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文章概括地剖析了这首钢琴变奏曲中三个乐章的写作特点,说明了作曲家安东·威伯恩认为研究变奏技术的发展可以直接通到音列技巧。因而,变奏曲式已是他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并逐渐成为他创作的基本原则。
简介:<正>安东·威伯恩的《管弦乐变奏曲》(作品30)完成于1940年,前后写了一年左右。他在1941年写给维利·莱什的信中说:“我的乐队变奏曲用了这么长时间才写成。当初我就耽心很难……可是想不到要化这么多功夫,我写了一个又一个星期,现在总算把它写得简单明瞭。”看来作曲家本人对于创作这首乐曲,虽然付出了很大的劳动,但却是比较满意的。
简介:2001年7月至9月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西安东郊汉森寨九街坊黄河机械制造厂12号住宅楼基建工地发掘了一座元代壁画墓,并在《文物》2004年第1期上发表了《西安东郊元代壁画墓》的发掘报告,其中的一幅《散乐图》为研究元代墓室壁画的艺术风格和元代散乐在西北地区的流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图像资料。
简介:作为以勋伯格为主的所谓“第二维也纳乐派”的一个主要人物.“先锋音乐之父”韦伯恩在二战后饱受争议。然而,正如马尔科姆·哈耶斯(MalcolmHayes)所说,其实韦伯恩是一个极端的浪漫主义者。
简介:<正>安东·威伯恩的管弦乐曲《帕萨卡利亚》(作品1)写于1908年,是威伯恩师从勋伯格的最后阶段创作的一部作品(威伯恩从1901—1908年,跟随勋伯格学习作曲)。该曲是威伯恩早期写作的有调性作品之一,也是作曲家艺术成熟的第一次表现。尽管不免有各方面的影响,但仍不失为一部独
简介:从作品101中可以看到贝多芬在奋力地把一部自由流畅地幻想曲活生生地锤炼在一个奏鸣曲式的容器之中。他是冒着“奏鸣曲式容器”随时会爆裂的危险来完成作品的。当然,许多伟大的发明都是因为勇敢的冒险和尝试才诞生的。而贝多芬这种冒险精神也铸就了他许多最伟大和辉煌的作品。
简介:《降E大调第四奏鸣曲》(作品7)SonataNo.4inE-flatMajor,Op.7Ⅰ.AllegromoltoeconbrioⅡ.LargoconBranespressioneⅢ.AllegroⅣ.Rondo:PocoAllegrettoegrazioso拥有耀眼的色彩、丰厚的织体,《奏鸣曲》(Op.7)不费吹灰之力就被评价为贝多芬最具交响性的钢琴作品之一。它同时也是32首奏鸣曲之中篇幅长度位居第二的作品。
简介:作品26除了是贝多芬最温婉优雅的创作之一,也是他首次正式弃用奏鸣曲套曲传统结构形式的标志性作品,其最显著的差别就是本作品的第一乐章是变奏曲曲式,这种结构安排在贝多芬的作品里是非常独特的。不过这种结构并非没有先例,许多海顿和莫扎特的奏鸣曲套曲都是以变奏曲曲式作为第一乐章的。
安东·威伯恩的《钢琴变奏曲》作品27
安东·威伯恩的《管弦乐变奏曲》
西安东郊元墓散乐壁画考论
安东·冯·韦伯恩:现代主义的先驱者
安东·威伯恩的管弦乐曲《帕萨卡利亚》
安东·科迪解说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十二)
安东·科迪解说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二)
安东·科迪解说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