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腔出血(aSA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07例SAH患者,根据GOS评分将病例分为预后良好组及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上述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全部107例患者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诱因、动脉瘤大小、Hunt-Hess评分、脑血管痉挛与患者预后明显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诱因(P=0.026)、动脉瘤大小(P=0.002)、Hunt-Hess评分(P=0.016)及脑血管痉挛(P=0.003)为影响aSAH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SAH患者的发病诱因、动脉瘤大小、Hunt-Hess分级和脑血管痉挛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预后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 简介:1文章概要应用先进的神经影像学技术寻找皮层血管性认知障碍(subcortical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SVCI)的早期生物学标记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该综述回顾了近年来使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与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 标签: 认知障碍 MRI 血管性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环路 功能性
  • 简介:目的探讨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临界点血肿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34例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临界点血肿,分别采用微创钻颅穿刺引流+尿激酶治疗及内科保守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30d时微创手术组生活自理26例,保守治疗组14例,微创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时微创组生活自理38例,保守治疗组21例,微创组ADL评分亦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微创手术组再出血6例,保守治疗组再出血5例,微创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再出血率无显著差异。两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对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临界点20~30ml血肿,采用微创钻孔引流+尿激酶治疗优于保守治疗。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疗效评价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72岁。因“发作性头晕、双下肢乏力伴跌倒1d”入院。患者于入院当日上午11:00左右外出时突发头晕,伴双下肢乏力,未跌倒,自行回家休息后缓解。于当日19:00左右活动上肢时再次突发头晕,伴双下肢乏力,坐起不能,无意识障碍,无恶心、呕吐,无耳鸣,无视物旋转及大小便失禁,持续约30min后自行缓解,后再次发作头晕、双下肢乏力伴跌倒2次,持续约10min自行缓解。

  • 标签: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椎动脉 枕动脉 发作性头晕 双下肢乏力 代偿
  • 简介:目的探讨颈静脉孔区哑铃型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枕乙状窦后-颌下联合入路显微切除5例颈静脉孔区哑铃型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术中证实,术后病理确诊颈静脉孔区哑铃型神经鞘瘤。5例肿瘤中,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经枕乙状窦后-颌下联合人路能良好显露、安全切除颈静脉孔区哑铃型神经鞘瘤,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颈静脉孔 哑铃型神经鞘瘤 手术入路
  • 简介:患者男性,52岁。因反复四肢抽搐,意识不清3h,于2005年12月5入院。发病前20h曾因腰痛在某诊所行腰椎局部小针刀松解术,手术后无不适,自行开车回家。10h前臣床时双下肢麻木、无力,自以为姿势不当所致未予注意。3h前突然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持续2-3min自行缓解;

  • 标签: 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 首发症状 癫痫发作 小针刀松解术 突然意识丧失 四肢抽搐
  • 简介:目的探讨银杏黄酮对大鼠蛛网膜腔出血(SAH)后脑水肿、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及凋亡基因Fas配体(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SAH组、SAH+生理盐水组、SAH+50mg/kg银杏黄酮组(Gf50组)、SAH+200mg/kg银杏黄酮组(Gf200组)。采用枕大池内新鲜自体动脉血二次注入法建立大鼠SAH模型。于SAH模型建立后,24h和72h测定脑组织含水率;72h后用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免疫荧光法检测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SAH组脑组织含水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与SAH组比较,脑组织含水率在银杏内酯不同剂量组均明显降低,其中200mg/kg银杏黄酮组脑组织含水率降低最为显著(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4组大鼠神经元超微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SAH组损伤最为严重。SAH组FasL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多(P〈0.01),两个银杏黄酮剂量组较SAH有不同程度减少(P〈0.05)。结论银杏黄酮可降低SAH大鼠的脑组织含水率,对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银杏黄酮可抑制SAH后大鼠FasL表达水平增高,高剂量组效果更明显。

