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寻找超声BI-RADS4A级乳腺病变良恶性鉴别的证据,从而探讨部分BI-RADS4A级乳腺病变患者选择随访的可行。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经乳腺超声诊断为BI-RADS4A级病变且完成手术治疗的63例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及其相关临床资料。其中,经病理证实的良性病变有48例(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有15例(恶性病变组)。分析患者的年龄、初潮年龄、流产史、病变部位、是否为多发病灶,超声图中病变的直径、边界、形态和内部血流,以及X线检查结果与病变良恶性的关系。先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患者乳腺病变性质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单因素分析),然后,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恶性病变组中,病变位于外上、外下、内上及内下象限者分别占11/15、4/15、0/15和0/15,而在良性病变组中,病变位于外上、外下、内上及内下象限者分别占22.9%(11/48)、39.6%(19/48)、27.1%(13/48)和10.4%(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11,P=0.003),其中外上象限病变为恶性的可能大于内上象限病变(P〈0.008)。并且,在恶性病变组中,超声显示病变直径≥2.0cm、边界不清、内部存在血流,以及X线检查提示可疑恶性者分别占9/15、14/15、10/15和6/15,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的14.6%(7/48)、14.6%(7/48)、16.7%(8/48)和12.5%(6/48)(χ2=10.160、31.894、11.657、3.964,P均〈0.050)。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直径〈2.0cm、边界清晰、内部无血流的BI-RADS4A级病变而言,超声显示病变直径≥2.0cm、边界不清、内部存在血流是超声BI-RADS4A级乳腺恶性病变的证据(OR=22.162,95%CI:2.083~235.756,P=0.010;OR=121.694,95%CI:8.670~1708.145,P〈0.001;OR=17.400,95%CI:1.779~170.218,P=0.014)。结论对于乳腺超声提示病变直�

  • 标签: 乳腺疾病 超声检查 诊断 鉴别
  • 简介: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乳腺炎是常见疾病,多见于哺乳期妇女,非哺乳期妇女相对少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哺乳期乳腺炎的主要病原菌。Walker等报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厌氧菌是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主要致病菌。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临床细菌谱随之发生了变化,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加强对l临床细菌谱和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的监测,对于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乳腺炎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乳腺癌术后并发顽固血清肿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9月本科收治28例乳腺癌术后并发顽固血清肿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治疗组13例,常规治疗组15例。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拔管时间、日均引流量和总引流量;拔管时间采用两样本比较秩和检验、日均引流量和总引流量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结果手术治疗组拔管时间为41.07±2.59d,常规治疗组拔管时间为59.13±11.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5,P〈0.05)。手术治疗组日平均引流量为39.84±4.21ml,常规治疗组日平均引流量则为37.86±2.58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P〉0.05)。手术治疗组总引流量为1635.61±186.70ml,常规治疗组则为2232.05±410.0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P〈0.05)。结论手术治疗乳腺癌术后顽固血清肿具有明显缩短拔管时问,减少体液丧失的优点:

  • 标签: 乳腺肿瘤 手术治疗 并发症 血清肿
  • 简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是女性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紊乱疾病,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或闭经、多毛、肥胖,合并双侧卵巢囊增大,伴有高雄激素血症以及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hormone,LH)与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ne,FSH)比值升高。多项研究提示,PCOS与正常卵巢间存在卵泡发育内在因素不同,PCOS的原发障碍可能位于卵巢,导致从原始卵泡发育到初级卵泡的早期不受垂体促性腺激素的控制。调节原始卵泡向初级卵泡发育的内在调控因子是重要机制之一,生长因子、神经肽等是被广泛研究的潜在的卵巢内调节因子,而细胞因子作为重要的卵巢调节因子之一,其与PCOS的相关目前报道尚不多见。本文对细胞因子与PCOS的相关作一综述报道。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细胞因子 syndrome 内分泌紊乱疾病 垂体促性腺激素 PCOS
  • 作者: 向佳琪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2-09-22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18期
  • 机构: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湖北宜城 441400
  • 简介:目的:分析麦角新碱联合卡孕栓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92例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麦角新碱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麦角新碱联合卡孕栓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2h和产后24h出血量、止血时间、宫缩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产妇产后2h、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产妇宫缩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角新碱联合卡孕栓治疗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较好,有利于产妇的产后康复。

