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20 个结果
  • 简介:国际形势从80年代中期起,发生了二次大战结束后40余年来最大的变化。以两大集团对峙为基础的欧洲格局,随着美苏两超关系的缓和,特别是随着近一年来苏联和东欧各国政治走向上的质变,开始迅速分解,欧洲新格局已初见端倪。旧的意义上的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为分野、以军事联盟为核心、以东西欧相抗为表现形式的冷战,实际上已经结束,欧洲正出现战后规模最大的分化和改组。作为两极世界中重要性仅次于欧洲的亚太地区,

  • 标签: 形势分析 正出现 亚太经济 东盟国家 战略重点 军事存在
  • 简介:2013年12月,安倍内阁出台日本历史上首份《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作为日本防卫政策和外交政策的指导性文件,该“安保战略”全面规划了今后日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该文件提出了日本国家安全保障的理念和目标,详尽分析当前国际安全环境和日本面临的新安保环境,确定日本国家安全保障课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日本应对新安保环境的政策和措施。“安保战略”的最终目标是使日本成为“正常国家”,但存在再调整的可能性。

  • 标签: 日本 安倍内阁 《国家安全保障战略》 安保战略
  • 简介:冷战后建设和平成为联合国和平行动的中心任务,与此同时,“人的安全”话语开始兴起,因此,需要把人的安全置于建设和平的实践场景中来认识。建设和平的两大支柱——制度建设知经济发展与人的安全的两大核心要素——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之间分别存在因果关系。长期以来建设和平被建设国家的任务绑架,具体表现为“自由和平”主导了建设和平,结果是对制度建设关注有余,对经济发展照顾不足;重视了人的政治安全,却忽视了人的经济安全。这样,建设和平的结果是建设了“虚幻的和平”,人的安全表现为“虚幻的安全”。崛起的中国的对外援助和经济活动传播了“发展和平”的和平规范。“发展和平”关照了被“自由和平”轻视的经济发展这一支柱,有利于保护人的经济安全。21世纪建设和平应当是“自由和平”与“发展和平”的结合,是制度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结合,而人的安全保护则应当是政治安全与经济安全的结合。这可能才是建设持久和平之道。

  • 标签: 联合国 建设和平 发展和平 人的安全 自由和平
  • 简介:2016年以来,欧洲、亚洲地区的紧张形势不断升级,全球战略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当前,威胁全球战略稳定的主要因素是美国奉行的霸权主义。但也应看到,美国的霸权主义正面临着一系列难题:经济陷于“长期性停滞”、社会严重分裂、联盟体系裂痕明显,致使其在美苏冷战结束后建立起的“单极秩序”越来越难以为继。

  • 标签: 全球战略安全形势 美国大选 美国同盟体系
  • 简介:中美《关于建立加强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的协定》是两国间第一个军事领域信任措施协定.两国建立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有助于双方海空力量避免发生意外事故、误解或错误判断,从而促进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本文拟分析中美海上军事安全协定签署的背景及主要条款,介绍四年来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的运行情况,并探讨该磋商机制的意义和前景.

  • 标签: 军事安全 两国关系 主要条款 中美 机制 协定
  • 简介:2010年5月奥巴马政府公布了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该报告在威胁评估、美国领导权、联盟体系等方面延续了克林顿政府和小布什政府的安全战略思想,但在大国态势、国际制度、武力使用等方面做出了一定反思。该报告的最显著变化在于,美国把自身重新置于国际社会和国际机制中来考虑其安全利益。美国的安全反思具有积极意义,但能否导向有效的全球集体安全,取决于美国能否正确运用固有权力,以及能否容纳多元价值观等因素。

  • 标签: 奥巴马政府 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大国关系 国际体系
  • 简介:中国官方虽然在世纪之交就已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但这一"新安全观"阐述的是对外方安全方面的非传统安全保障途径与措施,而没有涉及内部安全及更广泛的其他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安全问题,因而是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安全观,也是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当超越对外安全和国际安全,综观内外及其他各方面的总体国家安全问题时,中国官方当时及此后一段时间内秉持的依然是传统的国家安全观。与此不同,"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在强调国家安全民本性上体现了非传统思维,而且更通过强调"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等多方面的论述,统一了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两方面的丰富内容,因而是一种高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既与传统国家安全观相对,又与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安全观及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不同,体现出对国家安全领域传统与非传统两方面众多问题的全面性、综合性、系统性、辩证性观察、认识和处理,具有系统的非传统思维和丰富的非传统内容。但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在论及丰富的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时,也论及各种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所以"非传统",是因为它关注和强调了各种非传统的国家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所以"总体",是因为它兼顾了传统与非传统两方面国家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所以"高级",是因为它用非传统思维统合了传统与非传统两方面的国家安全问题。因此,我们要重视总体国家安全观阐述的各种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更要重视总体国家安全观阐述的各种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要全面兼顾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传统与非传统两个方面国家安全问题的论述,更要重点研究总体�

