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传播文明与崇尚和平,是中华民族一贯的、传统的文化思想和行为准则。在15世纪,世界先后发生的那两件非同寻常、从东方和西方两个不同的方向走向世界的事件中,同西方同行浓浓的血腥味不同的是,中国走向海洋的先行者郑和船队充满着清新的文明与和平的气息。郑和船队所到之处,“颁中华正朔,宣敷文教”、“……于海外诸国,导以礼仪,变其夷习”,以中国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引导一些处于蒙昧状态的海外邻国改变野蛮落后的习俗,懂得礼仪,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在海外诸国文明程度提高,政治、经济、文化得到大力发展的基础上,明政府与海外诸国建立了睦邻友好关系,“辑睦邻国,无相侵越”。大批的外国使节和国王来到中国访问,官方往来的范围甚至达到了波斯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丽经过郑和船队的多次出访,东南亚及东亚一带的和平安定局面也得到奠定,中华与海外各国“共享太平之福”的目的基本实现。南京的静海寺就是这一伟大和平实践的一个明证和产物。静海寺建于永乐17年(1419年),正值郑和下西洋第五次归来时。
简介:李约瑟所作《文明的滴定》提供了迄今对于"李约瑟难题"最具有系统性的解答,对于透视明清时代中国科技状态与发展潜质乃至理解整个中华文明历史研究,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首先指出,理解李约瑟该书,首先需要把握他的方法论倾向,包括谨慎的历史进步论、反对欧洲中心主义、不承认五种社会形态依次递进说、结构论与文明史观。进而,文章将李约瑟对"李约瑟难题"的解答归纳为3项论说,即"亚细亚官僚制度"是中国难以在明清之际实现向现代科技飞跃的体制原因、现代科学与古代中世纪科学具有本质区别、中西自然法观念差异及有机论与机械论世界观差异构成中西科学道路差异的重要原因,并结合作者本人对明清历史的研究进行解读与评论。结论认为,李约瑟倾一生之力就"李约瑟难题"所做的回答是一份宝贵知识财富,其中包含一些推测、模糊,甚至可质疑成分,但确乎提供了关于明清中国没有兴起现代科学的迄今为止最为全面、深入的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