  • 标签: 麦角新碱;卡孕栓;产后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我科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14例SSSS。结果:14例患者临床治愈(体温正常、皮疹脱屑消失)。结论:早期诊断SSSS是关键,经过局部护理及抗生素治疗,疗效满意。

  • 标签: 弥漫性红斑 触痛 口角放射状皲裂
  • 简介:目的:对两种肥胖相关肾小球病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进一步促进对此病的了解。方法:将以上的4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称为OB-GM组,另一组称为OB-FSGS组,然后对两组的患者进行病理改变的检查,包括光学显微镜检查、免疫荧光检查、电子显微镜检查等,然后在通过对比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得出相应的数据以及变化,进行对比,得出两种肥胖相关肾小球病临床病理特点的不同。结果:在光学显微镜检查下,两组患者肾小球直径均明显增大,没有太大的对比差异,OB-GM病初仅呈现微量白蛋白尿,而后逐渐加重,直至大量蛋白尿,肾小球滤过OB-FSGS常呈现中、大量蛋白尿,血清蛋白量OB-GM组也是明显低于OB-FSGS组,尿渗透浓度OB-GM组较高。另外两组患者多数均出现各种代谢紊乱,呈现代谢综合征。结论:依据肥胖肾小球病的具体特点来进行治疗,对临床上治疗是很有帮助的。

  • 标签: 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
  • 简介:目的探讨软骨发育不全、致死性骨发育不良Ⅰ型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基因(fibroblastgrowthfactor3,FGFR3)相关短肢发育异常胎儿X线特点。方法取产前超声疑诊、经FGFR3基因检测确诊的6例软骨发育不全和9例致死性骨发育不良Ⅰ型引产胎儿为研究组(ACH组和TDⅠ组),65例因计划生育或其他原因引产的骨骼发育正常胎儿为对照组。3组胎儿引产后行全身整体正侧位X线检查,定性分析3组胎儿全身骨骼发育特点,定量比较分析3组胎儿坐骨切迹角度、肱骨长/宽、股骨长/宽、第一腰椎长/高、腰椎椎弓根间距比(L4/L1)、腓骨长/胫骨长等指标。结果ACH组胎儿X线表现:6/6例为长骨干骺端膨大、火焰状、边缘不光整;5/6例长骨粗短、方形髂骨、鱼嘴状坐骨切迹。TDⅠ组胎儿X线表现:9/9例显示长骨极其短小、椎体扁平、椎间盘间距增宽、"电话接收器"状股骨、干骺端边缘不光整和喇叭口样改变、方形髂骨、鱼嘴状坐骨切迹;8/9例"电话接收器"状肱骨、巨颅。研究组坐骨切迹角度小于对照组,2组均数±标准差分别为67.9°±16.0°和109.0°±10.3°。3组胎儿肱骨长/宽、股骨长/宽、第一腰椎长/高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依正常组、ACH组、TDⅠ组次序,肱骨和股骨有逐渐短粗的变化趋势,第一腰椎有逐渐扁平的变化趋势。3组胎儿腰椎椎弓根间距比(L4/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ACH组和TDⅠ组胎儿腰椎椎弓根间距比(L4/L1)无病理改变。3组胎儿腓骨长/胫骨长具有统计学差异,但3组胎儿均无腓骨长于胫骨。结论软骨发育不全和致死性骨发育不良Ⅰ型胎儿X线均表现为长骨粗短、方形髂骨、鱼嘴状坐骨切迹等,但后者X线畸形程度更重—长骨极其短小,表现更典型—"电话接收器"状股骨和肱骨、胸廓狭小、椎体扁平、椎间盘间距增宽。与儿童或成人期软骨发育不全不同,胎儿期患者并无典型腰椎椎

  • 标签: 软骨发育不全 致死性骨发育不良Ⅰ型 FGFR3基因 X线 胎儿
  • 简介:控制超排卵是辅助生殖技术的重要步骤,有效的提高了助孕效果,同时也带来了卵巢高反应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hyperstimulationsyndrome,OHSS)。卵巢高反应备受关注,对之具有一定的认识,但仍缺乏统一的判断标准及有效的临床应对策略。卵巢高反应带来了辅助生殖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对亲代健康的影响重大,对子代的影响有待阐明。重视卵巢高反应及其导致的安全问题,是辅助生殖一临床中的重要课题。

