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为加强透析前期和初始透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管理,《中国围透析期慢性肾脏病管理规范》专家组编写了本规范。规范首先提出"围透析期CKD"的概念及特征,其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治疗费用显著增高,同时肾小球滤过率快速降低,需要强化管理;接着本规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围透析期CKD患者病情评估指标与频率、肾脏替代治疗时机与模式选择、透析充分性评估、围透析期常见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最后提出了围透析期CKD的未来研究方向。围透析期CKD管理一直是肾脏病临床的难点,本管理规范的制定、宣传及落实能够提高我国围透析期CKD患者的管理水平,从而对改善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减轻医疗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CKD)病因构成及变化趋势。方法对中日友好医院1990—1991年173例、2009—2010年956例及2018—2019年1 440例CKD住院患者病因进行总结,分析3个时间段中青年组与老年组CKD的病因构成和演变。利用χ²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两两比较应用Bonferroni法校正。结果1990—1991年、2009—2010年和2018—2019年CKD的第一位病因分别为慢性肾炎(52%)、慢性肾炎(35%)和糖尿病(36%)。3个时间段的CKD病因构成有显著差异(χ²=74.375,P<0.001),其中糖尿病(χ²=14.847,P=0.001)和高血压(χ²=12.279,P=0.002)导致的CKD占比呈上升趋势,慢性肾炎(χ²=19.976,P<0.001)占比呈下降趋势。老年组中,3个时间段CKD的第一位病因分别为慢性肾炎(34%)、糖尿病(40%)和糖尿病(43%)。中青年组3个时间段中,慢性肾炎始终是CKD的第一位病因,占比分别为49%,43%和40%,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χ²=31.345,P<0.001)和高血压(χ²=15.485,P<0.001)在中青年CKD患者中均呈上升趋势。在2018—2019年队列中,终末期肾脏病(ESRD)有494例,糖尿病和高血压在ESRD中的占比分别为48%和37%。结论糖尿病和高血压是老年CKD的主要病因。慢性肾炎仍是中青年CKD的主要病因,但占比呈下降趋势。糖尿病和高血压也是引起ESRD的主要病因。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前期构建的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高钾血症风险评估模型的准确性。方法纳入上海长征医院2020年第四季度肾脏病科门诊非透析CKD患者,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及评估模型相关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模型的效能,沿用前期模型所得出的cut-off值(4分),进行灵敏度及特异度分析。采用Hanley改良法比较评估模型与本研究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绘制校准曲线检验模型校准度。结果纳入非透析CKD患者共434例,其中男233例,女201例,年龄(55±16)岁。根据门诊实测血钾数值分为高血钾组(血钾≥5.0 mmol/L)及正常血钾组(血钾3.5~5.0 mmol/L)。其中高血钾组共33例患者,正常血钾组共401例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率为7.6%。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正常血钾组相比,高血钾组合并心力衰竭史(27.3%比3.7%,P<0.001)、糖尿病(42.4%比19.7%,P=0.002)、酸中毒史(51.5%比7.0%,P<0.001)比例较高,且高血钾组患者既往出现血钾≥5.0 mmol/L(48.5%比2.5%,P<0.001)的比例更高。高血钾组中成/草药使用率较高(P<0.001),而两组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RAASi)、补钾剂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评估模型预测高钾血症的AUC为0.914;当cut-off值为4分时,灵敏度为84.8%,特异度为79.8%。前期所建立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高钾血症风险评估模型与本研究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24,P=0.054),校准曲线显示当患者预测风险在0.4以下或0.6以上时,该模型预测效果较好。结论基于临床参数构建的慢性肾脏病高钾血症风险评估模型预测效果较好,适用于非透析CKD各期患者。
简介:摘要儿童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之一,合并生长障碍是CKD患儿特有的并发症之一,生长障碍影响患儿身体和心理健康。规范评估CKD患儿生长水平有助于制订合理的治疗策略,对延缓患儿肾脏病变进程、改善其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学组组织专家组及成员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经验,结合我国儿童CKD生长障碍诊治现状,制订我国儿童CKD生长障碍诊治循证指南,旨在指导和帮助儿童肾脏科医师在临床中对CKD合并生长障碍患儿进行规范诊治,改善CKD患儿的生长发育,提升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评估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来自全国14家医院的CKD 3~5期患者的临床数据。通过随机均衡抽样分为模型训练集和模型验证集,在模型训练集中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CKD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影响因素并赋分。在模型验证集中,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验证模型的评估效果。结果共有847例CKD患者的临床数据被纳入分析,年龄(57.2±15.6)岁,男555例,女292例。其中训练集675例,验证集17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纳入了年龄、CKD分期、心力衰竭史、血钾≥5.0 mmol/L史、糖尿病、酸中毒及使用升高血钾的药物,并根据这些因素建立评估模型。在验证集中,评估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当cut-off值为4分时,对于高血钾事件预测灵敏度为87.1%,特异度为57.0%。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CKD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风险评估模型,可进一步优化临床医师对于CKD患者的血钾管理。
简介:摘要伴随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及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可出现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缺陷,导致感染性疾病高发并成为各阶段CKD患者住院和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肺部和血流感染是CKD患者最主要的两种感染形式。不同的免疫缺陷状态对不同病原体的易感性不尽相同,诊治成功的关键在于快速明确感染部位及微生物学诊断,尽早开始病原学治疗。本文介绍了CKD常见特殊病原体(肺孢子菌、巨细胞病毒、奴卡菌及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及预防策略。对于免疫抑制状态下的CKD患者,临床随访过程中注意密切监测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警惕机会性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