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样性护理方法应用于手外科患者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7月 -2020年 4月我院收治的 98名手外科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49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多样性护理模式。观察两组的伤口疼痛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一天伤口疼痛情况无显著差异( P< 0.05),术后三天、一周时,观察组患者的伤口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 95.92%),显著高于对照组( 81.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多样性护理方式能有效的提高手外科患者的恢复状况、提升患者手术后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耳鼻喉科手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该院耳鼻喉科收治的患者 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65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毕、术后第 3天、第 7天的疼痛程度、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第 3天、第 7天的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健康教育、技术水平、沟通交流、服务态度、心理支持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 96.9%高于对照组的 8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重建阑尾炎患者的护理管理策略观察患者的感染预防效果。方法:依据院内2022年全年范围内患者病案登记结果取80名行阑尾炎手术患者信息作为抽样样本,遵循盲法分组原则,将受试样本经等比例列入1组(n=40,行常规护理)与2组(n=40,行预见性护理),判定护理方案是否具备优势的新项目依次包括患者感染预防结局;患者感染控制结局。结果:探究预见性护理是否具备显著性感染预防效果的指标显示2组患者感染发生构成比更低且感染预防结局更为理想,数据指出代表试验拒绝零假设的p值不足0.05(P<0.05)。结论:结合预见性护理重建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管理策略在改善患者感染控制结局中具有显著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治疗观察效果。方法:在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选择158例患有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患者。采用对比法,将这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特定的临床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外科清创术和其他辅助性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标准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治疗组中,71例患者在治疗期间获得了显著改善,在临床指标上表现出明显的好转。对照组中,只有39例患者获得了类似的改善。治疗组的治愈率为78.5%,而对照组的治愈率仅为43.3%。此外,在治疗组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治疗观察中,采用特定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临床指标,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这些结果为进一步优化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简介:摘 要 临床上肩痛的多由肩袖损伤引起,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肩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技术越发成熟,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肩袖损伤术后多遗留肩痛、关节运动障碍等,现主要围绕肩袖损伤术后患者的康复现状及展望做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揿针耳穴疗法对内痔术后疼痛的影响,为揿针在治疗内痔术后疼痛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肛肠科2019年11月-2020年2月内痔套扎术后疼痛患者,对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在术前晨给予一次性耳穴揿针加术后常规的镇痛治疗,对照组在术后给与常规的镇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0、1、2、3、4、5天的疼痛缓解程度和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比较。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患者80例,因受疫情影响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只收集到70例患者的数据,本次研究仅以这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做数据统计分析。实验组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埋针处不适,发生率5.7%(2/3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2.8%(1/35)对照组主要不良反应及发生率包括恶心呕吐14.2%(5/35)、头晕头痛8.5%(3/35);结论:揿针耳穴疗法在此治疗内痔术后疼痛的临床实验中,与常规的术后镇痛治疗比、镇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等优点,还有其有效、安全、简便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