  • 标签: 控制性超排卵 卵巢高反应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并发症 安全
  • 简介:目的:研究冷冻联合DC-CIK(dendriticcell-cytokine-inducedkiller)免疫疗法治疗转移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5月至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转移乳腺癌患者(共计222个转移灶)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患者接受冷冻联合DC-CIK免疫疗法治疗(冷冻联合免疫疗法组),29例患者接受冷冻联合化疗(冷冻联合化疗组),27例患者接受冷冻治疗(冷冻治疗组),29例患者接受化疗(化疗组)。在27例仅接受冷冻治疗的患者中,有18例患者接受单次冷冻治疗,9例患者接受多次冷冻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总生存期以诊断为转移乳腺癌时开始计算。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和Friedman检验比较患者的一般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各组患者总生存期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冷冻联合免疫疗法组中位生存期为83(69.5~113.0)个月,冷冻联合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48(30.0~64.0)个月,冷冻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43(30.5~53.0)个月,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27(18.0~41.0)个月,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0,P=0.000);其中,冷冻联合免疫疗法组总生存期显著长于冷冻联合化疗组、冷冻治疗组和化疗组(χ2=27.58,P=0.000;χ2=27.76,P=0.000;χ2=74.21,P=0.000)。在冷冻治疗组中,多次冷冻组与单次冷冻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4(37.0~67.0)个月和35(28.0~48.5)个月,多次冷冻组总生存期显著长于单次冷冻组(χ2=6.25,P=0.012)。各组乳腺癌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冷冻联合免疫疗法能显著延长无法手术的转移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

  • 标签: 冷冻外科手术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免疫疗法 化学疗法 辅助
  • 简介:目的探讨HDlive技术在单绒毛膜双胎妊娠产前超声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筛查异常的42例单绒毛膜双胎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经过胎儿超声检查并随访至分娩,结合胎儿超声筛查与妊娠结局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2例单绒毛膜双胎妊娠中,单绒双羊双胎39例,单绒单羊双胎3例。39例单绒双羊双胎中,胎儿异常共28例(71.8%,28/39),其中包括双胎其一合并畸形12例(30.8%,12/39),双胎其一宫内死胎6例(15.4%,6/39),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o-twintransfusionsyndrome,TTTS)4例(10.3%,4/39),选择胎儿宫内生长受限(selectiveintrauterinegrowthrestriction,sIUGR)5例(12.8%,5/39),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twinreversedarterialperfusionsequence,TRAPS)1例(2.56%,1/39);胎儿附属物异常共11例(28.2%,11/39),其中包括球拍状胎盘7例(17.9%,7/39),帆状胎盘2例(5.13%,2/39),胎盘血管瘤2例(5.13%,2/39)。3例单绒单羊双胎中,脐带异常2例,胎儿及其附属物合并异常1例。结论随着HDlive超声技术的应用,对于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的产前诊断及评估具有更加早期、精准、直观的优势,对胎儿的早期干预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作用。

  • 标签: 超声 胎儿 单绒毛膜性 双胎 HD LIVE
  • 简介: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20万~140万妇女患乳腺癌,约有50万患者死于该病.近年来,我国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已经严重威胁妇女的身心健康.

  • 标签: 乳腺癌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不孕症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77例输卵管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宫腔镜引导下行输卵管疏通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腹腔镜进行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输卵管完全通畅率(89.4%)显著高于对照组(70.0%)(P〈0.05)。随访患者6-24个月,观察组妊娠成功率(83.0%)及宫内妊娠率(74.5%)显著高于对照组(60.0%、40.0%)(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不孕症效果良好。

