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旧约释经神学的层面,深入剖析了《约珥书》的历史背景和子民团契的灵命境况,从数个方面阐释了本书中"耶和华的日子"的神学含义,并批驳了那种认为《旧约圣经》的"耶和华的日子"是指"世界末日"的说法。

  • 标签: 《约珥书》 “耶和华的日子”
  • 简介:一音乐与宗教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在欧洲,音乐始终伴随着宗教的发展而发展。早在古希腊时期,节日时上演的戏剧就是为了取悦“万神之神”宙斯,而音乐伴奏是戏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这些音乐作品在后来未能流传下来,但是当时音乐发达的盛况却是史有明载的。而在18世纪以前,欧洲音乐主要是以教会音乐为主,音乐是基督宗教徒表达信仰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 标签: 步虚词 薛涛 勋伯格 美育功能 鱼山梵呗 上清
  • 简介:《老君音诵诫经》的"刘举"并非特指某一位具体人物,而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它源于王莽代汉之际出现的"卯金修德为天子"、"刘氏复起、李氏为辅"等植根于谶纬神学的古老谶记。东汉灭亡后,民间道教教团将刘氏谶记纳入到自己的体系之中,并以末世论对其加以改造,使之成为具有道教特色的谶记。

  • 标签: 刘举 谶纬之学 道教 老君音诵诫经
  • 简介:王岱舆是明清时期系统阐释中国伊斯兰教信仰体系的著名学者,他对伊斯兰教思想的阐释过程,不仅借用了中国社会普遍熟悉的儒学和佛教、道教的概念,还在诸信仰之间进行比较,实难能可贵。在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这样做既能使伊斯兰教为更多教外人所了解,也能使穆斯林更好地坚持信仰,谨守正教。

  • 标签: 王岱舆 宗教比较 伊斯兰
  • 简介:僧肇在《不真空论》以两段文字集中讨论了"名实无当"的思想,依据五家注疏对之进行分析和对比,并联系相关原文试析"名实无当"的论证方式和提出目的。

  • 标签: 不真空 名实无当 言教二谛
  • 简介:本迹史观是古代诸多佛教史家建立和完善起来的一种非常独特的佛教历史理论。在佛教本迹史观的视阈下,释迦牟尼佛本来在非常久远之前就已经发心、修行乃至成佛、度化众生、示现涅椠,其后经过无数次的示现,直到今人所知的释迦牟尼佛再次示现成佛,在世间建立佛教,弘传佛法,由此说明佛教的历史极其久远;随着传播地域和时间的推移,佛教生存的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佛教的面貌也不断改变,佛教的法运兴衰交替,这一切都属于无常之迹,与佛教所说湛然常存的的真理并不矛盾,而无常之迹恰是湛然常存之理的显现和证明;佛教历史之迹尽管错综复杂,头绪繁多,无非是佛法理本的显现,绳之本迹史观,佛教历史可谓理事相合、体用兼备、权实相摄,整然有序。

  • 标签: 本迹史观 佛教史家 高僧传 无常
  • 简介:一、扬州市伊协首次公布普哈丁画象2010年9月16日,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以《仙鹤寺与普哈丁墓》为题作了宣传,其中映现了先贤普哈丁画象。扬州穆斯林认为,普哈丁画像不太像阿拉伯人。当初,扬州郡守元广恩接见普哈丁时,嘱咐画师在屏后仔细观察,留下一张宣纸画像。于是,扬州耄耋乡佬马良不顾年迈,拄着拐杖,四方奔走,请扬州画院画师,对照原残损画像重新模拟,求得神似。

  • 标签: 普哈丁 元广 画象 仙鹤寺 新模 中阿
  • 简介:第七章魔鬼的天平及内学派对它的使用我说:可怜的人啊!你听听对你朋友的天平的说明!你太顽固了!须知,我所提到的《古兰经》的每一个天平,在魔鬼那里都有一个与之接近的天平,他以之混淆真理的天平,以便使人用它们来衡量而出错。然而,魔鬼只能从一些漏洞进入,故谁堵住了漏洞并加固之,他便是安全的。

