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简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盟国家相继发展纺织业,使东盟成为世界纺织服装重要生产出口基地。进入“后配额时代”以来,东盟各国政府和行业协会纷纷采取新的策略,拯救国内纺织服装业,使各国纺织品贸易基本都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顺利渡过无配额“元年”,并出现重新定位的趋势。

  • 标签: 东盟国家 后配额时代 纺织服装业
  • 简介:在华印支难民既是国际印支难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其自身特殊性。他们主要是中国与越南关系恶化之后越南反华排华的结果,中国政府一开始是以难侨来对待他们,1979年之后才主要从难民的角度进行处理。中国与国际社会在印支难民问题上积极合作,包括与联合国难民署的友好合作,以及与日本、澳大利亚和老挝等国家在印支难民外流、自愿遣返等问题上的双边合作。这些历史经验为近年来关于中国难民立法与政策的相关争论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思考。

  • 标签: 难侨 在华印支难民 国际合作 联合国难民署
  • 简介:从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其间虽略有反弹,但还是在低位徘徊。哈萨克斯坦是一个产油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原油出口大国,油价下跌导致哈经济跌至谷底、金融危机加剧和财政状况恶化、就业压力陡增和居民收入锐减。为摆脱危机,哈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行经济结构转型、稳定金融和降低通胀率,推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大国际合作力度。

  • 标签: 哈萨克斯坦 石油 经济
  • 简介:一般认为,泛珠三角经济区是指大珠江三角洲及其辐射较强并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的地区.根据现行区划,它包括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贵州、云南、四川9个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目前,对泛珠三角经济区的界定,除上述“9+2”的多数共识外,还有两种意见,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11+3+东南亚10国”说.这种意见从人流、物流和经济流方面综合考虑,首先,国内较合理的范围应是在9省区基础上加上湖北、重庆和台湾,形成“11+3”;其次,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家与我国的粤、琼、桂、滇等省海域相接、山水相连、文化相似,聚居了大量的华人,历史上两地关系一直比较紧密.加上2010年前要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珠三角-华南-西南-东南亚将形成国际经济圈,故泛珠三角经济圈应包括东南亚各国.

  • 标签: 东南亚华人 经济合作 泛珠三角区域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泛珠三角经济区 泛珠三角经济圈
  • 简介:随着中国-东盟各自经济的发展以及双方合作的加深,旅游业这一朝阳产业正逐渐受到双方的重视。本文首次提出将泛北部湾邮轮航线与湄公河观光游对接起来,形成全新的、更具旅游吸引力的旅游形式,并运用SWOT分析法对这一构想进行可行性研究,以期对中国-东盟在旅游方面的合作寻找一个新思路和新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泛北部湾 大湄公河 邮轮旅游 SWOT分析法
  • 简介:中印出于追逐世界潮流、抓住全球化机遇、应对信息产业全球化挑战的战略选择,有必要进行信息产业的合作,而双方迅速升温的政治经济关系、合作的愿望和意向、信息产业具有的互补性、以及两国信息产业现已开展合作的现实,为进一步扩大合作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的基础。

  • 标签: 中印合作 信息产业 必要性 可能性
  • 简介:钓鱼列岛的主权归属问题在学术研究领域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证并不断深化的长期而复杂过程。关于甲午战争后钓鱼列岛的归属问题,日方提出中国从1895年至1971年的76年间没有提出过主权要求,还说1920年的'冯冕感谢信'、《人民日报》的文章和1960年的地图等资料都证明曾经默认过钓鱼列岛属于日本。其实从日本在甲午战争期间曲解国际法关于先占的原则秘密'编入'钓鱼列岛和所谓'尖阁诸岛'名称的由来看,所谓中国76年间没有提出钓鱼列岛主权要求的说法并不属实,关于甲午战争和二战以后中国的态度,可以从国际法角度做合理说明。

