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重症医学科(ICU)均收治危重病人,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生命依赖多条管道维持,因此成为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科室。因此管道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康复,护理得当不但可以加快疾病康复,减少医疗纠纷,而且可以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ICU 多管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脊椎滑脱患者CT与MR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统计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中65名脊椎滑脱患者临床数据,对比分析CT与MRI数据,分类统计各种组织损伤的诊断正确率及敏感率。结果:在实验结果中发现,相较于CT来说,MRI对于脊椎滑脱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MRI诊断准确度优于CT检查,差异显著(P<0.05)。结论:脊椎滑脱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而在针对脊椎滑脱患者进行诊断是临床上的影像学诊断方式,是明确患者病情的主要方法,本次研究通过对照试验的形式,将MRI与CT影像学诊断方案应用于脊椎滑脱的病情诊疗中,最终结果发现相较于CT检查来说,MRI诊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度,对于明确患者的病情以及开展后续的治疗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MRI CT检查 脊椎滑脱 临床诊断 利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导管固定贴固定中心静脉导管的有效性。方法将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0例用导管固定贴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对照组50例用胶布做蝶形固定。比较两组导管固定效果。结果实验组固定松动率、导管脱出率分别为20%、4%明显低于对照组46%、26%(P<0.05)。结论导管固定贴固定中心静脉导管比用胶布固定更有效。

  • 标签: 导管固定 中心静脉 脱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鼻导管吸氧导管插入深度对氧疗效果及病人舒适的影响.方法将胸外普胸手术病人5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鼻导管插入长度为鼻尖至耳垂的2/3(8cm左右),实验组为导管插入3~4cm,观察SpO2、Bp、R、HR、口唇甲床颜色、病人舒适度及鼻导管堵塞情况.结果两组在生命体征、SpO2、口唇甲床颜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舒适度及鼻导管堵塞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单侧鼻导管吸氧插入深度以3~4cm较为适宜.

  • 标签: 鼻导管吸氧 插入深度 血气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可视化导管贴在临床导管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腹腔穿刺引流患者91例,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45)与行可视化导管贴干预实验组(n=46),对比两组导管护理质量。结果实验组皮肤情况观察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可视化导管贴在临床导管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观察患者皮肤情况,且粘贴效果较好,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可视化导管贴 护理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导管终端位置对导管留置的影响。方法对83例危重新生儿、早产儿实施PICC置管术,观察导管终端位于不同位置时导管的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导管终端位于上腔静脉与位于锁骨下静脉或颈外静脉的留置时间分别为(25.32±17.98)d和(5.60±3.10)d,差异有显著性(P〈0.01);导管终端位于上腔静脉时,1.37%的患儿发生导管终端周围皮肤肿胀发红,而终端位于锁骨下静脉或颈外静脉时,发生率为70.00%,差异有显著性(P〈0.01),当导管终端位于上述2位置时,患儿在静脉炎、堵塞、败血症方面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新生儿PICC导管终端的理想位置是上腔静脉,置管时应尽量使导管终端置入上腔静脉。

  • 标签: 新生儿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 终端 留置导管
  • 简介:摘要:我国沿海地区有着十分丰富的风能资源,属于绿色清洁能源。为高效落实海上风电相关新能源项目的建设实施,积极落实导管架相关建造优化研究工作较为必要且重要,对此,本文主要围绕着海上风电当中多桩导管架式的基础导管架科学优化开展深入研究及探讨。本次课题研究可谓是运用到各种学科方法、基础理论及成果,并从整体入手综合研究本课题,以保证本次课题研究的客观性及精准性,期望可以为后续更多技术工作者和研究学者对此类课题的实践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或者参考。

  • 标签: 多桩导管架 海上风电 基础 导管架 优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黄龙山金矿田受郧西穹窿控制.穹窿周缘广泛发育多种顺层滑脱构造,金矿床或矿体的产出与滑脱构造紧密相关。穹窿与滑脱构造共同构成该区金矿的控矿构造。

