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胸部 X 线以及胸部 CT 平扫检查方式对于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126 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其中有 79 例患者确诊为肺癌, 47 例患者确诊为肺部良性病变,均接受胸部 X 线检查与胸部 CT 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于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结果: 对于肺部占位性病变疾病,胸部 X 线检查方式对于肺癌的检查准确率为 91.1% ,对于肺部良性病变的检查准确率为 89.4% ;胸部 CT 平扫检查方式对于肺癌的检查准确率为 67.1% ,对于肺部良性病变的检查准确率为 68.1% ,所以胸部 CT 平扫方式的临床诊断价值显著优于胸部 X 线检查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临床中对肺部占位性病变进行诊断的时候,可将胸部 X 线检查方式作为第一步检查,而胸部 CT 平扫检查则可作为进一步检查,能够有效提高对于此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胸部数字化X线摄影(DR)对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膈肌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呼吸科95例COPD患者。根据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分为轻-中度组(FEV1%pred≥50%,n=52)及重-极重度组(FEV1%pred<50%,n=43)2组。在平静呼吸及尽力呼吸下行动态胸部DR,通过后处理软件分析获得横膈移动距离、速率及尽力吸气末和呼气末右侧膈肌角(右侧膈肌顶点和右肋膈角顶点连线与水平线所成夹角)的变化。2组间比较并与肺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组COPD患者在平静呼吸时左、右侧横膈移动幅度及最大运动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尽力呼吸时,重-极重度组左、右两侧横隔移动幅度均小于轻-中度组(P值均<0.05),分别为左侧重-极重度(28.98±10.49) mm、左侧轻-中度(35.38±12.08) mm、右侧重-极重度24.87(12.77)mm、右侧轻-中度36.00(16.40)mm,重-极重度组左、右两侧横隔在吸气及呼气过程中最大运动速率均小于轻-中度组(P值均<0.05);尽力吸气末及尽力呼气末右侧膈肌角在重-极重度组有减少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尽力呼吸时膈肌运动幅度与最大运动速率及FEV1/用力肺活量呈正相关,与残气量/肺总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动态胸部DR可以简便、有效地对COPD膈肌功能进行动态评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辅助定量测量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胸部CT动态变化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5日至3月10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99例确诊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胸部CT动态影像资料。依据最终诊断,99例患者分为普通型(36例)、重型(33例)和危重型(30例),分析3型间CT影像学表现,包括CT基本征象、肺炎病灶总体积及肺炎病灶总体积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体积比)。使用AI软件定量评价胸部CT影像的动态变化,定量指标有CT病灶峰值时间、病灶峰值总体积、病灶峰值体积比、总体积最大增长率、体积比最大增长率。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3型间定量指标的差异,以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3型间定性指标的差异。采用序列测量及散点图显示3型COVID-19病灶体积比的演变趋势,采用ROC曲线分析肺炎病灶体积比及其最大增长率预判普通型肺炎转为重型或危重型的价值。结果普通型、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型与危重型患者年龄显著高于普通型(P<0.01)。与普通型[2.5(1.0,5.0)d]和危重型[2.5(1.0,4.0)d]相比,重型发病至首次胸部CT扫描的时间延长[5.0(2.5,8.0)d,P<0.01]。普通型、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首诊肺部多叶受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0例、29例、25例,χ²=10.403,P=0.006),其中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多肺叶受累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型(P=0.002)。普通型、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首诊体积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0.2%,4.7%)、9.30%(1.63%,26.83%)、2.10%(0.64%,8.61%),Z=14.236,P=0.001],其中重型患者体积比显著高于普通型(P<0.001),普通型与危重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随访CT显示肺炎病灶呈进展及恢复的动态转变,可见多期相病灶共存。3型COVID-19患者病灶体积比散点图中趋势线显示进展期病灶均呈由少到多的发展。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病灶峰值体积比分别为9.75%(4.83%,13.18%)、29.80%(23.99%,42.36%)和61.81%(43.73%,7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4.147,P<0.001),病灶体积比的最大增长率分别为1.27%(0.50%,1.81%)/d、4.39%(3.16%,5.54%)/d和6.02%(4.77%,9.9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453,P<0.001),病灶峰值时间分别为12.0(9.0,15.0) d、13.0(10.0,16.0) d和16.5(12.0,25.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524,P=0.009)。以肺炎病灶峰值体积比22.60%、体积比的最大增长率1.875%/d为界值,诊断普通型转重型或危重型的灵敏度分别为92.10%、96.83%,特异度分别为100%、80.56%,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987、0.925。结论COVID-19肺炎病灶在CT上呈类抛物线样变化,采用AI技术对CT肺炎病灶体积比进行动态精确测量有助于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判疾病的发展趋势,病灶体积比快速增长的患者更容易转变为重型或危重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胸部外伤患者在基层医院的应急救治措施,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5日-2013年3月10日收治的65例胸部外伤患者,所有患者均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救治策略,包括生命体征检查、有效抢救、呼吸纠正以及机械通气等。结果患者经应急救治后,痊愈患者有59例,痊愈率为90.77%,患者中有4例死亡,死亡率为6.15%,另2例患者于手术前转院,后1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胸部外伤及时有效治疗是保证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患者死亡和致残率的关键,各基层医院应增强对医务工作者胸部外伤的急救措施系统性培训,提高胸部外伤的救治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