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人良恶性前列组织中S100P与AR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例正常前列组织、30例前列增生症及30例前列癌中SLOOP与AR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二者的表达在前列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有无相关性。结果SLOOP蛋白在正常前列组织及前列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率(93.33%、90.00%)显著高于前列癌组(20.00%)(P〈0.01);S100P蛋白在高、中、低分化前列癌组织中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在前列癌组织中阳性率(53.33%)显著高于前列增生症(16.67%)及正常对照组(13.33%)(P〈0.01);高、中分化前列癌组AR阳性率较低分化组显著增高(P〈0.05)。在前列癌组织中SLOOP和AR二者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r=-0.325,P=0.080)。结论S100P在前列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良性组织中明显下调,而AR表达显著升高。SLOOP的表达与前列癌的分化程度无关,而随着组织分化水平变低AR的表达也显著降低。二者在前列组织中的表达未见显著相关性。前列发生癌变后SLOOP与AR分别会发生下调与升高,可能预示肿瘤更具增殖能力和侵袭性,联合检测二者有助于判断前列癌的发展趋势及评估预后。

  • 标签: S100P AR 前列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慢性前列炎是男性疾病中最常见多发病,尤以青壮年居多,由于其独特的生理解剖特点及其复杂的病因病机,治疗效果不理想,并易于反复发作。慢性前列炎是男性前列有关慢性炎症改变的总称,由于致病因素不同,而分为细菌陛、非细菌性以及前列痛三类。本病类似中医学中的“淋浊”、“淋证”、“白淫”、“白浊”、“精浊”、“血精”等范畴。

  • 标签: 慢性前列腺炎 治疗效果 临床体会 中药配合 花粉片 男性疾病
  • 简介:本文探讨前列弹性成像显示的组织硬度情况与I、III型胶原纤维的含量及二者相互走行方式的关系。对62例患者进行经直肠组织弹性成像检查(TRTE),常规12针系统穿刺活检后,对前列进行TRTE引导下靶向穿刺,所取组织进行天狼腥红染色,观察I、III型胶原纤维的的分布情况,并分别计算二者的容积指数(CVF)。结果得出I型胶原纤维的CVF在质硬、软组分别为:0.05±0.02和0.02±0.01;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02);III型胶原纤维的CVF在质硬、软组分别为:0.05±0.04与0.07±0.03;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13)。圆分布的统计结果表明胶原纤维在质软组和质硬组均走行紊乱,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之间主要呈相互交叉走行,部分呈平行走行,二者的相互走行关系在质软、质硬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3)。前列弹性成像显示的组织硬度主要取决于组织中I型胶原纤维的含量,另外,I型、III型胶原纤维的相互走行方式也可影响组织的弹性。

  • 标签: 睾酮 性腺功能减退症 2型糖尿病 代谢
  • 简介:目的评估外科治疗散发性、无转移双侧肾细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散发性、无转移、双侧肾细胞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评估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及肾功能结果。结果共入组22例散发性、无转移双肾癌患者,占我院同期收治原发肾细胞(1696例)的1.3%。同时性发病16例(72.7%),异时性发病6例(27.3%)。同时性双肾癌发病年龄为(54.2±15.6)岁。异时性双肾癌第1与第2肿瘤发病年龄分别为(50.8±10.4)岁和(57.5±12.1)岁。22例患者共发现47枚肾肿瘤,左肾22枚、右肾25(有2例患者右肾发生多灶肿瘤,分别为2、3枚肿瘤)枚。肿瘤直径为(4.3±3.9)cm。47枚肿瘤中,46枚(97.9%)为透明细胞,1枚(2.1%)为乳头状肾细胞。所有患者均接受分期手术治疗:先行一侧根治性肾切除再行对侧保留肾单位手术(RN+NSS)10例,先行一侧保留肾单位手术再行对侧根治性肾切除(NSS+RN)8例,双侧保留肾单位手术(NSS+NSS)4例。第2次手术后RN+NSS组、NSS+RN组及NSS+NSS组中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风险分别为60%、25%和0。患者术后平均随访(72±63)个月。同时性双肾癌与异时性双肾癌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1.8%和50%(P=0.025)。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是散发性、无转移性双肾癌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获得良好的肾功能及肿瘤学结果。虽然多数双肾癌表现为同时性发病,但部分患者可在一侧肾脏手术多年后发生对侧肾脏的异时性肿瘤。并且,异时性双肾癌的无瘤生存率低于同时性双肾癌,这些患者应给予更严密随诊。

