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系统护理干预。方法 于我院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选取84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2例,分别接受常规干预、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情况。结果 平均住院时长、并发症发生率、满意率,对照组分别为(16.83±5.54)d、14.29%、90.48%,观察组分别为(10.89±3.09)d、4.76%、95.24%。发热、咽峡炎、皮疹、淋巴肿大、脾肝肿大消失时间,对照组分别为(5.15±1.65)d、(6.84±1.34)d、(7.51±2.31)d、(8.92±2.63)d、(9.19±2.12)d,观察组分别为(3.51±1.04)d、(5.45±1.82)d、(5.74±1.25)d、(5.96±1.98)d、(6.38±2.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系统护理干预可缩短平均住院时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系统护理干预。方法 于我院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选取84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2例,分别接受常规干预、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情况。结果 平均住院时长、并发症发生率、满意率,对照组分别为(16.83±5.54)d、14.29%、90.48%,观察组分别为(10.89±3.09)d、4.76%、95.24%。发热、咽峡炎、皮疹、淋巴肿大、脾肝肿大消失时间,对照组分别为(5.15±1.65)d、(6.84±1.34)d、(7.51±2.31)d、(8.92±2.63)d、(9.19±2.12)d,观察组分别为(3.51±1.04)d、(5.45±1.82)d、(5.74±1.25)d、(5.96±1.98)d、(6.38±2.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系统护理干预可缩短平均住院时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管理在传染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8月医院收治的传染性疾病患者5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n=25,常规护理管理)与研究组(n=25,细节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患者心理情绪以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技能、护理态度、病区管理与健康宣教等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9.23±0.61)、(9.31±0.58)、(9.52±0.66)、(9.47±0.63)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且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分别为(39.03±3.89)、(40.85±4.11)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6.00%,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传染性疾病患者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护理管理,对护理质量有较为显著的提升效果,并且还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心理不良情绪,提升其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整体护理方法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干预后获得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 2017 年 07 月~ 2020 年 02 月收治的 54 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护理组( 27 例):采用一般护理 + 整体护理方式完成单核细胞增多症护理;对照组( 27 例):采用一般护理方式完成单核细胞增多症护理;就组间平均住院时长、总并发症(窒息、感染、肝功能下降以及心肌炎)率展开对比。 结果: 护理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平均住院时长( 10.13±2.45 ) d 短于对照组( 15.69±3.02 ) d 明显( P<0.05 );两组患儿并发症主要集中于窒息、感染、肝功能下降以及心肌炎几方面;最终护理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总并发症率( 11.11% )低于对照组( 44.44% )明显( P<0.05 )。 结论:整体护理方式有效运用,可实现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并发症几率降低,并同时将其住院时长显著缩短,最终实现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有效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传染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9月至 2019年 11月在我院传染科治疗的 110例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疗效、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中社会功能、情感状况、心理状况、睡眠状况和精神健康、身体活力以及生活质量总分更优与对照组,两组数据 P< 0.05,比对差异大;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 96.37%(53/55),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 78.18%(43/5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 72.73%( 40/5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8.18%( 54/5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对于在传染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不仅提高护理疗效 ,同时能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与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开展临床护理路径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传染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纸盒中盲抽签进行分组,43例绿色卡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并纳入对照组,43例黄色卡患者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并纳入观察组,对比不同组别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用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对健康知识掌握度及用药依从性均更高(P<0.05)。结论:为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增强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也有利于提升其用药依从性,对控制病情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外膜肺氧合并发血流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自2020年7月~2022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84例体外膜肺氧患者。根据其是否并发血流感染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参照组为未感染组,共计32例,实验组为感染组,共计52例。比较两组的病原菌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病原菌种类中多数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前三位分别为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22例、肺炎克雷伯菌12例及铜绿假单胞菌9例,分别占比42.31%、23.08%及17.31%;两组一般资料中年龄、性别、基础疾病、静脉置管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般资料中机械通气时间及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体外膜肺氧合并发血流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危险因素为机械通气时间及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血液内科住院老年肿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情况。方法:将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80例住院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所有入选者均合并感染;采集血液、痰液以及粪便,进而利用全自动细菌培养仪对采集标本完成相应的培养,然后通过细菌生化鉴定与药敏试验,对入选者的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结果:(1)148株菌株,革兰阴性菌72株,所占比重为48.65%;革兰阳性菌45株,所占比重为30.41%;真菌18株,所占比重为12.16%;其他菌种13株,所占比重为8.78%。(2)革兰阴性菌耐药性较高的包括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替苄西林、头孢噻吩,耐药性分别为97.7%、84.6%、95.2%、80.3%、72.4%。耐药性偏低的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均为0%。(3)革兰阳性菌耐药性较高的是青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以及甲氧西林,分别为93.6%、64.8%、54.9%、53.4%。耐药性偏低的有四类,莫西沙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均为0%。结论:血液内科住院老年肿瘤混着易引发院内感染,对青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以及甲氧西林的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药物耐药性偏低;因此,基于临床治疗期间,需合理、科学地选取治疗药物,以此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分析传染性肝病患者在护理中实行人性化护理模式,其护理干预下传染性肝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的状况。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自2021年10月份至2022年10月份期间接收的90例传染性肝病患者为本次探讨对象。并通过单双数的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即为参照组、研讨组,参照组给予传染性肝病患者常规护理模式,研讨组给予传染性肝病患者人性化护理模式。每组各有45例。分析组间干预效果。结果:研讨组传染性肝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经过人性化护理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同时患者的满意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传染性肝病患者在护理中使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此种方法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 此次研究对 医院急诊科对传染性疾病疫情防控消毒隔离的管理 予以探究。 方法: 69 例患者选自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其中 35 例于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6 月采取常规管理设为常规组, 34 例于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1 月施行 消毒隔离 管理设为实验组。 结果: 实验组院内感染情况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不满足统计学含义 P <0.05 。 结论: 在 医院急诊科对传染性疾病疫情防控 施行 消毒隔离管理 ,可显著降低院内感染。 该管理方法可在医院急诊科传染性疾病疫情防控中予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