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45例急性荨麻疹住院患者心肌酶的变化及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和血常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急性荨麻疹住院患者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乳酸脱氢酶(LDH)以及hsCRP、ESR、PCT和血常规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患者心肌酶水平与hsCRP、ESR、PCT和血常规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45例中有32例(71.1%)心肌酶指标升高,其中患者组CK、CK-MB、LDH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t=2.71、4.97、7.37,P值均〈0.01);患者组LDH分别与hsCRP、ESR、PCT、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0.48、0.40、0.36、0.57,P值均〈0.05),CK-MB水平与hsCRP、ESR、PCT、WBC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0.73、0.59、0.68,P值均〈0.05);CK与ESR、PCT、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0.42、0.55、0.31,P值均〈0.05)。结论:症状较重的急性荨麻疹患者常伴有心肌酶指标异常,且与体内炎症指标存在相关性。

  • 标签: 荨麻疹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红蛋白 乳酸脱氢酶
  • 简介:背景:老年性雀斑样痣(SL)是一种主要发生在手背、前臂和颜面的色素沉着性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高。SL皮损的组织学特征是表皮色素沉着和表皮突延长。诸多因素如α-促黑素细胞激素、内皮素-1或干细胞因子均涉及色素沉着的发生与发展。然而,SL真皮层的改变尚无详细分析。目的:为了研究SL皮损和皮肤老化真皮黑色素的发生与分布,对12例个体的活检标本经光镜和电镜进行形态学分析,并与未受累皮肤相比较。方法:12例男性或女性、年龄52~81岁的志愿者,其SL和毗邻皮肤的钻取活检标本经光镜和电镜进行形态学、形态测定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分析。结果:SL皮损的表皮显示特征性形态学改变诸如基底层细胞色素沉着和表皮突延长。基底层S100^+的黑素细胞未见明显增加,提示色素沉着主要是由于黑素合成、分布或更新发生了变化。SL皮损的表皮细胞表达增殖标记Ki67的定量分析未显示此参数增加,提示至少在皮损内细胞增殖未启动。作者将进一步研究集中在真皮层,并观察到SL皮损中存在大量颗粒状细胞。电镜和组织化学分析显示这些细胞的颗粒来源于黑素小体,多数存在于大的黑素小体复合体中。应用针对CD68及因子ⅩⅢa(FⅩⅢa)抗体的免疫组化技术显示这些噬黑素细胞主要是FⅩⅢa^+的真皮树突状细胞,大约为CD68^+巨噬细胞的六倍多。结论:与同一个体未受累皮肤相比,SL皮损中噬黑素细胞数量增多。这些噬黑素细胞经鉴定是FⅩⅢa^+的真皮树突状细胞。由真皮树突状细胞提取的大量黑素,其可能的功能尚待讨论。

  • 标签: Α-促黑素细胞激素 干细胞因子 皮肤老化 雀斑样痣 真皮层 老年性