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气管导管固定装置在成人急诊科危重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双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胶布加寸带固定法;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98例作为试验组,采用新型气管导管固定装置"双固定"法。比较2组患者气管插管移位程度、口腔清洁程度、面部皮肤过敏及损伤情况、舒适度情况。结果试验组气管移位率为轻度11.2%(11/98),中度5.1%(5/98),对照组为轻度24.2%(15/62),中度14.5%(9/62),重度6.5%(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4.021,P<0.01);面部皮肤过敏及皮肤损伤发生率为6.1%(6/98),0,对照组为24.2%(15/62),11.3%(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4.48,P<0.01)。试验组舒适度评分为(1.05 ± 1.01)分,对照组为(2.10 ± 1.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920,P<0.01)。结论新型气管导管固定装置"双固定"应用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其视觉美观,且牢固性、舒适性好,可以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流冲击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微误吸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3—8月入住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气流冲击法联合间断声门下滞留物吸引(SSD),对照组采用间断SSD,比较2组24 h囊上滞留物总量、囊上吸引管堵管发生率、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并比较操作前后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24 h囊上滞留物总量、囊上吸引管堵管发生率分别为2.9%(1/34)、(19.37 ± 5.52)ml、17.6%(3/34),对照组分别为20.0%(7/35)、(14.98 ± 3.77)ml、25.7%(12/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896、7.239,t值为5.315,P<0.05或0.01)。囊上滞留物培养病原菌阳性率为54.6%(113/207)、病原菌149株,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阳性率为12.6%(26/207)、病原菌37株,2组囊上滞留物病原菌构成相似,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优势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组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分泌物主要病原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操作前后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流冲击法联合间断SSD能有效清除气囊皱褶和集聚于囊上的滞留物,可减少囊上吸引管堵管发生率,预防微误吸的发生,降低VAP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鼻气管插管和经口气管插管在急诊危重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气管插管急救措施的的80例急诊患者,将患者通过抽签法分成经口组和经鼻组,两组均为4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经鼻组患者自行拔管率为90.0%,强行拔管率为10.0%,经口组患者自行拔管率为60.0%,强行拔管率为40.0%,两组患者拔管率数据差异比较,P<0.05,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的急救中应用经鼻气管插管效果比经口气管插管效果更好,患者强行拔管率较低,值得临床急救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气管导管固定装置在成人急诊科危重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双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胶布加寸带固定法;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98例作为试验组,采用新型气管导管固定装置"双固定"法。比较2组患者气管插管移位程度、口腔清洁程度、面部皮肤过敏及损伤情况、舒适度情况。结果试验组气管移位率为轻度11.2%(11/98),中度5.1%(5/98),对照组为轻度24.2%(15/62),中度14.5%(9/62),重度6.5%(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4.021,P<0.01);面部皮肤过敏及皮肤损伤发生率为6.1%(6/98),0,对照组为24.2%(15/62),11.3%(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4.48,P<0.01)。试验组舒适度评分为(1.05 ± 1.01)分,对照组为(2.10 ± 1.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920,P<0.01)。结论新型气管导管固定装置"双固定"应用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其视觉美观,且牢固性、舒适性好,可以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两种不同口腔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20年7月收治的92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实验样本,参照红蓝球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的病例为46例。对照组的口腔护理选择的为儿童软毛刷刷牙结合口腔冲洗,研究组的口腔护理选择的为冲洗式口护吸痰管,比较2组各症状出现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比对照组口臭、黏膜充血、黏膜溃疡、VAP出现时间晚,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冲洗式口护吸痰管口腔护理措施运用于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可有效延长各种症状出现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口腔护理液对ICU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的临床效果,为预防患者口腔感染和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在我院ICU经口气管插管的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用新唑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两组均采用抽吸式牙刷进行口腔护理,每天4次,连续14天,每天评价并记录口腔黏膜情况,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口腔黏膜情况。结果2种口腔护理液对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清洁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实验组的口腔溃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唑漱口液对预防口腔溃疡有较好的护理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的ICU经口气管插管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后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115例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总结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结果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原因主要为患者意识状况异常、导管固定不牢、患者舒适度差、护理操作不当等,观察组115例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3.48%,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0.83%,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对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原因的分析,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简介:【摘要】对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所收治的20例重症肺炎患者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经口气管插管后接受口腔护理过程中护理难点和胶带固定方法,并对整个护理过进行经验总结,质量改进。20例重症肺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0天,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对其开展细致化的口腔护理,有效降低了经口气管插管后所产生的一系列口腔类并发症发生风险,保障了口腔安全及洁净度,且未见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认为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后,给予口腔护理疗效良好,能明显降低口腔pH值、异味减少呼吸相关肺炎的发生风险,同时正确固定经口插管,可以有效预防计划外拔管事件,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应用改良冲吸式牙刷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时间节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