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现代逻辑学的观点把分类又称作划分……因此分类学也是一种符号逻辑学。无论是自然学科还是社会学科,都把对其研究对象进行相对科学的、合乎逻辑的分类看作是十分重要的科研课题持续关注,这种理性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模式值得音乐学界学习。关注各具体音乐事项或乐种的分类问题,对中国音乐的学科建设和健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假如我们仅把分类研究作为学界自己闭门造车的“活儿”,或仅作为学者之间闲来无事进行笔墨官司的干仗素材的话,那么有无分类或者说分类标准是否可用都无关紧要,也不需要如此关注。但当音乐作为公共资源,特别是作为数字资源处理的今天,分类和建立分类标准就成为了当前焦点。因为,没有标准就无法进行资源分类,没有分类就无法进入数字化管理,没有数字化管理就奢谈资源全社会共享。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首先要建立一套相对适应可行的标准。
简介:根据说唱乐人的音乐术语及他们对各个声部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将中国传统说唱多声部音乐织体形式分为“胡咬弦式”“骨肉式”“固变式”“去头咬尾式”四种类别。“胡咬弦式”是各声部之间表现出以某一声部旋律为主,其他声部旋律与之分分合合,既展示出各不相同的旋律线,又呈现出相互“咬”住的多声形态;“骨肉式”是来源于我国“骨谱肉腔”的曲唱艺术;“固变式”是某声部的旋律或音型较为固定,某声部的旋律或音型主动变化;“去头咬尾式”表现出主奏乐器与副奏乐器、唱腔与伴奏各走各的旋律套路,而在最后齐奏结束,呈现中国人所喜爱的“合尾”音乐思维。
简介:2007年考古发掘者在安徽风阳县卞庄基建工地发现被破坏的春秋时期的钟离国贵族墓葬,依出土地命名卞庄M1。共出土金石乐器23件,其中保存较完好的编缚钟5件、编钮钟9件和编磬9件(含残件)。五件编缚钟正、背面鼓部和两边侧鼓部均有铭文,最重要的是“钟离之季子康”铭文的发现,说明该墓葬是淮河流域钟离国贵族“康”的墓葬。作者随同有关专家、对编钟和编磬进行了音乐学方位的全面考察与研究。编缚钟正鼓部发音良好,侧鼓音不明显;编钮钟除1号和9号钟一钟一音外其余各钟均能在正鼓部与侧鼓部发出相差大3或小3度的音响。另仅对9件编磬(含残件)的形制、石料石质做初步的分析。
简介:<正>《三十六声粉铎图咏》(下文简称"图咏")是清末宣鼎创作的诗书画册,扬州市博物馆收藏。折子装,每页(双)19×35厘米,左画右诗。所画系晚清昆曲舞台上流行的36出丑角戏,分别是:《请医》(《拜月亭》)、《麻地》(《白兔记》)、《写状》《草相》(《鲛绡记》)、《问路》(《牡丹亭》)、《教歌》(《绣襦记》)、《陈仲子》(《东郭记》)、《思饭》(《金锁记》)、《活捉》(《水浒记》)、《扫秦》(《精忠记》)、《下山》(《孽海记》)、《狗洞》(《燕子笺》)、《前亲》(《风筝误》)、《山门》(《虎囊弹》)、《刺汤》(《一捧雪》)、《演官》(《人兽关》)、《访鼠》(《十五贯》)、《盗牌》(《翡翠园》)、《遣义》(《鸾钗记》)、《相梁》
简介:欧阳修中期音乐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审美论方面,其核心审美观念是"淡和"。"淡和"不但在中国传统的音乐审美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也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个性特色的集中体现。这种"淡和"音乐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产物,在传统诸子百家的思想流变中,道家与儒家逐渐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道家的美学观点"淡"与儒家审美观点的"和"也在传统思想的长河中得到融合,其融合的起始在目前学者的观点中多把周敦颐当成"淡和"的首创者。本人通过对欧阳修音乐美学思想进行全面研究发现,其中期音乐美学思想集中体现在"淡和"方面,而且,欧阳修在26岁时就明确提出了"淡和"的观念,其时周敦颐在刚满16岁,因此,"淡和"之美的始作俑者应该欧阳修。"淡和"不但是一个音乐审美的概念,而且是一种哲学观,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世界观,一种自然观。由于"淡和"的内涵丰富,因此,历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涉及到"淡和"的本质研究,正是历代学者对"淡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因此,"淡和"的内涵意蕴也在不断的丰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