  • 标签: 天平 公正 对称 《古兰经》 魔鬼 真理
  • 简介:改革开放十年来,我国认真落实党的各项宗教政策,宗教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各民族宗教界爱国统一战线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壮大,广大的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改革开放作出了积极贡献。我国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的国家,佛教已有2000年的历史,道教有1700多年的历史,伊斯兰教有1300多年历史,天主教和基督教主要是在鸦片战争之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据统计,全国信教的群众,目前,伊斯兰教约有1000多万人,天主教约有300多万人,基督教约有400多万人;在藏、蒙古、傣等少数民族几乎是全民信仰藏语系和巴利语系佛教,汉语系佛教和道教在汉族也还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宗教工作 宗教界人士 爱国统一战线 宗教团体 巴利语系佛教 藏语系
  • 简介:本文探讨《圣经》作为一部外来经典进入中国文化语境时翻译过程遇到的几个问题,例如,关于"上帝"与"神"的译名之争;关于"大鱼""龙"的译名问题;关于上帝的"性别"之争;以及关于"混沌"与创造的问题;等等。通过这些翻译过程遇到的问题,笔者想要探讨宗教经典的翻译与其他作品翻译的不同处及特殊性,以及对于宗教经典而言何种翻译才能称之为最适切的翻译这些重要问题。

  • 标签: 《圣经》中译 “译名”之争 “性别”之争“龙”的译名 “混沌”与 “创造”
  • 简介:在我国56个民族,17个民族有自己的传统文字,水族是其中之一。水族文字称“水书”,是类似于甲骨文和金文的一种古文字符号,“水书”内容博大精深,反映了水族人民生产生活、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哲学思想、文字起源、天文历法、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成为研究水族社会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是历史、民族、人类、民俗、宗教、文字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史料。然而,长期以来,对于“水书”的保护和研究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成为一种“受限制”的文字,只能靠手抄和口传在民间艰难地传承,已将濒临消失的边缘。

  • 标签: 水书 突出问题 抢救 水族文字 文字符号 生产生活
  • 简介:《大乘起信论》的主要观点是“一心、二门、三大、四信、五行”,而“一心、二门、三大”在理论上最为重要,四信、五行则主要讲修行实践方面的内容。在“一心、二门、三大”,“二门”具有核心作用。“一心”要通过“二门”来显现,而“三大”则为“二门”“心生灭门”所含撮。无“二门”则“一心”无法显现。同时,也就不存在“三大”。所以“二门”在《大乘起信论》占有重要的地位。疏通它们之间的含义和关系也就至为重要。在这里,主要结合《大乘起信论》来分析法藏对于“二门”的看法。

  • 标签: 《大乘起信论》 “二门” 心真如门 心生灭门
  • 简介:十三世达赖喇嘛出生在一个多事之秋的年代。清朝末年,中国正在经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瓜分,各种不平等的条约接踵而来,偌大的中国成了西方列强试图争夺与瓜分的殖民地。

  • 标签: 十三世达赖喇嘛 西方列强 清朝末年 殖民地 中国
  • 简介:早在旧约时代就已经有许多牵扯到宗教与战争的记载与规定,其中许多描述特别强调上帝的"神圣性",许多圣经及宗教学者皆指出旧约确实有"圣战"的观念,可说是后代圣战观念的始祖。本文尝试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探讨旧约的"圣战"观念.

  • 标签: 旧约 “广义圣战” “狭义圣战”
  • 简介:竹林寺是我国古代众多寺院中最早用来命名的一类,在佛教史上有着一定地位和影响。文章首先对竹林寺命名来源进行考辨;次则就竹林寺在“三朝高僧传”记载情况差异分析,得出“三朝高僧传”编撰者对于竹林寺记载最大变化是:由传记性的真实竹林寺变为掺杂具有传说故事性色彩的竹林寺。这种变化模式典型反映了中国传统史学的一个特色;最后探讨了其产生三个原因。

  • 标签: 竹林寺 梁传 唐传 宋传
  • 简介: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人们对那片似乎很荒凉的土地投以关注的目光。那里灿烂的阳光和神秘的高原为人们展示了机遇和希望。同时,传统文化的保留与改变,文化理解与价值评价的冲突等等。发展方面的问题都会相继出现在我们的目前。本文要讨论的中心问题是:经济技术人才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在西部开发更要关注人文环境的改变及其后果。

  • 标签: 西部开发 宗教问题 中国 民族问题 人文特点 经济发展
  • 简介:王丽宏在2008年第1期《回族研究》上发表文章《阿訇在和谐社会建构的世俗功能研究——以宁夏吴忠市为例》。文章认为,宗教具有三个不同层次结构的功能,即宗教的实体性功能、宗教神圣性的基本功能和宗教世俗性的一般功能。宗教世俗性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宗教职业者和宗教信徒,其中宗教职业者的引导和号召能力是宗教发挥世俗作用的核心和关键。阿甸作为伊斯兰教的教职人员,

  • 标签: 社会建构 世俗性 和谐 阿訇 宗教信徒 《回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