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运用空间统计学的方法描述并探讨2013年甘肃省猩红热发病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利用"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导出2013年甘肃省各区(县)猩红热发病数据、相应区(县)人口数等数据,运用空间统计软件分析甘肃省猩红热发病的空间相关性、空间聚集性特征.结果2013年甘肃省猩红热报告发病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Z(I)=5.222,P=0.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区域内存在高-高关联模式的县(区)为安宁区(P=0.050)、肃北县(P=0.030)、安西县(P=0.010)和敦煌市(P=0.010)、低-低等关联模式的县(区)为武山县(P=0.040)、通渭县(P=0.010)、陇西县(P=0.020)、渭源县(P=0.030)、岷县(P=0.040)、武都区(P=0.040)、西峰区(P=0.020)、庆城县(P=0.010)和宁县(P=0.050);规则空间扫描结果显示猩红热发病最大可能聚集区为酒泉市的部分县区(RR=12.17,P=0.001).结论2013年甘肃省猩红热报告发病率呈非随机分布,酒泉市、嘉峪关市、金昌市、兰州市、白银市和临夏州为甘肃省猩红热发病聚集区域,是猩红热的重点防控地区.
简介:摘要 目的:简要说明e值是太阳系中的一个基本常数。方法:通过太阳系中各行星和卫星相关运动规律的物理量设计方程。结果:认识到e=2.7128是太阳系中的基本常数。讨论:初步认识到自然对数的底数相关行星和卫星的基本运动规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下颌无牙颌印模制作期间,采取不同个别托盘预留空间厚度对印模精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口腔科接诊下颌牙牙列缺失修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由不知情第三人进行随机分为三组,并分别设置为A组、B组、C组,各组各有患者20例,个别托盘制作中,预留0mm(A组)、1.5mm(B组)、2.0mm(C组)的厚度,其余操作均相同。对三组终模最佳拟合对齐配准的3D偏差结果进行测量对比。结果:A组、B组、C组偏差结果分别为(0.87±0.11)mm、(0.51±0.07)mm、(0.62±0.08)mm,各组之间对比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基于现有医疗建筑的工程设计经验及设计理论,结合先进的公共空间设计方法,对妇女儿童医院的功能设置、空间布局等进行研究,并提出“独立、联系”的要素,对妇女儿童医院的医疗特征、空间特征进行创造性总结。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1970—2013年山东省胃癌死亡率和空间聚集性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1970—1974、1990—1992和2004—2005年胃癌死亡资料分别源自全国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山东省部分),2011—2013年胃癌死亡资料源自山东省全死因监测数据。以粗死亡率和年龄标化死亡率为指标描述胃癌死亡水平,其中山东省年龄标化死亡率以Segi′s世界标准人口计算,各县(市、区)年龄标化死亡率以1964年中国人口计算。应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对不同年代胃癌死亡率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估计不同时期人口和非人口因素的贡献度。采用ArcGIS 10.2软件对1970—1974年和2011—2013年山东省各县(市、区)胃癌死亡水平进行地图可视化展示。采用DeoDa 1.12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1970—2013年山东省胃癌粗死亡率和年龄标化死亡率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胃癌粗死亡率由1970—1974年的18.33/10万上升至2011—2013年的28.51/10万,胃癌Segi′s世界人口年龄标化死亡率由1970—1974年的20.94/10万降至2011—2013年的18.17/10万。1990—1992年、2004—2005年和2011—2013年非人口因素对粗胃癌死亡率上升的贡献值分别为95.59%、48.45%和-20.57%,呈持续下降趋势。山东省1970—1974年和2011—2013年各县(市、区)胃癌粗死亡率Moran′s I指数分别为0.77和0.57,年龄标化死亡率Moran′s I指数分别为0.75和0.44。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1970—1974年和2011—2013年胃癌年龄标化死亡率高高聚集区分别为31和19个,重叠的县(市、区)为7个,其中6个位于胶东地区。结论1970—2013年山东省胃癌粗死亡率和年龄标化死亡率均呈先升后降,胃癌死亡率分布存在明显空间聚集性且随时间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Mimics软件对颌面部CT数据进行处理,建立鼻腔空间三维模型,定位鼻瓣区并测量其重要参数,以期为鼻阀功能不良的定量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颌面部三维CT检查的无鼻部疾病汉族黄种人3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20~80岁,<50岁者占50%。重建鼻腔空间三维模型,定位鼻瓣区并测量以下参数:鼻瓣区与鼻骨平面夹角(θINV-B)、单侧鼻瓣区面积(AINV-R、AINV-L)、鼻瓣区总面积(AINV)、单侧鼻瓣区高度(HINV-R、HINV-L)、单侧鼻瓣角(αINV-R、αINV-L)以及鼻瓣角之和(αINV)。