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机械通气患者行镇痛联合镇静治疗,配合相关护理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人的疼痛及躯体不适感,减少不良刺激及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保证治疗有效进行。方法收集93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65例患者采用镇静和镇痛治疗,对照组28例的患者未采用镇静和镇痛治疗,对其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5例患者中54例顺利脱机拔管,44例无明显疼痛不适及不良恶性记忆,自动出院7例,发生肺部感染3例,死亡4例。28例患者中11例顺利脱机拔管,5例无明显疼痛不适及不良恶性记忆,自动出院9例,发生肺部感染15例,死亡8例。结论采用镇痛联合镇静治疗可以显著缩短患者在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提高诊疗水平,剂量比单用减少75%以上;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有针对性的监护,妥善处理复发性躁动不安的患者,避免患者由于各种反应减弱发生意外,提高监护质量水平。

  • 标签: 机械通气 镇痛镇静治疗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机械通气患儿镇静镇痛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42例机械通气患儿,麻醉维持镇静深度为镇静-躁动评分(SAS)~4分或Ramsay评分2~3分,记录SAS评分、Ramsay评分和BIS数值,机械通气时间>6h,分析BIS与SAS、Ramsay评分的相关性。结果42例机械通气患儿麻醉镇静过程中,SAS1~5级评分与BIS值呈正相关,镇静程度SAS1~5级时与BIS值均数对比差异显著(P<0.05);Ramsay评分1~6级与BIS值呈负相关,镇静程度Ramsay评分2~3分时与BIS值均数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Ramsay评分与BIS值均数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BIS监测结果可有效评价机械通气患儿镇静镇痛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BIS监测 机械通气 镇静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2016年12月经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转运系统行机械通气的268例患儿在转运前、转运中及转运后的护理经验和体会。方法在转运前运用STABLE模式处理评估患儿、转运中对病情细致观察及有效护理、转运后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对接护理,观察和了解转运患儿一次转运成功率,二次转运成功率,转运途中死亡率和入院后2小时内的死亡率。结果机械通气转运患儿共268例,245例患儿一次转运成功,其余23例患儿中11例经稳定病情后二次转运顺利转至NICU;在转运途中无1例死亡,在转至NICU后病情恶化并于2小时内死亡患儿共6例,一次成功转运率达91.4%。结论经过转运前、转运中、转运后规范护理为危重新生儿救护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和降低危重新生儿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机械通气 新生儿 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胸外科ICU重症患械通气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胸外科ICU重症患者96例,随机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和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7.3%低于对照组52.9%。结论机械通气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升护理水平。

  • 标签: 机械通气 心胸外科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气道不同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4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氧气驱动雾化罐进行湿化,实验组采取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比较两种方法湿化效果、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患者湿化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湿化后并发症气道黏膜损伤、刺激性咳嗽、出现痰栓、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对照组与实验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量注射泵气道湿化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气道湿化 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PICC置管术后发生静脉炎的肿瘤患者,使用水胶体敷料(康惠尔透明贴)和冷热湿敷交替,每次20~30分钟,每日4~8次。结果30例患者静脉炎均痊愈,无一例因静脉炎拔管,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对PICC置管术后的患者,及时使用水胶体敷料,同时密切观察静脉炎的表现,早发现早采取有效措施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PICC置管术后 机械性静脉炎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感染,并探究抗生素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到2016年5月期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120例,对所有患者采集痰样本。患者在样本采集时,吸痰管经气道内吸入痰液,剪取吸痰管前端3cm进行培养。检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菌,分析抗生素治疗。结果在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中,一共培养获得128株病原菌,35株革兰阳性球菌,76株革兰阴性杆菌,17株真菌。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革兰阳性球菌对头孢唑林球菌、苯唑西林、红霉素以及青霉素有耐药性,对革兰阴性杆菌使用头孢哌酮、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感染中,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使用科学合理的抗生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产生耐药细菌。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机械通气 呼吸道病原菌感染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技术评估丁苯酞注射液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80例脑梗死急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疗程2周,治疗前后行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检查,计算脑血流灌注参数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脑血流量(CBF)比值rCBV、脑血容量(CBV)比值rCBF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平均通过时间(MTT)比值rMTT和达峰时间(TTP)比值rTTP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DSC-PWI成像技术是临床评估脑缺血灌注的重要方式,也可为评估药物疗效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脑梗死 磁共振灌注成像 丁苯酞注射液 脑血流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不同鼻饲方法观察注射器一次性推注和间歇重力匀速滴注鼻饲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对成功脱机的影响。方法8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50ml无菌注射器一次性推注鼻饲,试验组采用间歇重力匀速滴注鼻饲,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误吸、胃潴留、胃肠道反应的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歇重力匀速滴注鼻饲法可减少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脱机率。

