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三维口腔卫生宣教对青少年固定矫治患者口腔卫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2018年7月-2018年8月,已行固定矫治半年余、菌斑指数 (plaque index, PLI)评分≥4分的青少年病患6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强化组、首次强化组、对照组,每组20例。强化组的病人每次复诊都接受强化的三维口腔卫生宣教,而且在复诊间隔中的每周采用电话随访和短信提醒等方式进行再次强化口腔卫生宣教;首次强化组仅在第一次进行强化的三维口腔卫生宣教;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口腔卫生宣教。在口腔卫生宣教前、宣教后后1个月、2个月,进行菌斑指数(PLI)检查,作为效果评价指标。结果 口腔卫生宣教前,三组菌斑指数评分均≥4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宣教后1个月,强化组、对照组病人菌斑指数均显著性减少,其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三维口腔卫生宣教对青少年固定矫治患者口腔卫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2018年7月-2018年8月,已行固定矫治半年余、菌斑指数 (plaque index, PLI)评分≥4分的青少年病患6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强化组、首次强化组、对照组,每组20例。强化组的病人每次复诊都接受强化的三维口腔卫生宣教,而且在复诊间隔中的每周采用电话随访和短信提醒等方式进行再次强化口腔卫生宣教;首次强化组仅在第一次进行强化的三维口腔卫生宣教;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口腔卫生宣教。在口腔卫生宣教前、宣教后后1个月、2个月,进行菌斑指数(PLI)检查,作为效果评价指标。结果 口腔卫生宣教前,三组菌斑指数评分均≥4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宣教后1个月,强化组、对照组病人菌斑指数均显著性减少,其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三维口腔卫生宣教对青少年固定矫治患者口腔卫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2018年7月-2018年8月,已行固定矫治半年余、菌斑指数 (plaque index, PLI)评分≥4分的青少年病患6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强化组、首次强化组、对照组,每组20例。强化组的病人每次复诊都接受强化的三维口腔卫生宣教,而且在复诊间隔中的每周采用电话随访和短信提醒等方式进行再次强化口腔卫生宣教;首次强化组仅在第一次进行强化的三维口腔卫生宣教;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口腔卫生宣教。在口腔卫生宣教前、宣教后后1个月、2个月,进行菌斑指数(PLI)检查,作为效果评价指标。结果 口腔卫生宣教前,三组菌斑指数评分均≥4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宣教后1个月,强化组、对照组病人菌斑指数均显著性减少,其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畸矫治患者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其牙周炎的防治影响。方法:对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50例正畸矫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干预;另2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软垢指数(DI)及牙周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正畸矫治患者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病人的牙周健康水平、使牙周炎发病率下降,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周病戴自锁托槽矫治器正畸治疗对患者龈沟液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牙周病戴托槽矫治器正畸治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戴自锁托槽矫治器正畸治疗,对照组戴传统托槽矫治器正畸治疗。测量治疗前后龈沟液含量及龈沟液中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3d、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龈沟液含量、PGE2水平、TNF-α水平、IL-1β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療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龈沟液含量、PGE2水平、TNF-α水平、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病戴托槽矫治器正畸治疗后龈沟液含量、PGE2水平、TNF-α水平、IL-1β水平升高,自锁托槽矫治器正畸治疗有利于降低正畸治疗后龈沟液含量和细胞因子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上切牙与上唇矢状向垂直向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例(平均年龄10.1±0.3岁)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结合快速扩弓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的上切牙与上唇头影测量值进行配对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在矢状向上,硬组织A点和U1点与上唇Sn点和UL点前移比例分别为1∶0.87和1∶0.62;在垂直向上,A点与Sn点和U1点与UL点向下移动的比例分别为1∶1.09和1∶1.53。A点与Sn点(矢状向r=0.612,P<0.01;垂直向r=0.459,P<0.05)、U1点与UL点(矢状向无相关,垂直向r=0.623,P<0.01)的移动呈现正相关关系。结论上颌前方牵引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上切牙与上唇矢状向垂直向的变化基本存在正相关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金属网底托槽正畸矫治器在6个月内口腔菌群变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4年3月-2016年5月本院口腔科接收的60例患者作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分组研究组30例,佩戴金属网底托槽正畸矫治器,参照组30例,未佩戴金属网底托槽正畸矫治器,收集两组组6个月内的唾液,对乳酸杆菌菌丛、变形链球菌变化展开检测。