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眼科学基础研究项目的资助进行分析,探讨眼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发展脉络,为眼科领域科研人员了解不同专业基础研究的进展和资助申请提供参考信息。方法统计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眼科学领域的资助项目,对获得资助的项目类别、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经费数额、项目依托单位、地域进行分析,利用VOSviewer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近10年间,眼科学研究领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量和资助经费总体平稳,约占医学部立项数和经费总量的2%。立项项目中代表前沿和热点研究领域和方法的关键词逐渐增多。在各研究领域中,视网膜脉络膜疾病、角膜和眼表疾病、青光眼视神经疾病立项数量占据前3位。研究项目主要落户在我国经济和教育发达地区。高层次人才项目主要集中在科研实力和底蕴雄厚的依托单位。结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持续稳定的投入和支持在眼科学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立项项目反映了我国研究热点的变迁,眼科学新技术及其与交叉学科的融合促进了学科发展;科研立项与经济、教育和科研的地域环境有一定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2020年在职硕士和博士人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收集并比较目标人群的年龄、学历学位类型、SCI论文发表情况及是否主持过科研项目等变量,分析可能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承担情况的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共获得743名硕博士人员的反馈,其中承担过国科金项目的硕博士人员有69人(占总人数的9.3%)。经单因素分析,年龄55岁以上、学历博士、专业型博士及学术型博士、发表过SCI论文、有JCR1~4区论文及有主持过科研项目均可显著提高承担国科金的机会,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国科金承担情况的主要因素为专业型博士、学术型博士及有主持过科研项目。结论专业型和学术型博士及主持过科研项目经验的人员在承担国科金项目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各医疗机构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科研人员的特点,明确其在专业领域方面的区别,以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科研能力提升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3至202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情况,为提高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网上申报与信息反馈系统中报告的2013至202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实施情况,统计和分析项目举办天数、地点、师资、培训学员、项目负责人及培训效果等。采用χ2检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2013至2020年获批项目448项,实际开展381项,执行率为85.0%(381/448);培训天数以1~3天为主[64.0%(244/381)];中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称学员群体所占比例为67.1%(33 505/49 951)。授课教师中,本单位教师所占比例较高[68.8%(1 997/2 901)];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占64.8%(1 881/2 901),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占23.9%(693/2 901)。项目负责人均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占比76.6%(288/376);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占比44.7%(168/376)、硕士研究生学历占比38.0%(143/376)。项目数量排名前3的培训内容为实验室技术、环境卫生、放射卫生。学员对授课内容满意度高。结论2013至2020年项目总体执行情况良好。未来应在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上推陈出新,并根据项目举办特点,加强项目监督和评价,提高项目质量。
简介:摘要浙江海宁市和嘉善县是我国最早开展结直肠癌筛查的地区,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已持续40余年。由此,海宁和嘉善也成为我国最早一批的"全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40年间,得益于郑树教授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奋斗精神以及全体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结直肠癌筛查工作从不被理解、困难重重,到广泛接受、造福大众。如今,海宁和嘉善的结直肠癌筛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推动我国结直肠癌防控事业进步的先锋力量,在国内外均具有一定影响力。同时,郑树教授及其团队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结直肠癌筛查技术方案,并推广至全国范围使用,对我国的结直肠癌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展望未来,我国的结直肠癌防控之路依旧艰辛,我们将继续发挥现有的优势,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再创辉煌!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不同围产期危险因素与极早产儿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11年至2019年间瑞典出生胎龄为22~31周的所有活产儿,不包括严重畸形儿和因预后不佳未进行复苏的婴儿。分析27项围产期危险因素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来评估单个危险因素与病死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其判别效能。结果8 296例婴儿中共638例(7.6%)死亡。分析表明13个危险因素与病死率相关,其中5分钟和10分钟Apgar评分、胎龄和出生体重最为重要。在胎龄小于28周早产儿(n=2 939,病死率:16.9%)中,产前激素治疗与病死率较低显著相关。纳入所有危险因素、采用内部和外部两种验证方法,ROC曲线下面积为0.86。结论与其他围产期因素相比,Apgar评分、胎龄和出生体重与极早产儿病死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简介:摘要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和治疗已日趋标准化和规范化。近20年来,随着分子水平发病机制的揭示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的成功应用,GIST治疗已经成为精准医疗时代最经典的实体肿瘤靶向治疗成功范例之一。2020年2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了最新版的《软组织肉瘤临床实践指南(2019年第6版)》,与既往版本相比,新版指南中的一大亮点是更新了靶向新药avapritinib的治疗推荐,进一步推动了GIST的精准靶向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高校(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在医工结合领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以期揭示西安交通大学医工结合研究概貌,管窥高校医工结合发展。方法采用描述统计方法,对医工结合领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西安交通大学医工结合领域获资助692项,总经费4.20亿元。资助类型以面上项目为主,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次之。