  • 标签: 郧西穹窿 滑脱构造 金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腰椎滑脱L4,5后路不同融合术式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用于进一步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根据1名成年女性腰椎滑脱志愿者的腰椎CT序列扫描图像和椎弓根螺钉、融合器的几何尺寸,借助Ansys9.0软件,用直接法建立L4椎体滑脱有限元模型,间接法建立椎弓根螺钉系统及融合器模型,然后根据临床术式组合成不同后路融合模型。结果通过直接法和间接法搭配使用,成功建立了腰椎滑脱不同后路融合术式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双枚融合器植入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单枚融合器植入模型等,这些模型高度模拟腰椎滑脱后路融合术式的结构与材料特性,结构完整,单元划分精细。结论所建立的腰椎滑脱后路不同融合术式的有限元模型准确可靠,可用来进行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 标签: 腰椎 脊椎前移 脊柱融合术 有限元分析
  • 简介:摘要腓骨肌腱对于维持后足力线、稳定足弓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对抗踝关节内翻损伤时的主要肌腱,它在维持外踝稳定方面有重要意义。腓骨肌腱滑脱症虽发病率不高,但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极易漏诊,进而致使外踝疼痛、不稳及患足外翻无力。其诊断或处理不当,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腓骨肌腱滑脱症治疗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主要有腓骨肌腱上支持带修复术、腓骨肌腱上支持带加强术、腓骨肌腱骨阻挡术、腓骨肌腱沟槽加深术和腓骨肌腱再排列术。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在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面目前还存在争议,且国内外无针对腓骨肌腱滑脱症的康复指南,术后康复一般都是根据临床医师的经验进行。笔者复习相关文献,从腓骨肌腱解剖特点、损伤机制、诊断、治疗方法及康复等方面对腓骨肌腱滑脱症的诊治和康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腓骨肌腱滑脱症的准确、有效诊治及康复提供参考。

  • 标签: 踝关节 腱损伤 康复 肌腱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的原因,探讨三间分布法在术后防管路滑脱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患者在住院期间意外脱管不良事件报告材料意外脱管共35例,意外拔管率0.792‰,对存在问题和原因运用三间分析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导尿管非计划拔管率、胃肠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呈持续下降趋势。导尿管非计划拔管率(‰)第一季度0.369,第三季度0.209,第四季度0,三季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第一季度0.995,第三季度0.689,第四季度0.582,三季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三间分布,能够得到管路滑脱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可以降低管路滑脱的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三间分布 预防 管路滑脱 效果 措施
  • 简介:重度腰椎滑脱,是指滑脱移位大于50%,按Meyerding分度在Ⅲ°以上,可并发椎管狭窄和椎间盘突出.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慢性腰痛、脊柱畸形及特殊的蹒跚步态,病情持续发展可出现下肢神经和马尾神经症状.我院从1996年~2001年,采用Steffee钢板加椎间植骨治疗重度腰椎滑脱症12例,效果满意.

  • 标签: STEFFEE钢板 椎间植骨 治疗 重度腰椎滑脱症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角度变异对腰椎滑脱症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因腰痛就诊行腰椎CT扫描的病例,将椎弓崩解性腰椎滑脱30例设为病例组;腰椎未见明显异常30例设为对照组。分别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每个层面的小关节角度差异、腰椎小关节的两侧角度差异,并与国外60例在同一层面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在L3-4、L4-5、L5-S1层面右侧腰椎小关节角度分别为(47.9±6.3)°、(37.5±7.3)°、(37.9±7.7)°,对照组分别为(53.1±7.3)°、(40.5±6.3)°、(38.5±7.3)°,病例组在L3-4、L4-5、L5-S1层面右侧腰椎小关节角度分别为(48.1±6.0)°、(37.9±7.4)°、(37.6±7.6)°,对照组分别为(52.3±7.6)°、(41.6±6.0)°、(38.2±7.2)°,两组在L3-4、L4-5层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L5-S1层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小关节两侧角度在L3-4、L4-5、L5-S1层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内、国外病例腰椎小关节角度L3-4、L4-5、L5-S1层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小关节角度减小可能是椎弓崩解性腰椎滑脱的一种基因表达。通过测量腰椎小关节角度,可以早期发现病变,对减少、减轻腰椎滑脱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变异 小关节角度 椎弓崩解性腰椎滑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