  • 标签: 间歇重力匀速滴注 肠内营养 并发症 脱机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一种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方法,大承气汤在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自2009年1月~2013年11月我院外科收治的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病人。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研究组(10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西医胃肠减压、抗炎、解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营养支持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胃管注入及保留灌肠,观察72小时。结果研究组治愈91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治愈30例,有效31例,无效19例,症状加重手术6人,总有效率76.25%。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应用大承气汤联合治疗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疗效显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且这种方法简单、方便、有效,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大承气汤 急性机械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浅层吸痰在机械通气新生儿中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共60例,按不同吸痰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28例,分别在吸痰前后,对两组患儿心率(HR)、血压(MBP)、血氧饱和度(SpO2)及气道阻力(R)等指标进行测定,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后对两组相关数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吸痰前在HR、MBP、SpO2及R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吸痰前后HR、MBP、SpO2及R的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患儿气道黏膜损伤、肺出血、烦躁、插管脱出移位、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新生儿中实施浅层吸痰,能最大限度的吸出痰液,同时能将对患儿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减轻患儿痛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浅层吸痰 新生儿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法对机械通气患者成功撤机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与护理,包括合理应用抗生素、对症治疗、人工气道护理、呼吸机管理。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基础疾病教育、训练患者的遵医行为以及呼吸训练。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肺部并发症、呼吸机撤机情况等方面。结果试验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撤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多次撤机不成功/呼吸机依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法可减少患者呼吸机依赖的发生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机械通气 成功撤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3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结果护理后,机械通气时间,观察组为(5.24±1.26)d、对照组为(9.96±1.78)d(P<0.05);住重症监护室时间,观察组为(9.21±1.35)d、对照组为(16.77±2.86)d(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7%、对照组为19.61%(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护理中,给予综合护理,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气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预防或减少机械通气时并发肺部感染,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方法根据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对66例机械通气患者采取了以下预防护理措施①早期防治感染。②加强人工气道护理。③加强翻身,叩背,经常变换体位。④加强营养,注意饮食护理。⑤注意观察,及时解除诱发因素。⑥心理支持。结果66例机械通气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28例(42.25%),死亡3例(8.57%),无因护理措施不当而导致或加重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而患者死亡。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

  • 标签: 呼吸 人工 肺部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治疗时机械损伤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68例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方法,观察组给予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观察两组患者在呼吸机参数设置、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呼吸机使用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呼吸机参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和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够指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呼吸机治疗,降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

  • 标签: 小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损伤
  • 简介:摘要吸痰是机械通气患者常用的护理操作,有效地吸痰可以及时清理呼吸道,改善肺泡通气的换气功能。但是,吸痰操作不规范易造成低氧血症。望在预防吸痰所致低氧血症上更合理更科学,本文查阅国内外文献,就吸痰时机,吸痰前湿化,发生低氧血症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的综述。

  • 标签: 吸痰 机械通气 低氧血症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不同声门下吸引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入住ICU的时间顺序编号,按单双号将入选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加间断冲洗的方法,B组采用间断吸引、冲洗的方法,对两组患者声门下分泌物吸引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观察。结果两组1周内发生VAP的例数发生、隐血试验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声门下分泌物吸引量、VAP总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声门下持续负压吸引加间断冲洗,不仅可以提高吸引效果,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持续吸引 间断吸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