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世纪30年代在韩国和中国的近现代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两国不仅在历史背景上有相似之处,在文学的展开上也有着很多相同点。30年代中韩两国都陷入了被侵略被殖民的危机,并且受到外来思潮的影响,在意识形态上开始了探索。中韩两国的现代主义小说都以日本为媒介受到了西方的影响。虽然与西方的超现实主义,心理小说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在作品的理念和风格方面又有着很大的差异。本文以韩国作家朴泰远和中国作家穆时英的现代主义小说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两位作家作品中再现的30年代京城(首尔)和上海的都市空间,以及两位作家的空间意识、都市认识为中心进行论议。
简介:在当前的语文基础教育中,对于“生态阅读”内质的不同理解,导致具体的生态阅读实践存在着重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的存在又加剧了教育者在生态阅读理念上的分野。因而.在今天.对于生态阅读的适度的深层辨析与探讨也就成为了一种必要。作为生态语文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生态阅读关乎的是生命的和谐成长与发展。在最为根本的意义上,它是一种生命教育。在当下的教育语境中.生态阅读实践者需要以此为认知基础,从而力图形成更大范围内的共识,以共同推进生态阅读实践的合理开展、深度开展。
简介:摘要:教师小课题是指教师对其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的研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本文对2019年成都市教师小课题获奖成果进行分析,解析了成都市教师小课题研究现状:成都市教师小课题研究一圈层研究水平显著高于二三圈层;小学教师研究动力最高,职高教师研究动力最低;高、初、小、幼各学段各有其研究热点。为提升教师小课体整体研究质量,应当加强对二、三圈层教师小课题研究的专业支持与政策倾斜;提升教师独立研究的意识与能力;完善教师小课题研究管理机制,从而推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
简介:“生态文化”(ecologicalculture)近年已成为文学/文化界广为使用的一个新关键词。但是,《中国百科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Webster'sNewTwentiethCenturyDictionary(WilliamCollinsPublishers.Inc1979)等权威工具书中都没有收录这个词,更遑论给出明确定义。那么“生态文化”一词是如何衍化生成的?其语源和内涵是如何延展的?其文化学的重要意义何在?生态文化学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有何启示?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辩正梳理。
简介:摘要:随着蓝天保卫战顺利收工、退耕还林工程取得重大进展、污物治理效能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我国的生态文明和生态安全逐渐引起更多的人重视,保障生态安全关系国家和人民以及子孙后代的福祉。森林作为陆地上面积分布最大、结构组成最复杂、生物总量最高的生态系统,在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碳汇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维持陆地生态平衡、保护生态安全具有根本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调节性和稳定性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森林生态安全既指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平,又指受到外界干扰和影响时保持安全的状态。森林生态安全是区域生态安全的主体和基础,是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