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3 个结果
  • 简介: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倦帙浩繁的古代文献典籍。保护古籍,让世人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享受历代先贤创造的文明成果,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2007年以来,古籍保护在全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笔者多年从事古籍保护工作,在此就江西省古籍保护的现状、目前还存在的制约古籍保护工作深入开展的主要问题提出浅见,就教于专家同仁,冀求有助于古籍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 标签: 古籍保护 保护工作 江西省 现状 文明古国 2007年
  • 简介:珠海市博物馆于2011年4月至8月对珠海市东澳岛海关遗址进行了实地调查勘探,发现了该海关遗址七处遗迹,推断为报关船泊船处、水手房遗迹、海关古道遗迹、办公区遗迹、水井遗迹、生活区遗迹、烽火台遗迹,纠正了长期以来关于该海关遗址位置及分布情况的错误认识,为文物保护和当地旅游开发提供了可靠依据。

  • 标签: 东澳岛 海关 遗址 调查 勘探
  • 简介:关帝信仰始于唐宋时期,兴盛于明清。福建的关帝崇拜传自北方,自明代以来,福建各地先后创建了数百座的关帝庙,是关帝信仰的重要区域。本文在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三次文物普查资料的基础上.对福建具有文物价值的关帝庙的分布、建筑、信仰状况进行探讨,希望对深入关帝文化研究有所裨益。

  • 标签: 信仰状况 关帝庙 福建 建筑 关帝信仰 文物价值
  • 简介:“窝车库乌勒本”作为满族说部中比较重要的一类文本,因其神圣的地位,多由氏族中的萨满来讲唱,处处可见萨满教文化的痕迹,也存留了大量满族及其先世的历史、文化.从“窝车库乌勒本”萨满文化的关联,“窝车库乌勒本”文本内部的关联及记录下来的丰富内容,我们试图探究史诗发生的地点、流传的地域情况现实之间的关联.我们发现作为萨满史诗,“窝车库乌勒本”的确有很多与史实相契合之处,也有让我们很难辨别之处,毕竟史诗史实是有区别的.

  • 标签: "窝车库乌勒本" 萨满教 满族文化 满族说部
  • 简介:国画大师张大千传奇的人生中,有一段在敦煌临摹壁画的经历。这段不寻常的经历,影响到他后半生艺术风格的转变,也成为他人生旅途中的一段华彩篇章。但不为人所知的是,张大千敦煌之行的成功和他所临得的大量临摹作品,是在青海热贡艺术之乡的僧人喇嘛的帮助下完成的,他也因此4位喇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写下一段佳话。

  • 标签: 张大千 喇嘛 青海 人生旅途 临摹作品 国画大师
  • 简介:在汉末、三国割据战争中,战马和骑兵兵员、将领呈现出从草原向中原、从中原向江南的流动。三国政权都面临着北来骑兵人才层当地政治、社会的整合问题,并发展出不同的应对方式。这使得三国政权的骑兵运用策略、水准出现明显差异。蜀汉缺乏骑兵人才;东吴统帅擅长运用骑兵,但受制於战马不足;魏晋政权的骑兵运用能力则呈由强而弱的变化过程。三国割据战争和骑兵人才流动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内迁,影响及於西晋的崩溃和之後漫长的南北分裂局面。

  • 标签: 三国 魏晋 骑兵 游牧族 割据
  • 简介:前潮州市湘桥区志办曾送笔者《广东史志视窗》杂志10余册,后来偶翻到梁德新先生《百家争鸣话客家》一文,介绍了有关客家人族源诸多论文的不同观点在结语中说:“学者们考证来考证去.众说纷纭,至今还没有一个真正令人信服的结论。……客家学既然是一个新兴科学.研究学问就得‘百家争鸣’,应该重视不同意见,欢迎提出新意见”。因此.笔者不避浅陋,也想就此提点不成熟看法,并将客家民系同中有异的福佬民系相比较.一同就正于方家。一、三古帝苗裔迁移概述

  • 标签: 客家民系 客家人 族源 百家争鸣 不同意见 同中有异
  • 简介:中国铜镜,最早见于距今四千年左右的齐家文化,商代与西周时期略有发现,兴起于战国,盛于汉唐,而衰于宋元。铜镜的最初出现,青铜器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但自秦汉开始,铜镜在造型铸造工艺、实用功能、艺术美观以及反映的社会内涵方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独立体系。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的出现,学界对铜镜的研究亦越来越系统深入。20世纪80年代,孔祥星刘一曼初步建立了中国铜①

  • 标签: 神兽纹镜 刘一曼 博局纹 人物故事 社会内涵 铸造工艺
  • 简介:自汉魏以东,会稽一直是南方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东晋时期,一批北来侨人到会稽安家置业,一些僧人也到此地传播教义,这使得该地区更加醒目。但是从东晋后期到南朝,会稽在人文方面失去了往昔的繁荣。

  • 标签: 会稽 皇权 士人 建康 东晋时期
  • 简介:隐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隐逸传统源远流长,产生了众多的隐士,他们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天下"有道""无道"之时,或"见"或"隐"。汉语成语以其含蓄、凝练的特质为我们别开生面地再现了中国士人的社会理想、人格价值封建统治政权之间的矛盾,揭示了他们内心深处的隐仕的情结。

  • 标签: 成语 隐逸文化 隐士
  • 简介:2009年,广西专家学者云集桂林雁山园召开首届“桂学研究”研讨会,此后“桂学”成为广西地方学的标志,成为广两文化界、学术界共同精心打造的文化学术品牌。近年来,有关“桂学”渊源及其概念溯源引发热烈讨论,关注焦点集中在康有为《桂学答问》及其《桂学答问·序》上。

