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椎旁经皮通道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单节段黄韧带增生为主的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腰椎椎管狭窄症40例。行显微镜下椎旁经皮通道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术,分析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术后CT显示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充分,术后及随访时MRI结果显示受压部位脊髓与神经根受压状况较术前MRI检查缓解明显。随访6~23个月,优37例,良3例,可0例,差0例,优良率100%。结论显微镜下椎旁经皮通道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单节段黄韧带增生为主的腰椎椎管狭窄症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创伤小,对脊柱稳定性保护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脑肿瘤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我院收治的颅脑肿瘤患者中选取 7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于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月间至我院接受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头疼、头晕、呕吐及视乳头水肿症状明显好转,( p< 0.05);治疗后患者的正常生活能力及执行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 p< 0.05)。结论:临床给予颅脑肿瘤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可有效消除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脊柱内镜下椎板间隙入路治疗钙化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钙化性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例,均采用椎板间隙入路脊柱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手术(PEID),按时随访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通过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结果36例患者术后3d、1个月ODI、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优28例,良6例,一般1例,差1例,优良率为94.44%。结论PEID治疗钙化性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简介:目的评估膝下静脉入路治疗全肢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经膝下静脉入路行接触性导管溶栓(CDT)的74例下肢DVT患者资料,统计溶栓效果、并发症、术后通畅率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率。结果74例患者中,34例在起病3d内接受CDT治疗,溶栓效果理想;起病4~10d后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71.0%(22/31)成功达到血栓完全溶解;超过10d者没有一例达到血栓完全溶解。14例患者出现出血并发症,没有大出血发生;11例穿刺部位麻木不适;2例经小隐静脉入路患者出现局部闭塞;胫后静脉入路患者中有1例出现静脉闭塞。平均随访时间为3.5年(1个月至5年),总体通畅率为85.9%(55/64)。结论对于全肢型DVT的溶栓治疗,膝下静脉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白蛋白对腹膜透析患者并发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9月所收治的 84例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常规检查结果,血清白蛋白低于正常值( 33-55) g/l腹膜透析患者分为观察组,血清白蛋白在正常值范围内的腹膜透析患者为对照组,两组例数均为 42例。对比两组患者腹膜透析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透析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45.2% ,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 19%,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腹膜透析后,相对于血清白蛋白含量正常范围内患者,血清白蛋白含量较低患者并发腹膜炎几率明显比较高,影响患者生命质量。
简介: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是治疗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替代治疗措施,甚至成为肾脏替代治疗的首选方案。然而,随着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治疗时间的延长,在非生物相容性腹膜透析液、腹膜炎、细胞因子、氧化应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导致腹膜纤维化(peritonealfibrosis,PF),PD患者腹膜超滤能力将逐渐下降,最终会出现超滤衰竭(ultrafiltrationfailure,UFF),而腹膜纤维化是导致腹膜超滤衰竭的主要原因,是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稳定的慢性PD患者的队列中,体内锌的缺乏率较高。锌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在人体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锌也是一种抗氧化剂,具有改善微炎症状态、抗氧化应激反应及抗凋亡等作用,可以延缓腹膜纤维化的进程。本文将对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对腹膜纤维化的防治所做的探索进行总结与归纳,同时也对锌防治腹膜纤维化的可能的机制进行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唇、腭侧联合入路牙槽突裂植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牙槽突裂植骨120例患者(在2017年6月26日至2018年6月26日期间选取),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两组均进行唇、腭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随后观察组进行围手术期间护理指导,有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有60例,同时对比两组疼痛感、肿胀率、感染率、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率(1.67%)、肿胀率(1.67%)、疼痛感(3.33%)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在实施唇、腭侧联合入路治疗牙槽突裂植骨患者中,可获取满意效果,增加满意度,降低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神经根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5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神经根减压进行治疗,观察其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时间(91.5±20.3)min、术中出血量(48.3±11.6)ml、出院时间(2.2±1.3)d;应用Nakai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总优良率为90.0%;治疗前其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Osestry残疾指数(ODI)评分在治疗后各时间点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神经根减压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腰部功能,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脊柱内镜或显微镜辅助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管内病变研究。方法以40例腰椎管内病变患者为对象,就诊时间段为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所有患者行椎板间入路治疗,采用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将其中20例采用全脊柱内镜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20例全脊柱内镜联合微镜辅助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术后腿痛情况、腰痛情况及腰椎功能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综合对比后可知,观察组患者术后腿痛、腰痛及腰椎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腰椎管内病变患者,全脊柱内镜及显微镜辅助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腰痛及腿痛情况得以明显缓解,且腰椎功能得以明显改善,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脊柱内镜或显微镜辅助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管内病变研究。方法 以 40例腰椎管内病变患者为对象,就诊时间段为 2017年 1月到 2018年 12月期间,所有患者行椎板间入路治疗,采用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将其中 20例采用全脊柱内镜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 20例全脊柱内镜联合微镜辅助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术后腿痛情况、腰痛情况及腰椎功能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经综合对比后可知,观察组患者术后腿痛、腰痛及腰椎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针对腰椎管内病变患者,全脊柱内镜及显微镜辅助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腰痛及腿痛情况得以明显缓解,且腰椎功能得以明显改善,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手术入路对食管癌切除患者的淋巴结清扫及治疗效果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78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2月-2018年5月,随机将其分为2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左胸后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行胸腹部正中联合入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胸腹部正中联合入路治疗,其淋巴结平均清除枚数为(15.56±1.58)个,多于对照组患者的淋巴结平均清除枚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接受胸腹部正中联合入路治疗,可以提高淋巴结清除的个数,并且不会明显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慢性脑积水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慢性脑积水形成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6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未形成慢性脑积水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饮酒史、吸烟史、动脉瘤后循环、高血压病史、多发动脉瘤、动脉瘤侧左、脑室扩大、出血破入脑室、早期手术等相关单因素比较,χ2值分别为6.71、13.71、5.93、40.00、4.68、5.89、7.21、15.85、6.700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多次出血、高龄等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R值分别为10.846、17.134、5.009、5.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饮酒史、吸烟史、动脉瘤后循环、高血压病史、多发动脉瘤、动脉瘤侧左、脑室扩大、出血破入脑室、早期手术、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多次出血、高龄是aSAH后慢性脑积水形成的相关重要影响因素,临床医师应加以重视,采取有效治疗方法防止病情恶化,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