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目前临床上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具有致命、遗传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姿势异常等。其病理特质神经元内路易小体(lewybody,LB)的出现。该疾病的致病机理尚未完全弄清楚,大量证据证实PD细胞中发生线粒体形态改变和功能障碍。线粒体氧化呼吸链复合物蛋白活性或表达水平降低,线粒体自噬清除受损,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等与PD的致病机制密切相关。本文将探讨PD中线粒体的一系列变化,为阐明PD的病理发生机制和治疗提供一些启发。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探讨糖尿病的治疗措施。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采用随机挑选方式分为常规组和研讨组,两组患者均为40例。对常规组患者采用单一的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研讨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进行的研讨组,其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治疗疗效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与采用单一的二甲双胍对比,其前者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更佳,效果更为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对我院安全用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017年上报我省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平台的11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结果相比于2016年,2017年药物不良反应上报例数有所增加,且其中新发一般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以及新发严重不良反应例数呈现出递增趋势。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药物为抗菌药物,药物不良反应受累部分以皮肤及其附件为主。结论针对用药不良反应事件,应强化监管力度,特别是问题突出的抗菌药物和中成药针剂,应严格落实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机制。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选择及作用机制。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7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经检查确诊后,对照组予以常规用药,研究组予以系统用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研究组中,显效24例(占68.6%),有效10例(占28.6%),无效1例(占2.9%),治疗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中,显效16例(占45.7%),有效12例(占34.3%),无效7例(占20%),治疗总有效率为80%。可见,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检查确诊后,根据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用药,能够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影响着广泛的人群。从中医角度来看,失眠症的发病机制与气血不和、心神不宁、肝郁脾虚等因素有关。中医治疗失眠强调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治疗原则包括调整作息规律、饮食疗法、中药治疗以及针灸等综合疗法。本文将深入分析失眠症的中医发病机制,探讨失眠症的中医治疗原则,强调中医治疗的个体化原则,以期为失眠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改善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