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关节外侧小切口治疗肱骨踝上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肱骨踝上骨折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外侧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优良率、康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优11例(47.83%)、良9例(39.13%)、可3例(13.04%)、差0例(0%),优良率为86.96%;对照组优7例(30.43%)、良8例(34.78%)、可4例(17.39%)、差4例(17.39%),优良率为65.22%,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9.8±2.5)d、(62.7±10.2)d;对照组分别为(15.1±2.9)d、(85.4±12.7)d,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对照组为30.43%。P<0.05。结论关节外侧小切口治疗肱骨踝上骨折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角度变异对腰椎滑脱症的影响。方法收集60例因腰痛就诊行腰椎CT扫描的病例,将椎弓崩解性腰椎滑脱30例设为病例组;腰椎未见明显异常30例设为对照组。分别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每个层面的小关节角度差异、腰椎小关节的两侧角度差异,并与国外60例在同一层面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在L3-4、L4-5、L5-S1层面右侧腰椎小关节角度分别为(47.9±6.3)°、(37.5±7.3)°、(37.9±7.7)°,对照组分别为(53.1±7.3)°、(40.5±6.3)°、(38.5±7.3)°,病例组在L3-4、L4-5、L5-S1层面右侧腰椎小关节角度分别为(48.1±6.0)°、(37.9±7.4)°、(37.6±7.6)°,对照组分别为(52.3±7.6)°、(41.6±6.0)°、(38.2±7.2)°,两组在L3-4、L4-5层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L5-S1层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小关节两侧角度在L3-4、L4-5、L5-S1层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内、国外病例腰椎小关节角度L3-4、L4-5、L5-S1层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小关节角度减小可能是椎弓崩解性腰椎滑脱的一种基因表达。通过测量腰椎小关节角度,可以早期发现病变,对减少、减轻腰椎滑脱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进行人工股骨头与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和体会。方法连续性硬膜外麻醉下,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微创技术,行人工股骨头与全髋置换术治疗老人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髋臼粉碎性骨折等。结果本组2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3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2-4周患者能扶拐下地。随访6个月-7年,患者关节功能良好,除2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稍感胀痛外其他无一例疼痛,X线照片未见人工关节松脱现象,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患者日常生活全部自理,对切口的大小,术后的恢复表示满意。结论后外侧小切口微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与髋关节置换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快,提高生活质量,病人易接受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对CT检查应用于腰椎小关节退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88例临床疑诊腰椎小关节退变患者于临床症状出现后1个月内均接受了螺旋CT扫描。采用美国Markoniselect/SP螺旋CT扫描机,层距3姗,层厚3mm,扫描条件为120kV,200mA,全部行k,k、k/s。节段扫描。每个节段扫描34层。患者仰卧,腿屈曲。均摄软组织窗和骨窗片。结果根据治疗情况,88例CT能清晰地显示腰椎小关节毛糙、骨质增生、椎小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腔内“真空征”、关节脱位及伴有椎间盘突出变性、椎体滑脱等征象。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应用于腰椎小关节退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十分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