  • 标签: 总体国家安全观 非传统国家安全观 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
  • 简介:安全与保卫》半月刊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安全与保卫方面的专业资料性刊物,已创刊8年,现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发行。该刊集国外及台港报刊、图书资料之精华,已辟有情报与反间谍、国际恐怖主义、渗透与颠覆、保密与泄密、立法与司法、安全警卫、技侦手段、人员培训、黑社会与帮派、人物介绍、世界警察等14个栏目,具有资料系统、内容翔实、信息量大,反映及时等特点,有助于广大从事国

  • 标签: 保卫半月刊 安全保卫 推荐安全
  • 简介:2014年以来,中亚安全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塔利班频频越境袭扰,“伊斯兰国”不断向中亚渗透,加之跨境贩毒的有增无减使得中亚面临的安全压力不断增加。中亚安全形势变化的背后有着较为复杂的原因,其中既有美国对中东和阿富汗政策调整的因素,也有中亚国家自身政治经济军事体制转型过程中诸多问题的反应,此外还与中亚地区复杂的历史和民族问题有关。中亚安全形势的变化不仅迟滞了中亚国家的社会政治转型进程,还对参与该地区博弈的俄关欧等大国,尤其是对俄罗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及即将实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虽然目前中亚安全形势总体上仍在可控范围,但是中亚安全问题解决的前景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中短期内中亚的安全形势难以大幅改观。未来,我们必须要从多边、双边和个人等多个层面入手,加强国际合作,以有效应对中亚安全问题对中国的威胁。

  • 标签: 中亚安全 阿富汗局势 伊斯兰国 大国博弈
  • 简介: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因大国关系的改善而趋于缓和,但仍面临着恐怖主义活动、印巴冲突、朝鲜核问题、台湾问题等潜在和现实的安全隐患.美中俄及亚太地区各国加强安全领域内的协商与合作,以确保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 标签: 2002年 反恐怖主义 核安全问题 亚太地区 安全形势
  • 简介:自俄罗斯独立以来,俄政府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外贸发展,但由于国际和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俄罗斯外贸一直没有走上合理发展的轨道,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亟待解决.俄罗斯应该调整现行外贸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借助即将入世的有利条件,改变单一的能源外贸的被动局面,促进外贸的发展.

  • 标签: 俄罗斯 外贸 政策 措施
  • 简介:外高加索三国是古老“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它们将中国、中亚与欧洲联结起来,且地缘政治意义非常重大,1991年以后一直是大国争夺的对象。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内,中国与外高加索的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三国建立起了紧密合作关系。三国积极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将其视为重要机遇,政界、学界乃至媒体都予以热烈回应和积极配合。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中国与相关国家的许多合作项目顺利推进,中国对高加索地区的影响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外高加索国家的合作前景中,中国也将面临外高加索国家自身存在的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消极问题乃至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外高加索三国内部的社会政治问题、外高加索三国之间的复杂关系、相关国家输入性恐怖主义、外高加索地区可能面临的地缘政治变局。大国在某地区的竞争也会波及其他地区,甚至在全球引发共振。2018年以来,外高加索地区乃至周边国家以及遥远的其他地区都发生或酝酿着深刻变局,这些趋势和动态都不同程度地相互交织,互相影响。中国在外高加索地区拥有巨大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利益,因而必须正视这些安全风险,并审慎规避。

  • 标签: 亚美尼亚变局 输入性恐怖主义 地缘风险 “一带一路”倡议
  • 简介:在过去10年里,尽管东亚地区是互联网发展速度最为瞩目的地区之一,但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也日趋高涨。在地区框架下探讨网络安全合作有着现实的紧迫性和可行性。东亚各国围绕网络安全展开的交流对话显著增多,并在具体的技术层面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展开了有限的合作,这些交流与合作构成了东亚地区网络安全机制的基本架构。但现有的合作机制也面临合作层次较低、机制碎片化严重等显著缺陷。

  • 标签: 东亚地区 网络安全 国际机制 国际合作
  • 简介: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进展,不断智能化的自主武器日益显现出伦理和安全风险,使得限制或禁止自主武器成为全球安全治理领域的新兴议题。相比其他军控对象,自主武器军控进程在过去几年中获得较快推进,其中《特定常规武器公约》会议已决定设立政府专家组专门探讨自主武器问题。文章系统梳理了自主武器军备控制的概念、伦理和安全争议,旨在通过这种梳理更好地理解自主武器军控进程发展的动因,并对这一进程的未来走向做出预测。当前,自主武器军备控制的主要动因集中在道德层面,特别是让机器自主决策杀伤引发的伦理忧虑。而从安全层面看,自主武器蕴涵的安全风险在其他新兴技术领域同样存在,而发展和使用自主武器带来的战略红利依然显著,这使得主要国家推动自主武器军控的意愿并不强烈。在权力政治与道德政治的博弈下,自主武器军控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将难以形成实质性成果,稍有可能的是通过“软法”等非约束性方式塑造一定的国际规范。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可以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在确保战略利益的同时营造有利的大国形象。

