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乙肝清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免疫学指标。方法19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2例,服乙肝清丸,对照组68例服五灵肝复胶囊。治疗观察6个月。观察指标为T淋巴细胞亚群,HBV-M定量,HBV-DNA定量。统计学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CD3^+、CD4^+、CD8^+、CD4^+/CD8^+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P<0.05)。治疗组HBeAg、HBV-DNA定量水平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乙肝清丸治疗慢性乙肝能明显使外周血中CD3^+、CD4^+、CD4^+/CD8^+增加,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有效抑制或间接排除HBV明显降低血清中HBeAg和HBV-DNA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使HBeAg和HBV-DNA阴转。
简介:背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急腹症,早期腹腔灌洗可清除渗出的炎性细胞因子等,提高SAP的治愈率.目的:观察短期腹腔灌洗对SAP的疗效.方法:选取57例SAP患者,其中26例伴有明显腹膜刺激征或穿刺腹腔有渗液的患者行腹腔灌洗,31例未行腹腔灌洗者作为对照组.腹腔灌洗在起病3天内进行,并持续约3~7天.对SAP患者腹腔灌洗前后的APACHE-Ⅱ积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比较,并评估并发症发生和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SAP患者行腹腔灌洗后,APACHE-Ⅱ积分由14.4±6.5降至8.1±2.4(P<0.01),血清CRP水平由272.4mg/±51.6mg/L降至65.3mg/L±11.5mg/L(P<0.01),且较对照组基础治疗后下降更为显著(P<0.05和P<0.01).腹腔灌洗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亦较对照组显著缩短(1.1天±0.5天对3.2天±1.4天,P<0.05).结论:短期腹腔灌洗能明显改善SAP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研究早期健康饮食护理在胃癌介入治疗后的应用价值,以提高护理水平。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6例行介入治疗后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自理能力的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健康饮食护理在胃癌介入治疗后的应用价值比较高,能够改善胃癌患者的饮食状况,减少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提高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治疗早期食管癌及上皮内瘤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确诊并行ESD手术切除治疗的100例食管早期癌及上皮内瘤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手术时间、病灶长度等,观察ESD在不同类型病变中的切除效果,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病变占管周面积大小与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率相关性,观察术后2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患者复查情况。结果早期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时间、病灶长度均显著多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P〈0.05),两种疾病类型患者的手术切除效果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及术后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穿孔、胸骨后疼痛等现象,但经对症治疗得到有效缓解。随着病变占管周面积的增加,术后食管狭窄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术后2个月复检创面愈合率为100%,术后6个月复检1例患者出现局灶复发,术后12个月复检又有l例患者出现责门病变,余未见明显异常。结论ESD在治疗早期食管癌及上皮内瘤变中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简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的治疗,目前外科和内科医生虽然对抗甲状腺药物、外科手术、放射性碘在治疗甲亢的优缺点和某些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共同的认识,但对个别病例的最佳方案选择尚有分歧意见。
简介:背景:胃息肉的检出率逐年增高,其临床症状不明显且有一定癌变倾向。目的:了解胃镜下胃息肉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出的111例胃息肉患者的内镜、病理资料和手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老年患者(≥60岁)为胃息肉高发人群(56.8%);单发性息肉80例(72.1%),多发性息肉31例(27.9%);息肉主要位于胃体(52.3%);息肉直径≤0.5cm多见(69.4%);息肉类型主要为增生性息肉(40.5%)和炎性息肉(33.3%)。息肉治疗以活检钳钳除30例,内镜黏膜下注射0.9%NaCl溶液联合高频电切摘除54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6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4例,余17例行外科手术治疗。12例患者接受随访,其中2例复发。结论:胃息肉直径较小,多为单发;息肉主要位于胃体,以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为主;治疗方式多选择内镜下切除,息肉切除后有复发的可能性,应加强随访。
简介:目的观察血浆置换(PE)术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转归。方法对124例肝衰竭患者应用PE治疗223例次,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血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判断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及转归情况。结果血浆置换术后自觉症状改善者达58.3%,血清胆红素显著下降(P〈O.01),凝血酶原时间显著缩短(P〈0.01)。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压一过性下降、皮疹、心慌、烦躁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早期及中晚期肝衰竭的患者好转率分别为89.5%及12.5O%(P〈0.005),存在显著差异。结论PE可显著改善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生化指标,且安全可行。
简介: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价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2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PE治疗,检测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和肌酐水平以计算MELD分值。按照治疗前患者MELD分值〈30分、30~40分和≥40分分成三组,观察各组3个月内的病死率。结果PE治疗后112例患者血生化指标改善;3个月内,在MELD评分〈30的63例患者中,死亡12例(19%);在30≤MELD评分〈40分的34例患者中,死亡20例(58.8%);在MELD评分≥40分的15例患者中,死亡15例(100%,P〈0.05)。结论MELD评分系统能预测PE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