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腔手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及施行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7月98例盆腔手术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预防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预防组则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盆腔手术护理满意度;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干预前后患者股静脉、腘静脉血液流速、D-二聚体、APTT。结果预防组盆腔手术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预防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股静脉、腘静脉血液流速、D-二聚体、APTT相近,P>0.05;干预后预防组股静脉、腘静脉血液流速、D-二聚体、APTT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腔手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法施行效果确切,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动力学,改善凝血功能,预防血栓形成,提升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下肢骨折老年患者34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心理干预;对比两组HAMA、HAMD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分别为(14.2±1.3)分、(15.1±1.3)分;对照组HAMA、HAMD评分分别为(19.3±1.2)分、(23.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12例,比较满意4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4.1%;对照组满意6例,比较满意6例,不满意5例;护理满意度为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选取该院妇科盆腔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生存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2%)显著低于对照组(28%),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2%)显著高于对照组(82%),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恶性血液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恶性血液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8例,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结果28例患者中肢体肿胀完全消失20例,消失时间为3~14天,彩超复查血管再通或侧肢循环形成。剩余8例均肢体肿胀均不同程度缓解,其中4例于肿胀消退后20天及8天又复发血栓形成,其中自动出院2例,再次应用以上治疗1周2例,肢体肿胀消退。结论实际中恶性血液病出现DVT的原因主要包括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静脉血液瘀滞、血小板异常。DVT临床诊断在依据临床表现的基础上,还需要充分考虑影像学检查结果。通过溶栓治疗能够溶解新鲜血栓,但溶栓治疗同时还需对抗凝剂进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下肢体重复性训练在脑卒中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康复中心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3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每次训练40分钟,每日一次),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增加重复性训练(两种训练每日各20分钟,每日一次)。两组持续训练4周,观察训练前后下肢部分Fugl-Meyer量表、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ambulationcategoryscale,FAC)评分情况。结果训练后两组患者下肢Fugl-Meyer评分、FAC评分较训练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患者下肢Fugl-Meyer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对脑卒中患者开展下肢体重复性训练,可有效提升患者患侧下肢运动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FMI评分为(6.12±3.21),治疗后FMI评分为(26.3±5.2);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FMI评分为(6.36±2.82),治疗后FMI评分为(11.36±4.23);经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达到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