  • 标签: 银杏黄酮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水肿 FAS配体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颧弓颞硬膜间入路切除颅中窝海绵窦区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颅中窝海绵窦区肿瘤的病例资料,均采用经颧弓颞硬膜间入路治疗。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病理:三叉神经鞘瘤14例,脑膜瘤1例。术前症状改善或无明显变化13例,加重2例,术后出现新增脑神经麻痹2例。随访时间3个月-3年,全部病例未见肿瘤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经颧弓颞硬膜间入路切除颅中窝海绵窦区肿瘤术野显露佳,对神经、血管、脑组织的保护较好,可作为此区域神经鞘瘤的首选方案。

  • 标签: 颅窝 MECKEL腔 海绵窦 神经鞘瘤 脑膜瘤
  • 简介:血管内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颅内血管疾病,如动脉瘤、动静脉瘘、动脉损失等。由于血流动力学作用、病变血管变化及栓塞材料的不稳定性,使病变与正常动脉之间的移行部分难于处理,常出现治疗不全,病变再通、复发等问题。覆膜支架是在裸支架上固定一层与组织相容的薄膜,置入血管内可以将血管病变隔绝于血流之外,建立一段人工的血流通道。利用覆膜这几家覆盖病变和相对不正常的移行部分,理论上可以即刻达到解剖学治愈的效果,但目前仅少量将覆膜支架用于颅内动脉的报道。本文报道一例鞍区肿瘤神经内镜切除,并发颈内动脉破裂,Willis覆膜支架植入治疗的病例。

  • 标签: 神经内窥镜 颈内动脉损伤 覆膜支架
  • 简介:目的研究扩大的内镜经鼻至斜坡腹侧区入路手术的显露范围、解剖标志点及相关结构的距离.方法取甲醛固定后成人头颅湿标本20例,显微镜解剖观察经鼻至斜坡腹侧区手术入路的解剖标志点,测量相关解剖结构的距离;取新鲜成人头颅标本5例,完全模拟内镜经鼻至斜坡腹侧区入路手术.在内镜扩展显露斜坡区的主要解剖标志点,并研究其相互位置关系.结果扩大的内镜经鼻至斜坡腹侧区入路手术的标志点包括中鼻甲、后鼻孔、咽鼓管咽口、鼻咽部黏膜、双侧蝶窦口、头长肌和颈长肌、咽结节、枕骨大孔前缘中点、颈内动脉、蝶腭动脉等.自鼻前棘至中下斜坡腹侧中线相关结构(咽结节、枕骨大孔前缘中点)的距离分别为(78.23±2.58)mm、(89.60±2.52)mm;经鼻人路完全暴露中下斜坡区,最短距离为(89.60±2.52)mm.颅底骨质磨除范围分别以两侧翼管和破裂孔为界,翼管左、右侧距中线距离为(9.25±0.55)mm、(9.19±0.50)nml,破裂孔左、右侧距中线距离为(10.64±0.83)toni、(10.75±0.84)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关解剖结构及对脑组织的牵拉、颅底骨质磨除位置和范围是扩大的内镜经鼻至斜坡腹侧区入路手术需要解决的主要解剖学问题.

  • 标签: 内镜 经鼻入路 斜坡 应用解剖学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与显微镜经鼻切除功能性垂体瘤术后激素改善的差异性。方法收集并分析2009年3月-2013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58例功能性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8例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显微镜下单鼻孔经鼻蝶手术组34例;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组24例。每组患者根据不同激素功能类型分为泌乳素(PRL)腺瘤、生长激素(GH)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所有患者术后随访皆行垂体激素检测化验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显微镜组34例,术后激素恢复正常15例(44.1%),下降〉术前激素水平50%13例(38.2%),无变化6例(17.4%);内镜组共24例,术后恢复正常17例(70.8%),下降〉术前激素水平50%2例(8.3%),无变化5例(2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检验,P〈0.05)。结论神经内镜经蝶手术切除功能性垂体腺瘤能显著改善垂体激素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显微镜手术。

