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等节奏作为中世纪晚期音乐的重要创作技术,不仅凸显了音乐形式的自足性意蕴,而且还渗透了中世纪作曲家音乐创作的"智性"建构思维。在音乐历史的认识上,等节奏一直被视为14世纪"新艺术"时期的新创作技术而由学界普遍接受。然而,从历史的维度考量,笔者却发现,经过12世纪末节奏模式之重复形态的铺垫,早在"前弗朗科"的实践阶段,等节奏的形态就已初具规模,其中尤以法国蒙彼利埃抄本中的经文歌为主要代表。这些作品中旋律与自由节奏的固定反复,已然具有了等节奏技术的样态。最终,法国作曲家维特里的经文歌创作,奠定了14世纪"新艺术"等节奏技术的结构范式。以此,基于等节奏技术的形成过程,欧洲艺术音乐创作中的逻辑结构思维以及独创性才渐至凸显出来。

  • 标签: 等节奏 节奏模式 “奥多” 蒙彼利埃抄本 维特里 “智性”建构
  • 简介:自19世纪初被重新发现以来,巴赫便树立了音乐界不可撼动的地位。直至今Et,巴赫始终高居云端,令众人仰慕而终不可及。巴赫的作品里包涵了高度的宁静与自信,其旋律、节奏、和声结合之完美令人赞叹。即便他最不重要的曲子也体现着一种平衡之美,体现着孤立成分间的巧妙结合,体现着作者清静寡欲的心境;正是巴赫对生活的态度赋予了作品超个人的力量。

  • 标签: 巴赫 和声 旋律 柔情 作品 节奏
  • 简介:WolfgangMastnak教授是德国慕尼黑戏剧与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主任,长期从事音乐心理学和音乐教育学的教学和研究,同时作为出色的钢琴家活跃于世界音乐舞台。从2004年起,WolfgangMastnak受邀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担任客席教授。集音乐心理学家、音乐教育家和演奏家为一身的Mastnak教授常从多视角观察和思考问题。他的这篇文章从精神病理学、社会心理学和音乐心理学的角度对19世纪后半叶以来五部歌剧中的变态人物以及一些音乐段落进行了分析和诠释。

  • 标签: 世界音乐 舞台 音乐教育学 上海音乐学院 音乐心理学 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