  • 标签: 肾细胞癌 双侧 诊断 治疗 预后 无瘤生存率
  • 简介: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s)在睾丸原发性淋巴瘤(PLT)患者睾丸组织中的免疫表型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检测10例正常人及7例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CD11c、DC-SIGN、CD1a、BDCA-2、CD83、HLA-DR、IDO表达水平,并进行体视学分析与统计。结果正常睾丸及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均有CD11c、DC-SIGN、CD1a、BDCA-2、HLA-DR、IDO阳性细胞表达;其中CD1a、BDCA-2、HLA-DR、IDO阳性细胞表达分布于睾丸间质区域;CD11c及DC-SIGN在睾丸间质区域及生精细胞中均可见阳性表达;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CD11c、DC-SIGN、CD1a、HLA-DR、IDO表达水平较正常睾丸显著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睾丸及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均未见CD83阳性细胞表达。结论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CD11c^+髓样DCs(mDCs),DC-SIGN^+间质型DCs,CD1a^+DCs、HLA-DR、IDO表达水平显著增高,提示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表现为耐受性DCs,并在睾丸免疫环境失稳态及肿瘤细胞免疫豁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睾丸原发性淋巴瘤 树突状细胞 耐受性DCs 免疫环境失稳态 免疫豁免
  • 简介:慢性前列炎是由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类综合征,包括细菌性前列炎、非细菌性前列炎和前列病,因而有人谓之慢性前列炎综合征,简称慢性前列炎。慢性前列炎类似属于中医“精浊”、“劳淋”、“白淫”等范畴。该病是一种病因程长,疗效慢,容易反复而又非常棘手的慢性病,尚无特效疗法与药物,我们以口服血府逐瘀口服液为主治疗慢性前列炎40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血府逐瘀口服液 前列腺增生症 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 治疗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病
  • 简介:目的试探寻代谢因素与前列增生发生的相关性。方珐收集2011年1月1日-2011年7月31日于福建省立医院常规体检男性资料。检测项目包括:身高与体重以计算BMI采血检验:血糖、甘油三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前列特异性抗原(PSA);B超:测量前列体积。、站秉入选患者1861例,前列体积正常与增大组问各均值比较显示年龄(47vs.69,P=0.002)、BMI(22.1vs.27.5,P=0.001)、PSA(0.72vs.1.58,P=0.034)水平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校正年龄影响,相关性单因素分析:PSA升高、超重、肥胖是前列体积增大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507、P=0.028,1.565、P=0.036,2.112,P=0.003);多因紊分析:肥胖是前列体积增大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者发生前列增大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2.396倍,P=0.001。而PSA升高(0lR3.349,P=0.116)与体重超重(OR1.210,P=0.071)的作用被削减,为无统计学差异,并非影响前列体积增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肥胖(BMI≥28kg/m。)是前列增大的独立危险因素。锻炼、控制体重可以降低前列增生发生的风险;并可作为前列增生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代谢 BMI 肥胖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 简介:慢性前列炎是一种较为难治的疾病,过去认为多发于成年男子,近年来发现青年人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而且没有明显的症状。许多患者是因不育而来就诊,通过前列检查和化验前列液才发现的。由于忽视了前列的炎症,有的患者在治疗中妄投酒剂及补阳药,不但影响了精液质量,而且加重了前列的炎症。

  • 标签: 前列腺炎 男性不育症 病例分析 治疗
  • 简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炎(CNBP)是中青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其发病约比细菌性前列炎高8倍。由于目前对本病的病因及病理学过程尚不清楚,故缺乏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本课题通过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研究来探讨炎列平冲剂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炎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理。

  • 标签: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炎列平冲剂 实验研究 治疗方法 临床观察 慢性
  • 简介:人类良性或恶性前列疾病的发展与雄激素密切相关。雄激素主要包括睾酮(T)和双氢睾酮(DHT)。通过5-α还原酶(5-AR)的作用,睾酮转化成双氢睾酮。在人类良性和恶性前列组织中观察N5-α还原酶的表达具有差异性。5-α还原酶抑制剂(5-ARI)通常用于良性前列增生(BPH)的治疗,近年曾用于前列癌(PCa)的预防。本篇综述主要讨论在人类前列的正常发育和良性前列增生及前列癌发生与进展过程中,5-α还原酶差异性表达所发挥的作用。

