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核病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研究样本限定为本院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110例结核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实验室检验确诊为肺结核,依据就诊时间顺序完成分组,前55例患者纳入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后55例患者纳入优质组,接受优质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数据。结果:组间患者护理满意度数据分析,优质组患者合计54例满意,满意度高达98.18%,常规组患者存在8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85.45%,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组间患者数据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分析,优质组患者在护理方案、护理态度、护理质量以及护理结局方面的数据评分相较于常规组患者,优质组患者各项数据占优,存在意义(P<0.05)。讨论: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结核病患者,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有选择的实施优质护理措施,更好的帮助患者改善预后,提升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分析临床护理中细节护理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0例,根据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和细节组,各组30例,分别实行常规护理法和细节护理法。观察并对比两组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满意度评分。结果:细节组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护理组,且细节组护理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护理组,P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完全管理模式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择取本院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11 月时段内诊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共 40 例,随机划分为参照组( 20 例)和管理组( 20 例)。即参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管理组采用完全管理模式,比较患者痰菌转阴率、生存质量评分。 结果: 参照组痰菌转阴率为 60.00% ,管理组为 90.00% ,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管理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护理期间,完全管理模式的选择不仅可提高患者痰菌转阴率,还可增强其生存质量,应引起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卷曲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价值。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2017年11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卷曲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为65.85%、灶吸收率为82.93%、肺部空洞闭合和缩小率为60.96%,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 系统回顾分析38例临床明确诊断垂体微腺瘤患者, 均使用3.0 T磁共振进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以及延迟扫描, 以总结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结果 38例垂体微腺瘤经平扫检出25例, 检出率为65.8%, 经动态增强扫描检出36例, 检出率为94.7%, 其中11例为磁共振平扫正常患者。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正常垂体组织的强化信号高于肿瘤区, 并且二者之间存在较为清晰的边界。延时扫描, 垂体微腺瘤组织可有缓慢强化的表现, 其中7例延时扫描见肿瘤区信号增强, 但仍低于正常垂体组织, 4例延时扫描肿瘤区信号高于正常垂体组织。结论 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中具有特征性的检出信号, 同时能够显著的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 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可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常规检查手段。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伴肺炎的CT表现即其与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本院确诊为AP伴肺炎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其临床资料、CT检查进行收集,分析其CT表现,同时分析其与临床相关性。结果:64例AP患者中发生肺炎者28例(43.8%),以CTSI为依据,轻度AP、中度AP、重度AP的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7.8%(5/18)、34.5%(10/29)、76.5%(13/17),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依据APACHEII评分,轻症AP、重症AP的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5.6%(11/43)、80.9%(17/21),经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评分同APACHEII评分之间为弱相关性。结论:CT对AP伴肺炎的诊断及分类具有重要价值,肺叶数目与肺炎累及能否辅助评价和预测AP严重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胸腔置管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80例,患者入院后全部用全身抗结核治疗,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0例,在全身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用尿激酶治疗和间断胸腔穿刺抽液治疗。观察组40例,用早期胸腔置管治疗并结合尿激酶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胸膜厚度、住院时间及费用、两组治疗后临床表现。结果:治疗前,两组胸膜厚度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胸膜厚度比对照组小(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住院费用比对照组小(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胸腔积液引流量比对照组小,胸闷持续时间和发热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在结核性胸膜炎治疗中使用早期胸腔置管,可调节改善患者临床表现,患者胸膜厚度减小,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对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实施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中共计选择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中心初诊为肺结核疑似病例或临床病例的371例患者为对象,371例患者均为痰涂片阴性病例,对其全部开展D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检测和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检测技术和改良罗氏培养进行诊断。结果 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371例初诊为肺结核疑似病例或临床病例,通过D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检测和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检测技术进行诊断之后,最终有63例患者确诊为分子生物学阳性病例、47例为培养阳性病例。D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检测和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检测阳性率比涂片镜检和改良罗氏培养更高。结论 在对肺结核疑似病例或临床病例实施诊断期间,对患者采取实时D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检测和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检测具有比较高的诊断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