  • 标签: 人工智能 军备控制 自主武器 国际安全 安全治理
  • 简介:2013年6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任命时任驻联合国大使苏珊·伊丽莎白·赖斯(SusanElizebethRice)出任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接替7月离任的托马斯·多尼隆。上任半年多来,作为总统的亲信、密友和首席外交智囊,赖斯已成为奥巴马外交和安全团队的核心人物,堪称当前美国“最有权力的女人”。

  • 标签: 国家安全顾问 美国总统 赖斯 苏珊 伊丽莎白 奥巴马
  • 简介:东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日本刻意渲染东亚威胁特别是“中国威胁”,迎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安保政策进行战后以来的大幅调整。主要内容包括重构国家安保顶层设计;调整防卫理念,增强自主防卫力量;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步步解禁集体自卫权,颠覆战后专守防卫政策;调整对外安保关系,加强日关安保同盟,构筑地区多层安保框架等。日本安保政策的调整具有深远影响。首先,在重塑与加强自身防卫的同时,打造出战后以来日本最具危险性的政军体制,使日本成为东亚安全中突出的不稳定因素。其次,不利于中日安全互信的建立,复杂和恶化了中日关系及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使东亚本就存在的安全困境更为恶化。最后,使日美同盟从防御/威慑的内向型同盟转变为威慑/进攻的外向型同盟。日本防卫政策的调整在加强美国对东亚安全事务干涉与掌控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日本的自主性与主导性,日本不正常的“国家正常化”又前进了一步,最终将破坏日美同盟及美国的东亚安全战略。

  • 标签: 东亚安全 日本安保政策 国家正常化
  • 简介:印度东北地区的分离主义和其他暴力活动十分严重,是印度政府最为关切的国内安全问题热点之一。本文试图对东北地区安全问题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该地区的特点及暴力和恐怖主义活动产生的复杂背景;梳理印度政府所采取的对策与措施,分析其难以取得决定性成果的原因,从而对该地区安全形势进行展望。据此,本文认为在短期内该地区的各种暴力活动不可能得到根本遏制,将继续对印度的国家安全构成挑战。

  • 标签: 国内安全 分离主义 恐怖主义
  • 简介:南海航行安全对亚太经济和与亚太经济联系密切的世界其它各地的经济发展都有重大影响,由于南海地区的海盗问题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政治状况有直接联系,并且受到美、日、印等国对东南亚地区政策的影响,国际间打击海盗的合作和推动地区政治、经济、安全机制的建立成为当务之急。

  • 标签: 南海 航行安全 世界经济
  • 简介:微区域是全球化、新区域主义与跨境联系综合作用的产物,建构了以次国家层次为基本单元、以跨境联系为基础的区域互动新层次.本文通过剖解区域层次构成,厘清了微区域与区域、次区域等的关系,并将微区域主义区分为跨境经济合作与跨境安全合作两大维度.指出,当前重跨境经济合作、轻跨境安全合作的现状会致使经济合作面临的安全风险及其所引发的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进而会导致跨境经济合作与跨境安全负相关.东盟“增长三角”的案例分析揭示了区域自主与国家安全是“增长三角”产生的安全诱因;综合安全与伙伴关系是“增长三角”发展的主要安全推力;而开放治理与“搭便车”可能成为“增长三角”深化的潜在安全阻力.

  • 标签: 微区域主义 次区域主义 增长三角 跨境安全 印度尼西亚
  • 简介: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的安全结构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当前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发生“权力分享”乃至“权力转移”之际,亚太地区安全结构的调整尤为显著。一方面,以美国为枢轴的“同盟型”结构经历了由“轮辐体系”向“网络化”的转型,形成了新的同盟、准同盟和潜在同盟的层次化布局;另一方面,以中俄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强化原有的“协作型”安全架构的同时,又通过“一带一路”“欧亚联盟”等战略性倡议重塑亚太乃至整个欧亚大陆的地缘战略态势。作为亚太地区安全结构中的“第三股力量”,东盟通过对一系列多边安全机制的建设,既为两种大国主导的安全架构提供了对话平台,也已成为实现未来亚太地区整体性安全架构的可行性路径之一。与此同时,由于大国战略竞争的加剧,逐渐侵蚀了东盟聚合力、中立性乃至在整体性安全架构中的“中心地位”。未来亚太地区安全架构的解构和重构需要中美找到新的战略共识,并对东盟的中心地位进行“再确认”。

  • 标签: 亚太安全结构 同盟体系 协作体系 东盟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