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和Ⅲ(GnT-Ⅴ和GnT-Ⅲ)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胰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的方法检测2001年至2007年在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83例胰腺癌标本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GnT-Ⅴ和GnT-Ⅲ基因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胰腺癌组织GnT-Ⅴ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P<0.01),而GnT-Ⅲ的阳性表达率则明显低于正常胰腺组(P<0.01),GnT-Ⅴ和GnT-Ⅲ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胰腺癌分期显著相关(P<0.05);Western blot和RT-qPCR结果表明胰腺癌的GnT-Ⅴ的蛋白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P<0.01),而GnT-Ⅲ的蛋白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胰腺组(P<0.01)。结论GnT-Ⅴ和GnT-Ⅲ在胰腺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反映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参考指标。
简介:摘要卵母细胞成熟所消耗的能量部分来源于卵丘细胞,但主要由卵母细胞线粒体产生;能量代谢的底物为葡萄糖,其次为脂质和氨基酸代谢。卵丘-卵母细胞复合物(cumulus-oocyte complex,COC)中葡萄糖代谢有四种途径,即糖酵解途径、磷酸戊糖途径、己糖胺生物合成途径和多元醇途径。糖酵解途径是卵丘细胞主要代谢途径,在无氧或低氧时的产能效率低;有氧条件下卵母细胞主要通过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途径代谢葡萄糖,产能效率最高。卵母细胞自身直接代谢葡萄糖的能力弱,需要利用卵丘细胞糖酵解所产生的丙酮酸作为能量代谢的底物。卵母细胞成熟包括核成熟和胞质成熟,都是能量依赖的过程。本文综述卵母细胞糖代谢及其对卵母细胞成熟、核质成熟同步化的作用,可望通过调节糖代谢方式实现优化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方案,有益于改善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质量和发育潜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及评价协助诊断葡萄糖转运体1缺陷综合征(GLUT1-DS)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儿科及上海德济医院营养科就诊的16例SLC2A1基因突变并癫痫和/或运动障碍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以临床表型、脑脊液和/或基因检查结果判定是否患有GLUT1-DS,选取同时期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健康查体的44名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使用流式细胞术和葡萄糖氧化酶法对2组外周血红细胞膜表面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水平及红细胞葡萄糖摄取率进行检测,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16例患儿均患GLUT1-DS。GLUT1-DS患儿红细胞膜葡萄表面GLUT1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儿童降低[17.96%(13.43%,22.12%)比27.93%(24.76%,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49,P<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46,一致性检验加权Kappa系数为0.791(P<0.001)。12例GLUT1-DS患儿较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红细胞葡萄糖摄取率降低[23.14%(14.80%,26.45%)比27.40%(24.61%,3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66,P=0.018);ROC曲线下面积为0.724,一致性检验加权Kappa系数为0.344(P<0.001),一致性评价较差。结论使用流式细胞术对人红细胞膜表面GLUT1水平进行检测可能有助于GLUT1-DS的诊断。红细胞葡萄糖摄取率试验要求较高,对于GLUT1-DS诊断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硫酸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和双醋瑞因对成人大骨节病患者尿中肾功指标[尿素(UREA)、肌酐(CREA)、尿微量蛋白(mALB)、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的影响。方法根据《大骨节病诊断》标准(WS/T 207-2010),于2019年在黑龙江省大骨节病病区选取Ⅰ度和Ⅱ度成人大骨节病患者,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按照年龄、性别、病情分度等条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个治疗组[A组(硫酸氨基葡萄糖组)、B组(硫酸软骨素组)和C组(双醋瑞因组)]。在治疗0、90和180 d时采集患者空腹中段晨尿,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UREA、CREA、mALB及NAG的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异常率。结果治疗0 d,3组分别为118、99、116人;治疗90 d,3组分别剩余115、93、106人;治疗180 d,3组分别剩余95、80、93人。治疗0、180 d时,3组患者UREA、CREA、NAG、m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 = 0.055、0.923、0.276、1.125,1.635、3.873、1.045、4.135,P均> 0.05)。治疗90 d时,3组患者CRE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 = 1.719,P >0.05),C组患者UREA、NAG水平均高于B组(P均< 0.05),B组患者mALB水平高于C组(P < 0.05)。治疗90 d时,3组患者mALB水平均低于0 d(Z = - 2.858、- 3.217、- 2.124,P均< 0.05),NAG水平均高于0 d(Z = - 3.700、- 2.222、- 4.672,P均< 0.05),C组患者UREA水平高于0 d(Z = - 2.393,P < 0.05)。治疗180 d时,3组患者CREA水平均高于0 d(Z = - 5.853、- 6.984、- 6.255,P均< 0.05),3组患者mALB水平均低于0 d(Z = - 3.785、- 2.624、- 3.427,P均< 0.05)。治疗180 d时,3组患者CREA异常率均高于治疗0、90 d(χ2 = 39.499、37.707,71.534、57.959,58.160、55.129,P均< 0.05),治疗0 d与治疗90 d的CREA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04、2.068、0.053,P均> 0.05)。A、C两组患者治疗90 d的NAG异常率均高于治疗0 d(χ2 = 8.999、11.227,P均< 0.05)。C组患者治疗180 d的NAG异常率高于治疗0 d(χ2 = 5.006,P < 0.05)。A、C两组患者治疗90 d的NAG异常率与治疗180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1.976、1.413,P均> 0.05)。A、B两组患者治疗90 d和治疗180 d的mALB异常率均低于治疗0 d(χ2 = 6.461、8.881,7.563、4.999,P均< 0.05),治疗90 d与治疗180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0.638、0.013,P均> 0.05)。结论服用180 d硫酸氨基葡萄糖、复方硫酸软骨素及双醋瑞因对患者肾功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3种药物均对CREA、NAG有一定影响,在药物治疗时要做好人群随访工作,密切监视这两项指标变化情况。
简介:目的探究绝经后膝骨关节炎患者运用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后关节软骨下骨钙素和骨Ⅰ型胶原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因膝关节炎实施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绝经女性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术前6月内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3个月,对照组不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术中均截取两组软骨下骨组织0.6cm3,并分别行骨组织显微CT扫描、Ⅰ型胶原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骨钙素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blot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骨组织显微CT扫描提示,治疗组软骨下骨小梁相对体积、骨小梁间隙、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数目比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2.42、15.47、13.04、10.68,P均〈0.05);胶原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和骨钙素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提示,治疗组Ⅰ型胶原和骨钙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8.24、15.87,P均〈0.05);Westernblot检测结果提示,治疗组患者Ⅰ型胶原和骨钙素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6.04、10.12,P均〈0.05)。结论膝关节炎的绝经后女性患者服用盐酸氨基葡萄糖能促进膝关节软骨下骨的Ⅰ型胶原和骨钙素的产生,且能调整膝关节软骨下骨的微结构,从而改善膝关节软骨下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