  • 标签: 钓鱼列岛 主权归属 国际法 甲午战争
  • 简介:在成为中国和东南亚相关国家的争端之前,南海争议就已存在很长时间。二战后,中国大陆、台湾、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相继对南海提出主权诉求,争端发展掀开新篇章。本文认为,在苏哈托的铁腕统治下,印尼与南海相关的利益经历了从维护领土主权完整向维持国内稳定转变的过程。前一阶段是因为受到中国版图涵盖部分印尼水域的威胁,后来的转变原因则是印尼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深化。抛开与中国半心半意的复交,印尼试图为争端各方建立一个双轨对话平台,该平台后来证实是有所裨益的.苏西洛时期,印尼逐渐从被动角色变成了主动的中立协调者,推动了争端解决进程。本研究指出,印尼在南海争端中的作用受到意识形态和历史双重因素的限制。长期的意识形态局限决定了印尼在争端中的优先利益选项,而外交政策是追求这种利益目标的实用途径。印尼与中国的过往关系也影响了印尼,使后者的立场随双方关系起伏变化。此外,在东盟并不明朗的一体化进程中,印尼独自承担着中立协调者的任务。

  • 标签: 南海 争端 印尼 中国 东盟
  • 简介:近年来,一些国家的情报机构对情报产品的质量越来越重视。美国中央情报局承认,情报分析和研究是其以往工作失败最大的地方,因此特别强调在冷战后时期重点抓情报产品的质量及其影响力。这种动向反映在有关国家的经济情报工作上,表现为:一方面,突出情报分析研究在经济情报工作中的重要性。情报分析和研究是情报工作的重要环节,经济情报工作也离不开分析与研究。信息时代经济情报工作面临的难题,是“对源源不断的信息进行及时和准确的处理”。由于信息爆炸和各国不断开放,加之先进技术手段的广泛

  • 标签: 经济情报工作 中情局 情报分析研究 经济分析员 情报分析人员 情报机构
  • 简介:国际关系发展史表明,一个大国的崛起都不能不在众多的制约因素中进行,对于制约因素的处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国崛起目标最终能否实现。而在诸多制约因素中,国家安全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在此过程中,其与外部因素的互动关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日益彰显。因此加强研究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对于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来说就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中国 制约因素 地区 世界 印度 外部因素
  • 简介:本文利用DEA-Malmquist法,对1980—2011年间东盟各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成分进行测算,并对其进行收敛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观察期内(1)除新加坡、文莱、印度尼西亚全要素增长率为负外,其他东盟国家均为正。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均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就本文样本来说,技术进步的贡献更大;(2)1984—1986年、1996—1998年以及2002—2004年期间东盟整体出现了3次较为剧烈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3)随着东盟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区域内贸易投资增加,东盟各国的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显著的收敛性。

  • 标签: 全要素生产率 DEA模型 MALMQUIST指数 收敛 东盟经济
  • 简介:南海仲裁案后,中菲之间积极推进各项务实合作,包括备受关注的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合作。但是南海仲裁案加剧了双方之间本身存在的关于南沙部分海域是否为争议海域的分歧,使中国在推进南沙海域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问题上面临更大困境。中菲政治关系的转圜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分歧,菲律宾国内对于仲裁案裁决的坚持,将对菲政府有关共同开发的态度产生很大制约。从菲律宾国内法角度来看,在菲律宾无争议海域的合作开发也受到其宪法的限制。与菲律宾进行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合作,可考虑在推进陆海一体化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探索多种能源合作的可能,拉紧利益纽带,降低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敏感度。在油气资源开发时,必须厘清争议海域与非争议海域,在争议海域坚持共同开发立场,探索共同开发的新路径,在非争议海域可遵守菲律宾宪法和国内法要求进行合作开发。中菲双方有关合作可先从无争议海域入手,逐步建立互信,再扩展到争议海域。

  • 标签: 南海仲裁案 中菲海上油气合作 共同开发 国际法
  • 简介:2009年,东盟面临着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和个别成员国政局不稳定的挑战,但仍加强政治安全、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的合作,坚定地朝着2015年建成“人民的共同体”的目标迈进。展望2010年,东盟将继续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各成员国以及与对话伙伴的合作,推进东盟共同体的建设。

