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患者院内创面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95例骨科院内创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1例,女24例;年龄14~70岁[(42.6 ± 13.8)岁]。发生MDRO感染38例(MDRO组),未发生MDRO感染57例(非MDRO组)。观察创面感染的病原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慢性合并症)、受伤诊治情况(是否外院转入、是否急诊入院、受伤至首次处理时间、是否开放性损伤、是否合并骨折、创面是否污染、创面深度、是否入住ICU、手术次数、累计手术时间、切口类型、确诊感染前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种类、是否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入院时血红蛋白、入院时血清白蛋白、入院时血糖)。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MDRO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创面共检出119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1株(18%),革兰阴性杆菌91株(76%),其他7株(6%);菌株类型前五位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住院时间、创面是否污染、是否入住ICU、确认感染前住院时间、使用抗生素种类、入院时血红蛋白、入院时血清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是否外院转入、是否急诊入院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长(OR = 1.033,95%CI 1.005~1.061,P < 0.05)、受伤至首次处理时间 > 6 h(OR = 4.282,95%CI 1.174~15.616,P < 0.05)、使用抗生素种类 ≥ 3种(OR = 7.486,95%CI 2.451~22. 863,P < 0.05)、入院时低血红蛋白值(OR =0.973,95%CI 0.962~0.985,P < 0.05)与MDRO感染显著相关。结论住院时间、受伤至首次处理时间、使用抗生素种类、入院时血红蛋白值均为骨科创伤患者院内创面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对于骨科创伤患者,控制住院时间、尽量缩短首次伤口处理时间、个体化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及时纠正贫血是防治创面MDRO感染的重要措施。
简介:摘要:水下通信节点是实现深水通信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海洋开发和测量的重要设备。耐压舱是承受外部压力、保护内部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装置。为了满足海洋1500m深度的实际应用需要,采用传统的耐压舱结构设计的整体分析方法来验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局部特殊结构需要破坏耐压舱的整体连续性,使得局部应力突变和结构失稳导致整体设计失效,耐压舱的合理设计变得非常复杂。根据耐压舱几何结构的连续性和不连续性,将耐压舱的应力分为应力连续区和应力不连续区,采用ANSYS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局部加厚的方法,在满足实际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厚度。
简介:【摘要】 目的 针对强化感染护理做了研究,分析其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意义。方法 随机择取2020年1-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同时均分两组(研究组、参照组)做对比研究。对两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及感染后转归情况做计数测评。对两组废弃物处理、个人防护用品、手卫生合格率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感染率有明显差距,研究组的感染率要低于参照组,本次检验有意义P<0.05。感染后转归情况对比,两组并无显著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的合格率低于研究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感染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很高,可将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概率控制到最低,故此方法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大部分资料都来自于成人。该研究旨在明确儿童器械相关感染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结局。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选择2008至2017年儿科重症监护室中明确为器械相关感染的患儿(年龄在1个月~18岁)。感染患儿分为耐药细菌组和药物敏感细菌组。结果研究纳入213例患儿。所有器械相关感染者中,22%(48例)由多重耐药菌引起,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最常见。心血管疾病、年龄小于1岁、伴随其他疾病、侵入性设备的长期使用、感染前的住院时间是产ESBL菌和其他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的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增加。结论年龄小于1岁和心血管疾病是耐药菌感染的两个主要危险因素。产ESBL菌是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产ESBL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其他耐药菌并无不同,提示这类患儿入院前体内或已定植该菌。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化感染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到2020年10月收治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3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实施强化感染护理策略,进一步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提升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实验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电脑系统随机排序分组的方式,对96例参与试验的患者进行客观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强化护理感染,对比应用成果。结果:从管控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为6.25%(3/48),对照组为12.50%(6/48),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调研了医护人员工作合格率,主要结合了医疗废弃物、手卫生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化护理感染模式有助于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管理,提升各项卫生合格指标,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具有可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南阳油田总医院收治的107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多重耐药菌感染诊断标准,并结合病原学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判定多重耐药菌感染。按照病原学检查结果统计多重耐药菌感染状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107例ICU患者中感染多重耐药菌34例(31.78%),共分离出76株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0.26%(23/76),鲍曼不动杆菌占26.32%(20/76),铜绿假单胞菌占22.37%(17/7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使用≥3种抗生素OR=9.917,P=0.001,建立人工气道OR=8.449,P=0.004,中心静脉置管OR=5.349,P=0.021,入侵性操作OR=13.508,P=0.001,机械通气时间≥7 d OR=7.191,P=0.007,留置尿管OR=9.846,P=0.002。结论多重耐药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使用3种及以上抗生素、建立人工气道、中心静脉置管、入侵性操作、机械通气时间≥7 d、留置尿管可能是导致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循证策略叠加干预法对ICU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效果。方法烟台市烟台山医院于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针对多重耐药菌预防实施了循证策略叠加干预法,实施前(2018年1~8月)和实施后收住者均为60例,对实施前后的各项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护理工作者医院感染知识知晓度评分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率显著高于实施前,实施后多重耐药菌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循证策略叠加干预法对ICU多重耐药菌进行预防,可显著提升ICU护理工作者医院感染知识知晓度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率,降低多重耐药菌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例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的原因,制定科室管理多重耐药菌患者的管理方案。方法:科室组织分析2020年7例多重耐药菌,成立院感督查小组,对日常操作进行督查,如: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防护用品的使用、含氯制剂的配置与消毒、医疗废物的处理、床单元的管理、患者三短六洁的管理等,定期进行考核,对患者及家属对疾病进行宣教,并定期进行抽查,了解病员与家属是否知晓并掌握。结果:经过我们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能更好的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发生,杜绝交叉感染。讨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做好标准预防措施,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