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不同机构设置(有无住院服务)、不同地区(东、中、西部)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差异,从而为开展妇幼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加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全国妇幼保健机构监测数据,对全国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指标进行描述性和趋势分析。结果按卫生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标准(试行)》中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保健人员配备40人的标准,在无住院服务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中,保健人员配备不足的比例为97.6%~98.6%。在有住院服务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中,东、中、西部保健人员配备不足的比例分别为82.7%、89.4%和90.1%。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职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保健人员数,以及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构成,在东、中、西部地区的分布不均衡,西部地区明显低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在2004-2008年间无明显增加,仍处于较低水平。结论全国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编制不足及人才分布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尤其西部地区妇幼保健人才队伍的数量和素质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简介:第15期《临床疼痛学》高级班研讨会是卫生部批准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项目编号2013-04—11-051(国),负责人是严相默教授。根据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指示精神,决定于2013年5月16~19日在北京由航空总医院疼痛医学中心举办第15期《临床疼痛学》提高班研讨会。基本教材为《临床疼痛学》,61学时(讲课54学时,实习示范6学时,录像教学1学时),招收对象为主治医师(讲师)或同等资历医师以上人员,学员名额100名,报名额满为止,讲课教师为教授、博士等8人,结业后授予8学分及结业证,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其内镜下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150例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老年人(大于59岁)70例,中青年组(小于60岁)80例,将老年人组的临床特点、息肉部位和大小、病理类型以及息肉的癌变率与中青年组相比较,并分析老年组患者内镜治疗过程和前后的症状及并发症等。结果老年人结肠息肉临床表现主要为血便、黏液便。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发现的均多为2个以上的多发性息肉和左半结肠息肉,且中青年组患者左半结肠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多于老年组(p<0.05),而在息肉数目及单发多发之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息肉的癌变率明显大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和中青年组的肠息肉的病理类型均多见于腺瘤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青年组还以炎性息肉为常见,其中老年组的绒毛状及绒毛管状腺瘤多发生恶变。70例老年患者行内镜下治疗均一次性成功,且大多数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无明显不适感,仅24例患者术后出现了腹痛、腹胀等不适,但均未作处理自行缓解。其中有21例患者出现了息肉残端的创面少量性出血,无患者出现大出血或者肠穿孔等十分严重的并发症。结论老年息肉常以血便和粘液便作为主要临床特点,并且癌变率高,应及时做内镜检查排除癌变,且行内镜治疗。内镜治疗作为息肉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安全可行的,可以大力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