二。在今天的大同、朔州、忻州等地,依然能够看到长墙蜿蜒、烽燧林立、城堡密集的壮美景观。而伴随长城历史积淀深厚的长城文化,更是历史遗留给山西的宝贵财富。大同政协委员、长城文化学者刘媛,十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和宣传长城,她克服种种困难,实地踏勘了山西所有的明长城遗址及相关军堡衍生的古村落,被媒体誉为"长城玫瑰"。她边走边学、边写边讲,搜集史料,参阅文献、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对长城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一个长城爱好者成长为一名长城学者。本刊将连载其专著《走笔长城》,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