  • 标签: 5-ct还原酶 5-Α还原酶抑制剂 雄激素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 前列腺癌
  • 简介:原发性尿道的治疗选择和效果尚无定论,本文目的是根据大样本群体研究判断其存活参数。德国、美国、埃及、捷克和瑞士5国9个中心协作,1993年至2012年共诊断原发性尿道126例,男82例,女44例,单元和多元分析评估其独立危险因素。随访时间中位数20个月,四分位数间距4-48个月。确定治疗时年龄中位数63岁,四分位数间距53-74岁。

  • 标签: 国际协作 尿道癌 原发性 预后因素 治疗 独立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YMS)基因在前列癌(PCa)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预后意义,为PCa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在GEO(geneexpressionomnibus)数据库下载并分析PCa基因表达数据集GSE32448、GSE16560、GSE17951以及GSE79957,明确TYMS基因在PCa和正常前列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明确TYMS基因表达与PCa患者年龄、分期、Gleason评分以及总生存期的相关性,并探讨TYMS基因对于PCa细胞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TYMS在PCa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在正常前列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448),高表达TYMS的PCa患者T分期、Gleason评分明显差于低表达TYMS基因的PCa患者(P值分别为0.002和<0.0001)。低表达TYMS基因的PCa患者总生存期明显优于高表达TYMS基因的PCa患者(P=0.0056)。基于TYMS基因集富集分析表明,TYMS可能通过多种信号通路(E2F、MYC)、细胞周期(有丝分裂、G2M检查点)以及细胞代谢(糖酵解)等途径影响PCa细胞增殖。结论TYMS与PCa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PCa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前列腺癌 TYMS 预后
  • 简介:前列细胞主要向骨转移,肿瘤细胞与骨细胞的相互作用导致局部的骨形成和/或骨溶解。肿瘤细胞诱导的成骨或溶骨病变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我们比较了两种前列细胞-成骨型的MDA-PCa-2b与溶骨型的PC-3细胞对成骨细胞的作用。

  • 标签: 前列腺癌细胞 成骨细胞 细胞诱导 Stat3/5 溶骨型 细胞因子
  • 简介:世界范围内,前列癌发病率在男性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1]。美国前列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过肺癌,成为第一位危害男性健康的肿瘤,据美国癌症协会估计,2010年美国大约有217730例新发前列癌,有32050例将死于此病[2]。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平均寿命的延长、

  • 标签: 前列腺癌 内分泌治疗 恶性肿瘤 癌发病率 男性健康 世界范围
  • 简介:骨组织由于其血供丰富及特殊生长微环境,在所有的器官系统中,骨骼是转移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恶性肿瘤血行转移时骨骼发生转移的几率仅次于肺和肝。骨转移被认为是临床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骨转移导致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高达20%和45%。在泌尿系肿瘤中,前列癌、肾癌和膀胱经常发生骨转移。骨转移可发生在原发肿瘤诊断治疗前、治疗中或治疗后。

  • 标签: 骨转移瘤 泌尿系肿瘤 骨骼发生 破骨细胞 骨组织 血供
  • 简介:1867年,Vienna’sBillroth首次报道了世界第一例经会阴的前列癌根治术,接着Millin于1945年首次报道了耻骨后途径的前列癌根治术,并于1980年被PatrickWalsh等提出为局限性前列癌治愈性治疗的金标准[1]。目前,前列癌根治性切除术仍然被认为是治愈局限性前列癌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前列癌寡转移患者也可通过根治性手术获益[2]。

  • 标签: 前列腺癌根治术 根治性手术 局限性前列腺癌 BILLROTH 根治性切除术 治愈性
  • 简介:目的用尿动力学来评估目前两种流行术式治疗前列增生症术后1年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1年间在本院接受手术的91例前列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一组行经尿道前列电切术,另一组行经尿道前列剜除术,统计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各项常规指标及尿动力学检查指标,观察两种术式术后1年的疗效。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中接受前列电切术68例,剜除术23例。两组术前各项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国际前列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体积(PV)、前列特异抗原(PSA)、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膀胱测压容量(MCC)、膀胱顺应性(BC)、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OOI)及等级(BOOL)、最大尿道闭合压(Pura.clos.max)、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比率(DO)、再次手术率等指标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残余尿、最大逼尿肌压、前列部尿道压、前列部尿道长度、早期尿失禁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剜除术组前列部尿道压力及长度下降更明显(P〈0.05),但早期尿失禁比例较高(电切术组2.9%,剜除术组17.4%,P=0.034)。结论两种术式术后1年时疗效相当,剜除术组切除组织更彻底,远期预期效果更好,但临床开展早期容易出现尿失禁。

  • 标签: 前列腺增生症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 尿动力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