  • 标签: 功能性垂体瘤 神经内镜 激素
  • 简介: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腔出血(SAH)后并发的一种危险病理生理状态。CVS时因局部脑血管收缩使受累脑组织区域血供减少,从而引起缺血缺氧性神经功能损害而使患者致残,致亡、影响预后的主要原因。如今,伴随广大学者对其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临床工作中相关特异性药物的广泛应用,人们对SAH患者出血后CVS的发生、以及其他一系列不良事件的预防和治疗方案亦日趋成熟,本文就其发生、发展机制以及目前的治疗方式做一简单系统性回顾与展望,希望能为广大临床医师对于相关的临床选择提供借鉴。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机制 治疗
  • 简介:患者,女,72岁,因“突发意识丧失1h”于2016年4月8日入院,查体:血压193/112mmHg.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直径约2mm,对光反应消失,鼾式呼吸,GCS评分4分。既往高血压病史多年,行64排CT薄层扫描(层厚0.625mm)示脑干出血,考虑高血压病引起。入院1h患者自主呼吸停止,血压下降,双侧瞳孔散大。患者家属要求积极治疗,考虑患者高龄,脑干出血量大,预后极差,开颅清除血肿创伤大,向患者家属讲明病情后其同意行微创穿刺外引流术。

  • 标签: 3D打印 脑干出血 微创穿刺
  • 简介:目的:探讨对1例联合颏翻转皮瓣与游离皮片修复咽瘘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方法:注重病室要求、体位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气管切开护理,做好皮瓣的观察,预防伤口感染,给予饮食、营养、心理护理,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结果:经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该例患者术后1年术区完全上皮化,局部瘢痕形成,无吞咽障碍。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对移植后皮瓣严密观察,精心护理,做到异常情况早发现、早处理,积极配合医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促进皮瓣的存活。

  • 标签: 例联合 修复咽 咽瘘
  • 简介: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后实施个体化康复计划在膝关节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方法:对93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参照加拿大WOMAC膝关节综合评分结果,对93例膝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早期有计划的康复锻炼。结果:优30例(32.3%),良46例(49.5%),差4例(4.3%);优良率合计为81.8%。结论: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结合个体化的康复计划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有利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关节镜下治疗 康复计划 关节镜治疗 个体化康复 功能恢复 功能锻炼
  • 简介:亚急性硬膜、硬膜外和慢性硬膜外血肿是颅脑损伤中的常见类型.目前临床上尚无简易、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常以开颅清除血肿为主要治疗手段,给病人造成较大损伤,同时也给病人造成一定的精神负担.我科自2000年至2003年对该类血肿采用锥颅或钻孔置管引流,从管中注入尿激酶和自体血清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血肿 硬膜下 血肿 硬膜外 引流术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自体血清
  • 简介:目的:探讨居家空巢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心理调适的体验,以期更好地提升老年人应对共病的能力.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对15 名空巢慢性病共病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使用Braun和Clarke的主题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基于积极心理学PERMA理论,形成 5 个主题:展现积极情绪,具有积极心理资本;投入生活,主动调适;获得家庭和社会支持,保持较好人际关系;寻找自我意义,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就,达到积极生活状态.结论:医护人员在老年人共病管理时,需要重视其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调动其主动调适的能力和采取适合的调适策略,重视社会支持提供,鼓励寻找自我意义,最终达到积极生活的状态.

  • 标签: 空巢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心理调适主题分析法积极心理学
  • 简介:蛛网膜腔出血约50%-70%是有脑动脉瘤破裂所致的,故其又称为动脉瘤性蛛网膜腔出血(aneurysmalsubarachnoidhemorrhage,aSAH)^[1]。aSAH后慢性脑积水是指蛛网膜腔出血2w以后所发生的脑积水。本文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69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探讨终板造瘘对aSAH后慢性脑积水的影响。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慢性脑积水 终板造瘘
  • 简介:脑血管痉挛(cerebralvasospasm.CVS)是动脉瘤性蛛网膜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后高致死率、致残率的主要原因之一。SAH后CV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比较肯定的机制是蛛网膜腔血液和红细胞崩解产物氧合血红蛋白(OxyHb)是CVS发生的第一推动力.起关键作用。血管内皮损害、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ET-1、蛋白激酶C(PKC)、细胞因子级联反应在血管痉挛中起重要作用.此外,SAH后脂质过氧化物、Ras蛋白、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的增加及K^+通道活性降低等因素也与CVS的发病机制有关。近年来,NO在SAH后CVS的作用受到各研究机构的重视。

  • 标签: 一氧化氮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一氧化氮合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