  • 标签: 东盟 2009~2010年 回顾与展望
  • 简介: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形势下,2010年东盟积极推进东盟共同体建设,扩大与对话伙伴的合作,凸显大国平衡外交,并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东盟也面临内外因素的挑战。2011年东盟将继续推进东盟一体化建设,缩小成员国间的发展差距,在坚持东盟核心主导地位的基础上扩大区域合作。

  • 标签: 东盟 共同体建设 大国平衡外交
  • 简介:近年来,北极事务已成为全球治理的新兴议题,中国对北极事务的参与也日渐深入。根据参与环境的变化和参与范围的拓展,本文将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历史进程划分为蛰伏期、准备期、初步参与期和全面参与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中国的北极政策实践都受到了一定时空条件的影响,具体可从参与意愿、参与能力等内部因素和参与需求、参与渠道等外部因素进行考察。这四个因素可按照程度大小形成不同的情境组合,构成一个理解中国北极政策实践的分析框架。该框架也有助于分析中国对其他国际事务的参与,可视为认识和研究中国与世界关系的一次尝试。

  • 标签: 中国参与北极事务 历史进程 影响因素 策略选择 分析框架
  • 简介:此文旨在根据南海形势最新动态,探索最为务实的争端解决机制,搭建一个由借两岸合作寻求南海问题突破、将海洋环境安全作为南海合作的驱动力、将渔业合作作为解决南海争端的起点、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作为海洋治理的框架、以思维转化引领政策和研究的方向五个维度组成的争端解决模式。为决策者与学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并探讨了在解决海洋争端的过程中将国际关系和国际法融合在一起的跨学科视角的可行性,为寻求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进献绵薄之力。

  • 标签: 南海争议 解决机制 合作性方案
  • 简介:本文以马来西亚和中国建交过程(1949--1974)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元启发理论分析马来西亚对华关系的背景。本文首先分析了马来西亚独立前(1945—1957)笼罩在英中关系之下的马中关系,并把它作为分析马来西亚独立初期马中冲突关系的生态历史背景;接着分析马来西亚独立之初到20世纪60年代末马中对抗与冲突关系的深刻背景,揭示国际格局与国家安全利益对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决定性影响;然后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马中和解与建交的背景,诠释国际格局的变化、国内形势的发展、关键领导人的个人素养等因素导致一国对外政策的变化;最后对马中关系的曲折发展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总结。

  • 标签: 马来西亚对华关系 背景分析 层次分析 多元启发理论
  • 简介: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相比,尽管仍将消除贫困当作重要目标,但由于议程范畴拓展,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削减贫困的重视程度仍有所下降。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在减贫目标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但东盟国家仍面临严峻的减贫挑战。随着2030年议程拓展带来的资源分散压力,结合2030年议程的落实推进减贫工作的挑战正逐渐加大。东盟及其成员国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努力,试图将减贫与2030年议程有机对接。但迄今为止,东盟及其成员国均未发展出完整的对接战略以推动减贫事业。面对2030年议程对减贫工作的新要求,以过去十余年双边减贫合作所取得的成绩为基础,中国—东盟减贫合作可大有作为,甚至可能为中国—东盟整体关系增添新的润滑剂和增长点。

  • 标签: 东盟 减贫 联合国2030年议程 周边外交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中的一个新特点是区域性一体化集团的涌现,欧盟作为当今世界一体化水平最高的经济组织,其发展历程充满了趋同性和差异性的矛盾与协调。成员国加盟集团是它权衡国家利益得失的慎重选择,成员国有限让渡主权的前提是坚持国家利益优先。本文分析了区域趋同性和差异性的表现和原因,以及两者的协调。

  • 标签: 欧盟 一体化 趋同性 差异性
  • 简介:旅游合作是中俄两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强区域合作、深化合作内容、拓宽合作方式,是中俄两国共同推进跨区域旅游合作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塑造旅游品牌、加强旅游信息交流和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 标签: 区域合作 名牌景区 共同开发 共同管理 中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