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预防PICC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经确诊需进行化疗予PICC置管的74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给对照组患者进行置管后的常规护理,给对照组患者进行置管后早期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出现静脉炎均予以如意金黄散外敷处理,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和治愈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两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留置PICC患者可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液的原因及其相关处理对策。结果经过心理干预与对症处理,11例患者中10例患者的穿刺点渗液均痊愈并带管出院。结论在PICC置管前充分评估患者的情况,做好术前宣教;在PICC置管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动作轻柔,减少反复穿刺和破皮过大;PICC置管后,进行规范的导管护理;加强心理护理,理解、关心、包容患者,倾听患者的诉说,解释渗液的原因及治愈的案例,鼓励主动配合治疗;加强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饮食以增加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加快破损组织的修补;积极对症处理,如换药、抬高置管侧肢体、调整导管的位置、药物治疗等措施不仅降低了穿刺点渗液的发生率,还提高了患者置管期间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静脉置管并发生静脉血栓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60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60例在一般护理中结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并发症、死亡率及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断管发生率5.00%、血栓脱落发生率6.67%、出血发生率10.00%、死亡发生率0.00%,相比于对照组20.00%、26.67%、36.67%、5.00%有所好转,,P<0.05。护理前研究组心理状态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心理状态水平相比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结论对PICC置管后形成静脉血栓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明显降低了其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率,改善了心理状态。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近年来在我国逐渐应用于临床,已成为临床治疗、急救用药及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特点是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而不易穿破血管壁。既减轻了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又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如何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是护理工作者研究的新内容。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抢救危重病人、大手术术后静脉药物的输注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持续保留静脉通道,容易被护理人员和患者接受。现将静脉留置针应用技术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增强CT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016年来我院进行增强CT检查的265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静脉穿刺顺序将265例行增强CT检查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进入检查室后行静脉穿刺,实验组患者则在进入检查室前进行静脉穿刺,比较两组CT增强成功率、外渗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占用检查室时间及增强CT检查次数。结果实验组CT增强成功率、外渗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占用检查室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增强CT检查次数则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穿刺顺序对增强CT检查效果无明显影响,但不同穿刺顺序可明显提高检查仪器使用率,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医疗资源。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280名儿童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140人。两组患儿都进行一般的儿科护理,同时研究组患儿在治疗期间给予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给予一般性护理穿刺。统计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以及患儿和家属对静脉输液、咨询教育以及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穿刺成功136例,成功率达到97.1%,对照组穿刺成功118例,成功率为84.3%,研究组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对照组静脉输液满意度得分80.1±2.8分,咨询教育满意度得分82.0±4.6,操作技能满意度得分86.3±4.2,与研究组比较,各项均明显低于研究组的满意度得分。两组数据P值小于0.05,认为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儿科护理中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相对于常规静脉滴注效果较好,穿刺成功率高,家属及儿科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较高,值得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