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32年起,四川军阀刘湘和刘文辉这对叔侄为争夺对全川的控制权,展开了一场昏天黑地的大战,以至全川大小军阀几乎无不参战,川民百姓几乎无不受害。二刘关起门来在省内大打出手,省外人难以置喙,即使他们有明确的倾向性。因为谁胜谁负实难预料,万一站错立场,得不偿失。胡汉民此时寓居香港,正筹划以两广为主体的西南各省反蒋联合战线,争取四川二刘是他计划的组成部分,他与二刘之间均保持着密切联络。从某种意义上讲,二刘开战,最大的输家是胡汉民。因为二刘鏖战正急,哪里顾得上他的反蒋计划,而且无论最后的结果谁胜谁败,在胡汉民看来都是反蒋力量的损失。二刘之战至1933年以刘湘胜利告终,刘文辉残部被赶到西康,一刘欢乐一刘愁
简介:清至民国的306年是陕西自然灾害频发的一个时期,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是旱灾和水灾,总计旱灾发生年193年,水灾发生年242年。根据资料分析,平均1.55年有一个旱灾年,1.26年有一个水灾年,频繁性是水旱灾害发生的一个显著特点;水旱灾害的发生还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增长趋势,其高发期也与“明清小冰期”的气候冷暖波动或冷暖交替时期基本对应;从灾害影响的范围来看,旱灾具有广泛性的特点,较大面积以上的旱灾年可占旱灾年总数的51.3%,水灾则具有局部性的特点,较大面积以上的水灾年仅占水灾年总数的29.34%;就水旱灾害发生的地区而言,旱灾主要集中于关中和陕北,水灾则主要集中于关中和陕南,地域性是水旱灾害的一个共同特点;水旱灾害的发生都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关中和陕北地区的旱灾主要集中于夏、秋二季,陕南的旱灾则主要集中于夏、春两季;陕西各地的水灾则以秋季为最多,夏季次之;水旱灾害在年际发生特点上具有各自的周期,陕北旱灾变化的周期是40、80年,关中是80年,陕南是20、50年,陕北水灾变化表现出35、90年的变化周期,关中和陕南为30、80年的变化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