  • 标签: 康有为 答问 渊源 2009年 专家学者 学术品牌
  • 简介:1956年在南京牛首山出土了明宣德八年(1433年)所建造的弘觉寺舍利塔地宫包括带有铭文“金陵牛首山弘觉禅寺永充供养、佛弟子御用监太监李福善奉施”铜鎏金喇嘛塔等在内的一些文物。经考证,该铭文中的“李”字不是作为姓氏解释,而是“使者”之意,此地宫实为法名是“福善”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真身墓,即归葬处。但是,学界有些专家认为此说理由还不够充分。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物的研究和鉴定,认为出土文物铜鎏金喇嘛塔铭文为郑和亲笔所书,这为确认郑和归葬处提供了非常有力的证据。

  • 标签: 郑和笔迹鉴定 云南遗存郑和亲笔题记 福建遗存郑和亲笔题记 南京遗存郑和亲笔题记
  • 简介:北宋神宗元丰官制改革以后,宋朝中枢机构由“中书门下——枢密院”体制转变成为“三省——枢密院”体制,改制后的“三省”代替了之前的“中书门下”,成为宋廷主管民政事务的最高政务机构。随着政治环境、人事变动、派系斗争的变化,三省的权力运作决策机制不断调整,而机制的变化也在促动着人为政治的发展。神宗时期由于中书省掌握取旨权,在三省中权力最大;元丰八年以后开始由中书省权重转向三省同取旨;哲宗元韦占三年吕公著任平章军国事后,三省权力运作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北宋末期权相当政.不断打破原有的三省权力格局,三省最终沦为宰臣专政的工具。

  • 标签: 北宋中后期 三省 权力运作 决策机制
  • 简介:本文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疆域形成和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期研究,认为我们研究的“中国疆域”应该是指康熙二十八年(1689)《尼布楚条约》签订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期间清朝的疆域.这一疆域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自然凝聚时期,时间从中华大地人类文明的出现,到《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疆域明晰时期,时间从《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列强的蚕食鲸吞时期,时间从鸦片战争爆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现代疆域巩固时期,时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今.

  • 标签: 中国疆域 发展历程 分期特点
  • 简介:民国期间,上海滩有两个很出名的七小姐,一个是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孙宝琦的七小姐孙用蕃,她是张爱玲的后母;另一个是近代著名企业家和慈善家盛宣怀的七女盛爱颐。盛爱颐宋子文曾经有过一段夭折的情缘豪门名媛打赢女性财产继承权官司盛宣怀家族是近代上海滩最大的豪门显贵。盛宣怀的八儿八女,几乎都是上海滩风流一时的人物。这些儿女后来又带来一大

  • 标签: 宋子文 盛恩颐 宋耀如 庄夫 北洋政府 宋蔼龄
  • 简介:西周初年的制礼作乐,经历了一个从因袭先王之乐到创制新乐的过程。因袭先王之乐的过程,可见于《逸周书·世俘篇》;创制新乐的成绩,则见于《诗经·周颂·有瞽》。通过两篇文献的对比研究,可以清晰了解周初乐制改革的情况。

  • 标签: 《周颂》 《有瞽》 周初 乐制改革
  • 简介:侨民保护侨民的美军,是民国时期美国维持在华存在的重要标志。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战火迅速从平津蔓延至京沪等地。这些地方是美国在华侨民的集中居住地,美国政府对美侨安全十分关切。十年前的武力护侨政策不同,此时的美国面对日本的步步推进,采取撤侨政策予以应对,并调兵遣舰,为美侨撤离中国提供帮助。“帕奈号”事件发生后不久,不仅美国侨民,美国在华驻军也被撤走。从撤侨到撤军,这既标志着美国传统武力护侨政策的放弃,也是抗战初期美国绥靖日本的体现。

  • 标签: 在华美侨 亚洲舰队 第十五步兵团 “帕奈号”事件
  • 简介:文章介绍了舟曲藏族丰富的传统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乐器的种类以及特点,并对舟曲藏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抢救,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措施。

  • 标签: 舟曲 藏族 传统音乐 保护与抢救
  • 简介:中世纪的大学无一例外地都位于城市当中。由此,大学城市两者之间产生了各种交互关系:如人员流动、经济往来、法律纠纷等等。本文通过对原始史料的梳理和分析,对大学城市之间关系的不同侧面做出了研究和探讨。并以实例说明:正是由于大学和城市之间的冲突才促使大学出于对自身保护而去争取更多的自治特权。另外,虽然大学和城市摩擦不断,但总体趋势是和解与共处;两者之间更多的是互动、互惠和互利关系。很多中世纪的大学是由其所在的城市出资组建的;但也有城市阻止组建大学的特例发生。

  • 标签: 中世纪 大学 城市 关系 特许权
  • 简介:在明史成书过程中,万斯同留下两部稿本,即宁波天一阁收藏的《明史稿》和416卷本《明史》。这两部稿本中的郑和传,思想内容有很大差异,恐非万氏一人之作,但《明史稿》王鸿绪《明史稿》、张廷玉《明史》却一脉相通。不仅对研究郑和、研究万斯同治史思想和明史版本等方面有一定价值,而且有助于我们讨论“耀威异域”“耀兵异域”的含义和差别。

  • 标签: 万斯同《明史稿·郑和》《明史·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