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小儿浅静脉头皮针输液技术水平及护理质量的具体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在我院行浅静脉头皮针输液患儿21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为106例,对两组患儿输液哭闹率及穿刺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哭闹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小儿浅静脉头皮针输液技术,其作为一种具有一定特殊性输液方法,与手部静脉输液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可实现穿刺成功率的增加,且还可达到患儿输液时哭闹率降低的目的,在临床应用当中具有很要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儿童头皮留置针意外事件发生率的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的头皮留置针患儿共98例,以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头皮针留置患儿护理干预,观察组将护理措施进行完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1次穿刺成功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1次穿刺成功率与意外情况发生率(94.92%,3.39%)均优于对照组(77.97%,15.25%),两组相比(t=7.230,4.913;p<0.05);结论使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优化头皮留置针患儿的1次穿刺成功率并降低留置针意外事件发生率。
简介:摘要:方法: 我们选取了100名中风偏瘫患者,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观察组患者接受了头皮针配合肢体运动疗法,而对照组患者接受了传统肢体运动疗法。在治疗前,我们详细记录了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其他一般资料。治疗持续8周,期间每周治疗3次,每次60分钟。使用生活质量问卷(Quality of Life Scale,QOLS)来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收集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QOLS得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2岁(标准差=7.8),其中男性占40%,女性占60%。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5岁(标准差=8.3),其中男性占44%,女性占56%。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QOLS得分从治疗前的55.6±4.2提高到治疗后的68.9±5.1。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QOLS得分从治疗前的54.8±3.9提高到治疗后的59.5±4.6。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头皮针配合肢体运动疗法在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生活质量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QOLS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该疗法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头皮针配合肢体运动疗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以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头皮针 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上臂表浅静脉PI CC置管中的应用。 方法 对2 016年1月-2019年7月我科对23 例消瘦、 上臂 表浅静脉患者运用头皮针结合改良塞丁 格技术 进行PICC置管。结果 23例患者均置管成功,一次穿刺成功22例,二次穿刺成功1例,其中2例置管过程中超声发现导管异位 颈内静脉,调 整后进入上腔静脉。结论 头皮针 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可以提高上臂 浅表静脉PI CC置管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一次性头皮针联合吸氧管“∞”型固定在留置胃管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院内留置胃管患者共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的3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胃管方式,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的3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头皮针联合吸氧管“∞”型固定留置胃管的操作方法,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留置胃管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采用次性头皮针联合吸氧管“∞”型固定留置胃管的操作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门诊静脉输液时采取护理干预对一次性头皮针穿刺成功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抽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我院小儿门诊接受治疗的患儿4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输液治疗,穿刺位置均为头皮浅表静脉,以随机法对其分组,接受常规护理的20例患儿为参比组,接受优质护理的20例患儿为实验组,对比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依从性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依从性及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参比组(P<0.05)。结论:对小儿门诊静脉输液患儿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依从性,进而提高一次性头皮针穿刺成功率,患儿家长对此模式满意度好,值得推广。【关键词】护理干预;优质护理;小儿门诊;一次性头皮针穿刺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