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乳酸杆菌危险等级、变形链球菌危险等级,与参照组乳酸杆菌、变形链球菌危险等级对照,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口腔疾病患者安装金属网底托槽正畸矫治器,对大大增加患者口腔中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细菌的数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周病戴自锁托槽矫治器正畸治疗对患者龈沟液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牙周病戴托槽矫治器正畸治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戴自锁托槽矫治器正畸治疗,对照组戴传统托槽矫治器正畸治疗。测量治疗前后龈沟液含量及龈沟液中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3d、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龈沟液含量、PGE2水平、TNF-α水平、IL-1β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療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龈沟液含量、PGE2水平、TNF-α水平、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病戴托槽矫治器正畸治疗后龈沟液含量、PGE2水平、TNF-α水平、IL-1β水平升高,自锁托槽矫治器正畸治疗有利于降低正畸治疗后龈沟液含量和细胞因子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功能矫治在安氏Ⅱ类替牙期非暂时性错牙合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1月到2022年3月,以医院收治的50例安氏Ⅱ类替牙期非暂时性错牙合患儿为临床研究对象,均进行早期功能矫治,持续治疗6月,比较矫治前后的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患儿的SNA、SNB、ANB、LI-NB 角、UI-NA 角高于治疗前,治疗后患儿的NP -FH、ANS-Me、ANS-Me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Ⅱ类替牙期非暂时性错牙合患儿实施早期功能矫治,可改善疾病相关指标,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采取前导下颌型功能矫治器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50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7月到2016年8月;50例OSAHS患儿均采取前导下颌型功能矫治器治疗,记录并对比OSAHS患儿治疗前后的上气道结构变化情况和PSG指标变化情况。结果OSAHS患儿的V总、Amin、L矢和L横在治疗后明显有所增大,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OSAHS患儿在治疗后,夜间SaO2明显升高,而MAX、AHI、AI均要比治疗前低,P<0.05。结论为OSAHS患儿采用前导下颌型功能矫治器,有助于改善患儿的上气道结构,有效缓解患儿的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喷砂洁治在正畸固定矫治期间的应用及对即刻牙龈出血牙数和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正畸固定矫治患者(2016年8月-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分别行甘氨酸喷砂治疗和碳酸氢钠喷砂治疗,对比其两组即刻牙龈出血牙数、操作时间和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正畸固定矫治患者即刻牙龈出血牙数(5.10±1.32)颗,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操作时间(177.32±1.35)s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正畸固定矫治患者舒适度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将甘氨酸喷砂应用于正畸固定矫治期间,能够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通道矫治术(PPH改进术式)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及直肠前突所致的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直肠通道矫治术(PPH改进术式)治疗的直肠黏膜内脱垂及直肠前突引起的出口梗阻型便秘共90例,观察患者治愈率及术后并发症,评估手术疗效。结果痊愈86例,好转3例,1例直肠前突改善不明显,治愈率95.55%,有效率98.89%。结论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及直肠前突引起的出口梗阻型便秘,直肠通道矫治术(PPH改进术式)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但治疗直肠前突其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治疗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参差性弱视的疗效。方法:围绕本院收治的50例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参差性弱视患儿展开研究,分组依据:分层随机抽样法,实验组(n=25)、对照组(n=25),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增加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矫正视力、屈光度及立体视。结果:治疗前两组矫正视力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立体视正常与异常情况对比无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立体视正常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96.00%、76.00%。结论: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治疗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参差性弱视的疗效显著,建议临床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