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心血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心血内科146例患者,按是否感染为原则分成未感染患者72例为对照组和感染患者74例为观察组,对两组的感染部位及感染诱因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心功能、合并症、抑酸剂、侵入性操作和预防性抗生素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层医院必须加强对心血内科患者的治疗和针对性护理,才能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的机率,不容忽视。

  • 标签: 基层医院 心血管内科 感染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细胞自噬研究的不断深入,自噬作用于心血疾病发生、发展过程逐步受到关注,本文主要论述了细胞自噬与凋亡在心血疾病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心血疾病的综合防治带来新的模式前景参考。

  • 标签: 细胞自噬 心血管疾病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血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个预防对策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对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20例心血内科重症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护理风险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对心血内科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以后,患者的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纪律等都要好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之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内科重症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可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的几率,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重症患者 护理风险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留置针在心血内科的临床应用,及通过该种方法进行护理措施效果的体会。方法随机选取在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某医院收治心血内科90例老年患者,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式,在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对两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和脱管率进行比较。结果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留置针的平均时间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时间为(3.8±0.32)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时间为(2.4±0.45)d,实验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血内科的患者临床治疗来说,采取静脉留置针的方式能够明显提高静脉留置针的时间,以及降低脱管率,所以通过静脉留置针的方式对心血内科的患者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心血管内科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中风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缺血中风恢复期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NIHSS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上升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7.42%,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中风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治疗 缺血性中风 恢复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在缩短缺血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PDCA循环管理的方法通过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四个阶段规范缩短缺血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的管理,观察并比较使用前后缺血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时间上的差异性。结果采用PDCA循环模式使缺血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中入院至CT判读时间由72分钟下降至43分钟。结论开展PDCA可以缩短缺血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时间。

  • 标签: PDCA 缺血性脑卒中 绿色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的护理。方法对我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患儿实施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加强监测及护理观察效果。结果5例患儿好转出院,无明显并发症发生,1例放弃治疗。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的护理重点为治疗期间维持目标体温的稳定,密切监测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加强基础及皮肤护理,给予营养支持。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亚低温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ST-T缺血改变和冠状动脉病变间的关系。方法在医院2015年4月到2016年1月期间诊治的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心血疾病患者中抽取340例作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与心电图检查结果等,采取国际常规心电图ST-T缺血改变诊断标准判定ST-T缺血改变,采取国际上Judkins冠脉造影诊断标准判定其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心电图检测的特异度与灵敏度。结果①心电图ST-T缺血改变中女性比率高于男性,其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冠状动脉造影缺血改变中男性、女性比率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本组患者心电图ST-T缺血改变诊断结果如下特异度是55.1%,灵敏度是84.7%;男性心电图诊断特异度是70.1%,女性心电图诊断灵敏度是75.0%;女性心电图诊断特异度是是70.1%,男性心电图诊断灵敏度是77.4%。结论心电图ST-T缺血改变和冠状动脉病变间的关系密切,心电图ST-T缺血改变对于冠状动脉病变临床诊断有显著价值,而心电图对于心肌缺血的灵敏度女性高于男性,而在特异度上男性较女性高。

  • 标签: 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 冠状动脉病变 特异度 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情志护理结合临床路径干预对缺血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护理所取得的效果,以方便能够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本文选择的研究时间为2017年2月到2018年6月,所有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缺血中风急性期患者,本研究选择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联合护理组,平均每组患者均为54例。对本研究常规护理组落实常规护理,而联合护理组则配合采用情志护理方案,结合临床路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对于两组患者的康复护理依从性、治疗效果、负性情绪进行评价,联合护理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缺血中风急性期患者在进行干预的过程中,为患者选择情志护理联合临床路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提升康复护理的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同时也能够帮助患者缓解负性情绪,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情志护理 临床路径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循征护理方法在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0例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新生儿作为实验对象。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则予以常规护理结合循征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结果。结果试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满意度较对照组优,P<0.05;试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较对照时间短,P<0.05。通过随访护理1年之后,比较组间患儿的PDI以及MDI,试验组患儿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缺氧缺血脑病的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结合循征护理方法,其临床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应用前景广。

  • 标签: 循征护理 缺氧缺血性 脑疾病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对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疗放及安全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是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门诊治疗的40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随机化分法,分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丹参治疗,一组患者给予长春西汀治疗(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D-二聚体定量及纤维蛋白原情况。结果结果得知,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D-二聚体定量、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长春西汀对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其血液流变学,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长春西汀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丹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研究中的分组通过随机数表法展开。临床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30例)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进行干预;临床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30例)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进行干预;治疗疗程为4周,在出院后的6个月对患者实施Barthel指数评定以及实施简易Fegl-Mevyer积分,观察对比最终结果。结果观察对比Barthel指数以及简易Fegl-Mevyer积分发现,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P<0.05)。结论对于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临床选择超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进行干预,可以将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 标签: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期缺血脑梗塞患者CT与MRI检查结果。方法以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我院接受诊治的86例急性期缺血脑梗塞患者为本次研究分析对象,对86例患者分别进行核磁共振(NuclearMagneticResonance,MRI)检查诊断和CT(ComputedTomography)检查诊断。对两种检查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86例接受CT和MRI检查的患者中,发病6小时内的AICI的CT检出率为0.00%,而MRI检出率为34.88%;6~24小时内CT检出率为3.49%,而MRI检出率为27.91%;1~3天内CT检出率为31.40%,MRI检出率为33.72%。由此可以得出,6小时内、6~24小时内MRI检查明显优于CT检查;1~3天内CT检查与MRI检查无明显差异;对小于5mm、5~15mm病灶短时间内CT检查效果较差,而MRI检查效果明显优于CT检查;对于大于15mm病灶CT检查效果有所提升,但MRI检查效果仍明显优于CT检查。结论急性期缺血脑梗塞患者采用MRI检查在病情的发现、病灶的数量及病灶检出率等方面与CT检查对比效果明显,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急性期缺血性脑梗塞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系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患儿7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方式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儿语言、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行为测试结果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可起到明显的干预作用,较常规护理更有优势。

  • 标签: 系统护理干预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化浊通督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血管病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能力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规定要求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辨证取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化浊通督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严格监测并记录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结果观察组在提高患者Fugl-Meyer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化浊通督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血管病疗效优于常规辨证取穴联合康复训练,在提高患者Fugl-Meyer方面均有较好的作用。

  • 标签: 化浊通督针法 康复训练 缺血性脑血管病 肌力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心血外科ICU中心静脉置管的有效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行胸心血外科手术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378例,对中心静脉导管进行系统护理,积极预防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于全麻成功后颈内静脉穿刺者298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着80例。术后安返胸心血外科专科ICU,术后发生静脉炎这8例(2.1%),导管堵塞8例(2.1%),气胸6例(1.6%)无空气栓塞、血胸。拔管后导管间端培养未见感染。结论胸心血外科ICU中心静脉置管临床意义重大,系统有效的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可有效预防导管相关并发症。

  • 标签: 胸心血管 ICU 护理
  • 简介:摘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体质增强,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如眩晕(高血压),胸痹(高心病),胸痛心痛(冠心病心绞痛),消渴(糖尿病糖心病),水肿(各种心脏病心衰),心血病等器质性改变,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本次研究就临床应用护心汤对心血病300例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护心汤 心血管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内科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08例心血内科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舒适度及诊治依从度,根据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综合评价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舒适度及诊治依从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前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内科临床护理中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舒适度及诊治依从度,具有临床可行性。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优质护理服务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