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宁夏隆德县农民画是六盘山地区民间艺术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其发展的历史轨迹,当前发展现状的分析和评价,挖掘和探讨了当地农民画艺术反映的题材和表现形式,分析说明了农民画创作主体\创作的心理机制的研究,结合农民画艺术本质的探讨,揭示了隆德县民间农民画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简介: 徐生翁(1875~1964年),字安伯,祖籍浙江淳安,生于绍兴县檀渎村.少嗣李姓,名徐,号生翁.中年以前的作品常署"李徐".中年以后则以"李生翁"为主,约略在50~70岁之间.70岁以后的暮年,则署"徐生翁".徐生翁艺术创作的各个阶段亦大略以此来划分.……
简介:建筑是人和自然最和谐关系的存在方式。在青藏高原大自然的昼夜交叉和风雪雨霜的脾气下,藏民族的建筑意识由此肇始。青藏高原居民几千年的生态自然体验,使得建筑主体与地理环境形成最有机的整合,可以概言,青藏居民的建筑风格是藏人智性建筑与精神叙事的完美结合。从卡若遗址①先民的建筑智慧到今天藏人的建筑智慧,西藏现代民居,张扬着智性艺术。文章旨在揭示艾玛乡建筑艺术所持有的文化、鲜明的特征以及优美形式的外在表达,挖掘其鲜为人知的文化内涵。
简介: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凯《钢琴五重奏》(1972/1976)是他创作成熟时期的一部名作.通过对其五个乐章的分析,能够把握施尼特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风格脉络:音乐是有目的的写作,技术写作体现了复风格与折中主义;注重人性化、情感化、标题化,挖掘内心的深层情感,注重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
简介:<正>2012年夏天,我有幸应邀参与郑州市豫剧院《琵琶记》一剧的舞美设计。这对我不仅仅是一次创作,更让我戏曲传统进行了一次新的认知回归和思考挖掘。《琵琶记》是元朝末年高明根据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改编而成的一部著名南戏,主要讲述了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的爱情故事。原作以书生蔡伯喈为重心,作者主观希望"为文人立心",宣传忠孝君臣的封建道德。在宣扬"全忠全孝"的同时,也对当时的黑暗现实有着一定的批判。豫剧《琵琶记》的编剧姚金成老师
简介:本文通过对《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水谣》作品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冼星海那富有诗人气质的激情与细腻的创作特点。并通过对《黄水谣》这首作品的理解和演唱,从而使我们更加向往和平,热爱祖国。
简介:本文首先围绕阿塔利《噪音》之中对当代音乐的重复网络的分析展开论述。虽然他对“囤积”之时间性悖论的提示颇有启示性,但其整体理论框架无法真正阐释重复音乐与主体性之间的关联。德勒兹在《差异与重复》中对第一种时间综合的论述带给我们另一条理解线索。借助于重复中“析取”差异的“凝缩”和“凝思”的活动,时间性得以摆脱种种空间化的框架纯粹展现自身,而主体性也得以在聆听的真实经验之中不断生成。
简介:霹雳布袋戏的编剧巧妙化用古诗文以创作诗号、旁白、对白,塑造人物、构筑剧情是其功能,而雅化该艺术样式、引经据典插科打诨以营造深浅皆成趣、雅俗共欣赏的审美空间则是其美学意义。此外,诗号与说白传达出三教合流观、崇尚超脱的处世情怀以及积极用世、为守护世间光明不惧牺牲等思想,证明霹雳戏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简介:近年来,抗日题材的电视电影作品数量颇丰,不少作品取得了不容忽视的艺术成就,《诡计1940》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该片去意识形态的主题表达、去英雄化的人物塑造和类型化的悬念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抗日题材影片艺术创作上的全新突破。
宁夏隆德农民画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简析
形简而道全——试析徐生翁的艺术创作及其审美理想
亲和阳光 智性给予——日喀则南木林县艾玛乡建筑艺术简析
复风格与折中主义——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凯《钢琴五重奏》(1972/1976)多重技法分析
“极简”——古典审美主义的回归与升华——写在豫剧《琵琶记》舞美设计之后
简析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水谣》
重复:囤积抑或凝缩——阿塔利、德勒兹与极简电子舞曲的时间性
深浅皆成趣雅俗共欣赏——简析霹雳布袋戏对古诗文的巧妙化用
去意识形态化、去英雄化与类型化——简析《诡计1940》的主题表达、人物塑造和悬念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