比较本研究所定位鼻瓣区的总面积与既往采用测量平面(垂直硬腭平面与垂直鼻骨平面)所得。分析不同侧别、性别、年龄及种族分组间上述参数的差异。采用SPSS 26及GraphPad Prism 9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制图。结果本研究所定位鼻瓣区的总面积为(214.87±52.94)mm²,较既往CT测量方法中所采用的垂直硬腭平面[(254.97±47.80)mm²]及垂直鼻骨平面[(226.07±57.36)mm²]上所得偏小。本研究测得的鼻瓣区静态参数如下:θINV-B为(82.07±7.06)°,AINV-R为(112.66±31.39)mm²、AINV-L为(102.21±27.14)mm²,AINV为(214.87±52.94)mm²,HINV-R为(24.87±4.62)mm、HINV-L为(24.35±4.86)mm,αINV-R为(20.48±2.99)°、αINV-L为(19.65±3.82)°、αINV为(40.13±6.24)°。右侧较左侧鼻瓣区面积偏大(t=2.33,P<0.05);男性的单侧鼻瓣区高度和右侧、左侧鼻瓣区面积,以及鼻瓣区总面积较女性偏大(t值分别为5.77、3.21、2.91及3.52,P值均<0.01);<50岁人群的鼻瓣区总面积较≥50岁人群的偏大(t=2.83,P<0.01);汉族黄种人的鼻瓣区与鼻骨平面夹角不同于白种人(t=2.92,P<0.01),鼻瓣角较白种人偏大(Z=-6.92,P<0.01),而单侧鼻瓣区高度较白种人偏小(Z=-3.89,P<0.01)。结论本研究在鼻腔空间三维模型中对汉族黄种人鼻瓣区进行定位及参数测量所测得的鼻瓣区总面积小于既往CT测量方法所得,不同性别、年龄组及种族的鼻瓣区参数存在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南京市恙虫病报告发病水平和趋势变化、流行特征以及空间聚集性,探究防控关键季节、重点人群和区域,指导制定科学精准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系统"中,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南京市恙虫病报告数据,分析报告发病水平和趋势变化,描述季节、人群和空间分布特征,利用ArcGIS 10.3软件开展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FleXScan 3.1.2软件开展空间扫描。结果2011 - 2020年,南京市共报告恙虫病病例192例,年报告发病率中位数为0.21/10万(范围为0.12/10万~ 0.49/10万)。10 - 11月报告病例占87.5%(168/192),高峰出现在11月(57.8%,111/192)。男性占64.1%(123/192);年龄中位数为59岁(范围为6 ~ 84岁),≥60岁和45 ~ 59岁组分别占47.9%(92/192)和31.2%(60/192),共占79.2%(152/192);农民占43.8%(84/192),家务及待业者占16.7%(32/192),离退人员占15.6%(30/192),工人占6.8%(13/192),共占82.8%(159/192)。报告病例总数前4位的地区分别为江宁区(23.4%,45/192),六合区(22.9%,44/192),鼓楼区(10.4%,20/192)和江北新区(8.9%,17/192),共占65.6%(126/192)。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Moran′s I = 0.34(Z = 5.90,P < 0.001);FleXScan 3.1.2软件扫描探测到2个空间聚集区域,一级聚集区覆盖江宁区3个、雨花台区1个和浦口区2个街道[限制性对数似然比(RLLR)= 26.91,P < 0.001],二级聚集区覆盖六合区6个和江北新区4个乡镇/街道(RLLR = 26.48,P < 0.001),聚集区域均为涉农区。结论南京市恙虫病报告发病水平较低且平稳,属于典型的秋季型疫区,中老年人群和涉农区域分别为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建议将恙虫病纳入法定或南京市重点传染病管理,开展恙虫病诊治技术和信息报告管理培训,在高发季节强化和落实健康宣教、个人防护、防鼠灭鼠、媒介控制等综合防控干预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护理教学,着重分析OTD改良教学+空间课堂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3年7月-2024年3月;研究对象,外科护理实习生,简称护生,共计60例;研究内容,通过2种外科护理实习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参与护生共计30例,称作对照组)、OTD改良教学+空间课堂(参与护生共计30例,称作观察组);研究指标,在教学完毕后获取,包含教学成绩、综合能力及教学满意度。结果:在教学完毕后对比教学成绩两项,观察组高、对照组低(P<0.05);在教学完毕后对比综合能力五项,观察组高、对照组低(P<0.05);在教学完毕后对比教学满意度五项,观察组高、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外科护理实习教学中应用OTD改良教学+空间课堂,可提高教学成绩、综合能力及教学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精密附着体生物膜形成中死菌/活菌的空间分布。方法采集20例磁性附着体组织面菌斑生物膜,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死菌/活菌荧光染色方法,对生物膜形成中死菌/活菌的空间分布进行观察。结果生物膜底部的?E?2%;随着生物膜厚度的增加,活菌百分比达到74%,其间存在许多黑色气泡样的间隙;随后活菌百分比逐渐减少,至生物膜顶部时几乎全部为死菌。结论口腔精密附着体生物膜的底部和顶部主要由死细菌组成,而中间层主要是由围绕在黑色气泡样孔和通道周围的活细菌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