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循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对维持脑灌注起到重要的作用,且侧循环的系统评估有助于脑血管病治疗方案的个性化选择、临床预后的评估和卒中危险分层。但侧循环代偿形式复杂多样,病理生理机制等诸多方面仍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我们从侧循环的解剖结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和临床应用等多方面对其进行综述。

  • 标签: 侧支循环 脑缺血 血管新生
  • 简介:神经外科手术中,翼点开颅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但如分离颞筋膜时操作不当,可能导致面神经颞的损伤.我们自1998年至今,采用了一种较简单、易掌握、易推广的新方法保护面神经颞,连续应用38例,均未发生面神经颞的损伤,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 标签: 翼点开颅术 面神经 神经外科 颞筋膜 医源性损伤
  • 简介:  侧循环相对于脑供血动脉系统而言是一套辅助性的血管性网络,它是通过相邻血管的终末交界区的沟通血管(如颅内的软脑膜血管)或经过血管性的通道(如前、后交通动脉)向缺血区域提供一定的补偿性的血液灌注方式.当脑供血动脉闭塞时,侧循环就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2].……

  • 标签: 侧支循环 脑血管造影术 评价研究
  • 简介:脑分水岭梗死约占全部脑梗死的10%,其发生除受颈动脉系统狭窄/闭塞影响,还与侧代偿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探讨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分水岭梗死的类型及与侧代偿的关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颈动脉系统 分水岭梗死 侧支循环
  • 简介:缺血性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主要的致死、致残原因,而侧循环对缺血性卒中的代偿作用至关重要。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侧循环评估的准确性得到大幅提高,许多大型临床试验也开始结合侧循环的评估制定治疗策略。另外,改善侧循环具有巨大的潜在治疗价值。本文主要围绕侧循环在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脑侧支循环 缺血性卒中 神经影像
  • 简介:<正>TCD用于了解脑血管状态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而TCD用于压颈试验来了解脑血管侧枝供血的方法未见报道。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脑血管疾病患者40例,男8例,女性32例,其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2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18例,前交通动脉瘤6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巨大动脉瘤4例。

  • 标签: TCD 压颈试验 Will's环交通支
  • 简介:Wallenberg综合征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是一组因小脑后下动脉(PICA)或椎动脉(VA)受累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和预后有很大的可变性,主要由于其血管形态学及侧循环的差异性所致。因此,了解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正常血管解剖、血管形态学变异及侧循环建立情况,可能为其临床诊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WALLENBERG综合征 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血管形态学 侧支循环
  • 简介:这次由我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护士会联合举办的“护理管理高级培训班”在北京顺利召开,首先我代表医政司护理处感谢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护士会对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的支持和帮助,对来自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位护理部主任、护理教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 标签: 护理管理 培训班 郭燕红 世界卫生组织 国际护士会 医政司护理处
  • 简介:  近年来,随着国内神经科医生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动脉狭窄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认识的不断深入,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sonograply,TCD)检查的作用和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颈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 颅内动脉硬化
  • 简介:目的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技术研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循环状态,评估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2014年6月-2015年9月经DSA诊断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或闭塞患者137例,根据是否出现与责任血管相关的脑缺血症状和(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分为症状性狭窄组98例和无症状性狭窄组39例,收集所有患者DSA检查结果,记录患者侧循环代偿情况。将患者侧循环状态按以下情况进行分类:(1)侧循环开放数量:分为未出现侧和出现侧组;根据侧支出现数量多少,分为出现侧支数〈2和出现侧支数≥2两组。(2)各侧循环开放情况:前交通动脉(an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ACoA),后交通动脉(pos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PCoA),眼动脉(ophthalmicartery,OA),软脑膜吻合(leptomeningealanastomoses,LMA)。(3)组合侧支开放情况:组合侧按两种分类,一种根据Willis环开放情况,一种根据是否出现二级侧循环,分析组合侧循环状态与两组间的关系。结果共137例患者,年龄范围34-82岁,平均(59.7±10.5)岁,其中男性97例(70.8%),所有患者出现侧循环者94例(68.6%),出现功能完整Willis环、ACoA、PCoA、OA、LMA的概率分别为14.6%、58.5%、46.8%、43.6%、48.9%。无症状组39例,33例(84.6%)侧循环开放;症状组98例,61例(62.2%)侧循环开放,无症状组侧支开放率显著高于症状组[84.6%vs62.2%,P=0.011,优势比(oddsratio,OR)=3.336],无症状组侧支数量≥2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症状组(64.1%vs38.3%,P=0.007,OR=2.820),无症状组功能完整Willis环者显著高于症状组(36.4%vs13.1%,P=0.009,OR=3.786)。结论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时,侧循环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无症状�

  • 标签: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 闭塞 侧支循环 WILLIS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对穿通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6例颅内动脉瘤术中暴露动脉瘤及夹闭动脉瘤后进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观察动脉瘤、载瘤动脉及周围穿通血管在夹闭前后的分布及显影情况,据此调整动脉瘤夹及评价手术满意与否.结果术中共进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48次,3例各造影3次,夹闭后造影发现有穿通被阻断,术中及时变换动脉瘤夹位置.术后全部复查头颅CT,没有出现穿通血管损伤导致的缺血性脑梗死或功能障碍.结论对穿通血管的走行、分布、供应范围的深入理解及术中有效保护的同时,辅以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能够直观、即时、快速的判断穿通血管是否通畅,有效保护穿通血管,提高手术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吲哚菁绿 术中血管造影术 颅内动脉瘤 穿通支血管
  • 简介: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外周射频控温热凝治疗的疗效.方法V1痛者穿刺眶上切迹或眶上孔,射频控温热凝眶上神经或渭车上神经;V2穿刺圆孔或眶下孔,也可圆孔加眶下孔,射频控温热凝上颌神经或眶下神经;V3穿刺卵圆孔或颏孔,也可卵圆孔加颏孔,射频控温热凝下颌神经或颏神经.结果经1~4次射频治疗,本组74例均完全止痛.结论该治疗操作简便、安全,适应证极广,止痛效果确切,可重复多次施术.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射频控温热凝法 作用机制 无菌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