  • 标签: 宫腔镜 腹腔镜 不孕 输卵管疾病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产前诊断中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嵌合体的结果回顾分析,为临床羊水细胞嵌合体病例的产前咨询和处理提供一个更好的临床指引。方法收集2006~2016年有产前诊断指征病例3422例,在本院产前诊断中心行羊水穿刺术,进行胎儿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核型分析结果为嵌合体的孕妇建议行胎儿脐带血穿刺验证,并对妊娠结局进行随访。结果嵌合体发生率为0.29%。染色体异常的嵌合体8例(80.0%),数目异常的嵌合体2例(20.0%)。同意行胎儿脐带血或胎儿组织验证的有8例,验证结果为真性嵌合体5例,相符率为62.5%。结论产前诊断中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嵌合体的病例必须进行胎儿脐带血染色体分析验证,确保结果的准确

  • 标签: 羊水 脐血 假性嵌合体 真性嵌合体 产前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侧脑室扩张在染色体异常产前诊断的价值,为临床咨询提供指导。方法对入选的130例超声诊断为侧脑室扩张且行产前介入诊断的胎儿,回顾其染色体核型分析及aCGH结果。结果130例胎儿的染色体核型中,121例(93.1%)核型正常,9例(6.9%)核型异常;aCGH结果中,有11例(8.5%)结果异常。分组:Ⅰ孤立侧脑室扩张组(72例);Ⅱ合并超声软指标组(27例);Ⅲ合并神经系统畸形组(15例);Ⅳ合并其他异常组(16例)。4组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2/72(2.8%)、6/27(22.2%)、0/15(0%)、1/16(6.25%)。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aCGH异常的比例分别为2/72(2.8%)、7/27(25.9%)、0/15(0%)、2/16(12.5%),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侧脑室双侧对称扩张组,双侧不对称组和单侧扩张组中,各组染色体异常率无差异(P=0.866),各组aCGH异常率无差异(P=0.488)。侧脑室轻度扩张组和重度扩张组,染色体异常率(P=0.487)及aCGH异常率(P=0.561)无差异。男性胎儿组和女性胎儿组,染色体异常率(P=1.00)及aCGH异常率(P=0.838)无差异。结论当产前发现胎儿侧脑室扩张,无论其单双侧、是否对称、胎儿性别、侧脑室扩张程度,尤其是合并其他超声软指标时,应建议其产前诊断,行核型分析及aCGH检查。

  • 标签: 侧脑室扩张 产前诊断 染色体核型分析 ACGH
  • 简介:对于晚期转移乳腺癌患者,临床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由于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小、疗效好,是激素受体阳性没有内脏危象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优先选择.内分泌治疗可能最终会导致耐药,如何延缓耐药,推迟化疗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笔者总结了绝经前、后激素受体阳性晚期转移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其与小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希望为广大乳腺外科医师提供参考.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 简介:目的评价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在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就诊的200例压力尿失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0例给于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锻炼盆底肌,对照组100例进行单纯Kegel锻炼盆底肌,3个月后填写尿失禁等级评分表、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盆底肌肉功能Glazer评估测试,评价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尿失禁评分降低,有效率、盆底肌收缩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尿失禁优于单纯Kegel锻炼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生物反馈 电刺激 尿失禁 女性
  • 简介:目前,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的主要方式为孕激素治疗。随着宫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宫腔镜逐渐应用于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中。本文就宫腔镜保守手术联合孕激素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应用过程中相关问题进行综述分析。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保守治疗 宫腔镜 孕激素
  • 简介:通过宫颈细胞学筛查,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宫颈病变是常用的方法.而临床上常常发现经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报告为CINⅡ~Ⅲ级(含原位癌)者切宫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程度加深,以致部分患者手术范围不足.因此我们于2001年10月~2002年9月对22例门诊诊断为CIN(含原位癌)收住院患者在手术前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elextro-surgicalexcisionprocedure,LEEP).根据LEEP锥切术后的病理结果决定手术方式,并对比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LEEP四种检查手段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准确程度.

  • 标签: 不同检查 中准确性 准确性比较
  • 简介:研究表明在过去的10余年中,转移乳腺癌(MB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获得明显改善,这主要得益于综合治疗的进步。即便如此,MB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仅为2~3年,如何更好地改善MBC患者的长期生存,仍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是乳腺癌治疗的基础,已普遍用于乳腺癌早期治疗,也由此使得蒽环和紫杉类耐药问题日益突出。

  • 标签: 伊沙匹隆 治疗 转移性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