重点重大类项目数量较少,但其对于资助金额的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医学科学部和工程科学部是资助项目总数和资助金额最多的学部。就资助学科,重点围绕影像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生物力学、生物材料、成像与组织工程学、光学和光电子学等学科。结论研究表明,西安交大医工结合资助规模持续增长,吸引了理、工、医、管理等方向的学者参与到医工结合研究中来,形成了优势学科群。对于国内高校医工结合研究发展,建议加强医工结合制度建设、加大对青年人员从事医工结合研究的培育和扶持、重视多学科交叉融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脑科学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方法对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2010—2019年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数量、类别、资助经费、申请代码及SCI论文发表数量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所以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十年内申请和获资助数量稳步增长,共获批国自然项目112项,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占全部资助项目的83.04%,国自然项目资助发表的SCI论文数占比显著上升。结论在国家自然基金政策的引领和制度保障下,研究所明确了基础与临床结合的发展方向,促进国际合作交流,加强院所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实行精细化管理,提高了神经外科成果产出与转化,推动了脑科学创新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2015至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资助的医学人工智能(AI)研究现况。方法以2015至2019年NSFC医学科学部资助的AI相关项目信息为数据基础,对项目的资助年份、题目、依托单位、项目类型、项目经费以及研究成果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15至2019年,NSFC共资助AI相关项目278项,项目数和经费都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90%(249/278)资助项目为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53%(148/278)项目集中分布于北京、上海、广东,66%(184/278)项目为影像相关研究。研究的疾病类型主要为我国高发的肿瘤、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结论NSFC资助的AI相关项目具有数量和经费增长快、学科覆盖广泛、研究疾病类型多样等特点,但存在地域、研究领域和依托单位等分布不均衡等现象,需要后继重点关注。
简介:摘要本文全面介绍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和评审情况。对比7年前的数据,申请数量呈平稳增长态势;从基金资助情况来看,眼科的水平明显高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本文同时探讨了加强本学科临床应用基础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简介:摘要目的气管插管(tracheal intubation,TI)不良事件风险较高。目前文献对PICU内气管插管安全性的"新受训者效应"尚无清楚报告。本文评估PICU主治医生学术周期时机对TI相关事件(TI associated events,TIAEs)的影响。本文假设(1)具有儿科重症监护医学(pediatric critical care medicine,PCCM)主治医生培训计划的PICUs在学年的第1季度(7-9月)与本学年其余时间相比有更多的TIAEs;(2)PCCM主治医师首次插管成功情况及TIAE发生率通过3年的临床培训得到改善。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场所37家加入国家儿童紧急气道登记数据库(NEAR4KIDS)的北美PICUs。对象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在PICU接受TI的所有患儿。干预无。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将四种不同类型PICUs(有主治和住院医师的PICUs,仅有主治医师的PICUs,仅有住院医师的PICUs,以及没有受训人员的PICUs)第1季度(7-9月)发生的所有TIAEs情况与其余时间进行比较。对于第2个假设,PCCM主治医师完成的TIs按培训水平和3年主治医师培训期的不同季度进行分类(如第1年PCCM主治医师培训期的7-9月=1st季度,第1年的10-12月=2st季度,第3年的4月-6月=12st季度)。共报告9774例TIs。7047例(72%)来自有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的PICUs,525例(5%)来自仅有主治医师的PICUs,1201例(12%)来自仅有住院医师的PICUs,1001例(10%)来自没有受训者的PICUs。首年第1季度TIAEs发生率与该年其余时间没有差异:所有PICUs;7-9月14.9% vs.10-6月15.2%,P=0.76。各类型PICUs中上述两季度TIAEs均无差异(总体P≥0.19)。对于PCCM主治医师完成的TIs(n=3836),经主治医师培训后TIAEs明显下降;2nd季度OR值0.64(95%CI0.45-0.91),3rdOR值0.58(95%CI0.42-0.82),12thOR值0.40(95%CI0.24-0.67),校正患儿和设备特点后以1st季度作为参考。主治医师培训期间首次插管成功率显著提高:2nd季度OR 1.39(95%CI1.04-1.85),3rd季度OR 1.59(95%CI1.20-2.09),12th季度OR 2.11(95%CI1.42-3.14)。结论在不同类型的PICUs中未观察到新受训人员对TI安全性预后的影响。PCCM主治医师首次插管成功率显著提高,TIAE率显著下降,提示其在整个PCCM主治医师培训期间习得了大量技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7—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乳腺肿瘤项目资助情况,探讨中国大陆地区该领域内的整体研究现状、焦点领域与特征以及未来研究发展动向,对科研人员更好地选择研究方向与内容有所裨益。方法登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检索2017—2019年度乳腺肿瘤重点、面上、青年科学基金以及地区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收集乳腺肿瘤资助项目数据。结果2017—2019年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资助乳腺肿瘤研究项目620项,肿瘤复发与转移领域资助项目数量位居第一,其次为肿瘤治疗领域,不同项目类型各研究领域项目数量分布存在差异。乳腺肿瘤研究更集中于非编码RNA、信号转导通路、各类治疗以及肿瘤微环境等研究领域。结论乳腺肿瘤研究在分子发生机制层面已取得一定进展,基于基础理论研究积累,未来乳腺肿瘤研究将会不断提升基础与临床研究转化结合度,研究焦点也将更为多元化与拓展化。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0至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影像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重点项目资助情况,为相关研究人员申请重点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分析2010至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影像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H18代码)下属重点项目资助情况,分析重点项目的资助领域、地域分布、研究方向、申请人和依托单位情况,分析近10年来相关重点研究项目呈现的特点和和趋势。结果H18代码资助重点项目68项,其中立项领域资助58项,非立项领域资助10项。10年平均资助率为19.0%(68/358)。高等院校获得51项资助,科研院所获得17项资助。37个依托单位获得H18重点项目资助,其中22个单位获得1项资助,15个单位获得2项及以上。项目负责人为男性51项(75%)、女性17项(25%)。获项目资助年龄35~66岁。H18重点项目中52名项目负责人获批1次,8名项目负责人获批2次,2次项目获批的时间间隔为5.8年。结论2009年医学科学部成立后,影像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重点项目资助数量和金额逐年增加,在广大临床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