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阳虚水泛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3月本院收治的82例老年CHF患者,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与运动指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心功能与运动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模式对患有阳虚水泛型CHF疾病患者进行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与运动指标,提升治疗效果。
简介:目的研究在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温阳利水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特定时段内我院收诊的26例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依据用药差异分为2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温阳利水法治治疗的为观察组;对比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LVEF、SV、CO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温阳利水法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泻肺通腑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脑外伤后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痰热腑实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8月-2021年5月本院脑外伤后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泻肺通腑汤治疗。2组均施于机械氧供给、营养支持及支气管肺泡灌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滴注硫酸依替米星与美罗培南,研究组加服泻肺通腑汤。2组均连续治疗7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CRP、IL-6水平,荧光法检测WBC;采用肺功能测量仪检测FVC、FEV1,计算FEV1/FVC值;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11%(41/45)、对照组为73.33%(33/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P=0.027)。研究组治疗后咳嗽、痰壅、发热、气促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65、9.81、8.62、9.11、9.34,P值均<0.001)。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RP[(95.66±11.67)mg/L比(107.82±12.99)mg/L,t=4.67]、IL-6[(25.16±6.46)ng/L比(33.45±7.33)ng/L,t=5.69]水平及WBC[(9.35±2.02)×109/L比(13.12±2.18)×109/L,t=8.51]均低于对照组(P<0.01);FEV1[(2.34±0.31)L比(1.92±0.33)L,t=6.22]、FVC[(3.45±0.46)L比(2.96±0.37)L,t=5.57]、FEV1/FVC[(68.82±8.64)%比(64.86±9.56)%,t=2.18]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2/45)、对照组为11.11%(5/4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P=0.238)。结论泻肺通腑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外伤后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痰热腑实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乳糜泻(CD)的临床与内镜特征,为更有效地诊治C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6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96例CD患者的临床和内镜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确诊96例CD患者,男性33例、女性63例,男女比例为1∶1.9,年龄18~81(47±14)岁,31~60岁年龄段发病为主,中位病程为2.0 (0.2, 40.0)年。经典型CD患者41例(42.7%),非经典型CD患者55例(57.3%)。经典型CD患者均表现为慢性腹泻,常伴有慢性腹痛(46.3%,19/41)、腹胀(17.1%, 7/41)、贫血(65.9%, 27/41)和慢性疲劳(48.8%, 20/41)。非经典型CD主要表现为慢性腹痛(58.2%, 32/55)、腹胀(32.7%, 18/55),常伴有贫血(40.0%, 22/55)和骨量减少/骨质疏松(38.2%, 21/55)。与非经典型CD相比,经典型CD更容易出现贫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D患者合并症的发生频率为36.5%(35/96),主要合并症为甲状腺疾病(19.8%,19/96)、结缔组织病(6.2%,6/96)和肾脏疾病(6.2%,6/96)。CD合并疾病在经典型CD与非经典型C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患者有内镜下表现的频率为84.4%(81/96)。十二指肠球部内镜下主要表现为结节样改变(72.9%,70/96),沟槽样改变(10.4%,10/96)和局灶性绒毛萎缩(9.4%,9/96);降部内镜下主要表现为十二指肠皱襞减少、变平或消失(43.8%,42/96),扇贝样改变(38.5%,37/96)和结节样改变(34.4%,33/96)。结论成人CD患者女性居多,31~60岁年龄段发病为主。临床表现以非经典型CD临床表现为主,部分患者常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于有特征性内镜表现的患者应警惕CD的可能。临床医师应加强对CD的认识,减少漏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本样本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320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癫痫发作类型分为部分发作39.69%;部分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16.25%;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44.06%。早发型癫痫82.19%;迟发型癫痫17.81%。出血性脑卒中222例,包括脑出血1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7例;脑梗死98例。出血性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出血性脑卒中222例患者中发生部位为蛛网膜下腔和脑出血的患者比例无明显差异。320例患者中,卒中病灶位于皮层者66.88%,有大病灶65.89%。结论早发型癫痫发生率明显高于迟发型癫痫。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癫痫类型多于部分发作和部分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患者。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与病灶部位和大小也有显著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推拿时间长短对小儿湿热泻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推拿治疗小儿湿热泻提供准确的时间依据。方法 选择 2010年— 2013年期间我院收治的 90例湿热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予以 10分钟、 20分钟和 30分钟的推拿治疗,统计分析三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三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70.00%、 96.67%和 100%, 10分钟组与 30分钟组之间差异显著,( P<0.05); 10分钟组与 20分钟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而 20分钟组与 30分钟组无显著差异,( 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比分析三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推拿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佳,综合考虑时间和效果, 20分钟为最佳治疗时间。
简介:[摘要]鼻衄是小儿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反复发作会对小儿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中医治疗反复发作单纯性鼻出血有良好效果。王有鹏教授认为鼻衄的发生与火热之邪上扰鼻窍密切相关,而东北地区气候与饮食的特殊性,造成儿童体内多有痰热,根据鼻,肺,大肠三者之间的联系,采用标本兼顾,脏腑合治的治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临床上常运用泻白散合温胆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